公开课 部编版六语上9、竹节人第二课时ACTT课堂 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公开课 部编版六语上9、竹节人第二课时ACTT课堂 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28 08:45:37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二课时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 、 、老师没收竹节人、 等几件趣事,表现了 ,表达了 . . 。
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做竹节人、玩竹节人、老师没收竹节人、观老师玩竹节人等几件趣事,表现了竹节人给人们带来的乐趣,表达了作者对童年时期快乐生活的怀念之情。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学会了如何制作竹节人、如何玩竹节人,初步感受到玩竹节人的乐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种阅读策略学习课文。
任务一:
体会传统玩具“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
看看课文后第二位同学怎么完成
这个任务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体会到的
乐趣
做“竹节人”的乐趣
玩“竹节人”的乐趣
学习单一
预设:
我们小组先快速读全文,先找到关注的内容,做竹节人的部分,玩竹节人的部分,然后分工细读课文,总结归纳做“竹节人” 和玩“竹节人”的乐趣。完成表格 。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预设:
我们小组先快速读全文,找到相关内容,再仔细读。交流体会做“竹节人” 和玩“竹节人”的乐趣。最后归纳总结填表格。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预设:
第一步,浏览。第二步,细读。
细读时,男生读做“竹节人” 部
分,女生读玩“竹节人”,分工合
作体会乐趣。 这样就顺利完成
第一个任务啦!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汇报交流,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体会到的乐趣
做“竹节人”的
乐趣 细读 关键词、精彩语句
玩“竹节人”的
乐趣 细读 关键词、精彩语句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乐趣
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因为同学们买毛笔,
用笔杆做竹节人。
做玩具乐趣:
冒着被大人责怪的
风险做玩具。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乐趣
做玩具乐趣:
到处搜集废品做玩具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
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
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
窦尔敦,京剧
《盗御马》中的豪侠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乐趣
做玩具乐趣:
到处搜集废品做玩具
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
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
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同学们正好利用这破旧的裂缝玩竹节人。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做玩具乐趣: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
仔细想来,那第一个发明这竹节人
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
观看玩竹节人视频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玩法简单有趣
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 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通过细节描写、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地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玩法简单有趣
将鞋线松一紧那竹节人就
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
一个竹节人可以独自表演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玩法简单有趣
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两个竹节人在一起就可以搏斗。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玩法简单有趣
有时其中一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子 ,呆萌可笑。表达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破课桌成了古战场
破课桌,俨然一个
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运用比喻,富有“古趣”和“斗趣”。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破课桌成了古战场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古趣”指的是把竹节人装
扮成孙悟空、窦尔敦等。“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破课桌成了古战场
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斗趣” 指的是用课桌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打斗。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破课桌成了古战场
连用五个“!”,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
黑虎掏心!
泰山压顶! 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挖空心思地取名号
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挖空心思地取名号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玩玩具乐趣
挖空心思地取名号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演义》中谁所使用的兵器?
你能给他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吗
“武圣”关羽
玩竹节人失败的记录,
充满了童趣,读来妙趣横生,
如临其境。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套纸盔甲。-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玩玩具乐趣
别出心裁推陈出新
玩竹节人真有趣,
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
无穷的乐趣。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侧面描写才知道已经上课,便-哄作鸟兽散。-哄而散。
玩玩具乐趣
下课玩乐此不疲
采用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结
合的手法,写出孩子们观战时的专注 与入迷的情形和快乐满足的心情。
小组代表交流、补充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摶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玩玩具乐趣
下课玩,上课也玩
乐此不疲
这就叫作——意犹未尽。
体现了对游戏的痴迷。
任务二:
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完成学习单。
我们来看看课文后第三位同学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学习单二:
起因 感受、体会
经过
结果
起因 “我”上课玩竹节人 感受、体会
经过 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结果 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汇报交流:
交流感受、体会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
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交流感受、体会
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了什么?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
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大人也喜欢玩。
交流感受、体会
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
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发挥想象,试描述一下画线句子所说的老师的神情。
老师眼睛紧盯着两个竹节人,眉毛紧锁着,好像马上进入紧张的战斗一样,嘴还“嘟”着,好像要喊出“啾啾”的声音。
交流感受、体会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怨恨”“沮丧”分别指什么?
“怨恨”指的是老师没收了我们心爱的玩具;“沮丧”指的是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玩得欢,而自己却玩不成.
交流感受、体会
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怨恨”“沮丧”化为乌有的原因是什么?
老师也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相通,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老师那份纯真的感情。
交流感受、体会
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
老师玩竹节人这部分能不能删?
不能删。这一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更显出竹节人的魅力一—不仅学生,就连老师也被迷住了,这就更加说明了竹节人这一玩具的魅力无穷了。这就是侧面烘托的力量。
本课总结:
《竹节人》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还明白了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中,利用这种策略去阅读。
板书设计
“竹节人”制作指南
9、竹节人 玩竹节人
(精读 细读) 有关老师的故事
童年记忆 其乐无穷
作业布置
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玩具以及玩具带给你的乐趣。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部编版六语上(ACTT课堂)《竹节人》
教学设计反思
《竹节人》这课是六年级上册阅读策略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的目标是教会小朋友有目的的阅读。这篇课文前面的导语就提示大家,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不同。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不同。
阅读策略单元,习作策略单元都是统编教材的新内容。怎么教才让小朋友掌握好阅读策略?我也很想知道。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做出了一些尝试,希望在实际操作中能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反思整个教学设计过程,我自己认为成功之处有以下三个方面:
1. 以学生感兴趣的玩具话题导入新课,学生的注意力会在短时间内集中在课堂上。同时,由玩具话题到竹节人,很自然地导入,水到渠成。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观看玩竹节人视频,激发学生从课文中学习制作竹节人方法、如何玩竹节人,体会竹节人游戏给作者童年生活带来的乐趣。
3. 对课文的导语进行梳理和理解,使学生明白有目的的阅读就是关注的内容不同,阅读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4. 抓住重点句段加深对课文和作者情感的理解,是学习文章的重要方法。第二课时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朗读,通过朗读,使学生对文本的内容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然后再着重引导学生抓关键的句段揣摩句子的含义,体会本篇课文夸张幽默、富有童真童趣的语言风格,以期达到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
5、以“任务单”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分组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因课文比较长,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完成三个部分有困难,所以分组进行,选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点拨指导时,其他两组的同学认真听,使学生初步明白: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6、课外拓展,布置学生网上了解传统玩具,可以使学生开阔眼界,并积累这方面的有关知识,对竹节人当时给人们带来的乐趣会有更深的体会。《竹节人》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竹节人》是现代作家范锡林的作品。文章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我们介绍了作者儿时的一种玩具—竹节人。作者向我们详细介绍竹节人的制作方法和玩竹节人给我们带来的无限的乐趣,不但小孩子喜欢玩,大人也抵不住它的诱惑。重点回忆了老师没收竹节人自己却偷偷地玩的趣事,表现了“我”对竹节人游戏的喜爱和对童年生活的深深眷恋。
这篇文章选编入本单元意图是使学生明确要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试着在写事物时,融入感情,表达看法。
【作者介绍】
范锡林,笔名雪凌,1950年出生,汉族,男。1990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系。1968年赴靖江市靖南村插队务农,后历任靖江团结中学教师,靖江中学教师,靖江市文联副主席,专业作家,文学创作二级。1980年开始发表作品。1994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短篇小说《她和她的爸爸》获1987年儿童文学园丁奖,《你不是灰姑娘》获1985年儿童文学优秀作品奖,《睁开吧,长长睫毛的眼睛》获1984年《少年文艺》好作品奖,中篇小说《秘道》获上海市首届巨人优秀作品奖。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窦尔敦(1683—1717),河北省献县人,原名窦开山,因为在家排行第二,又长得虎背熊腰,所以又叫窦二敦。他出身贫苦,窦尔敦从十五岁开始,就为地主扛活种田为生。后来遇见流落民间的一名起义军头领。他深爱窦的为人,便收窦尔敦为徒,授艺三载。后来,窦尔敦杀死作恶多端的知县父子,为躲避官府缉拿,流浪四方,又得到了静慈和尚的真传,武功大大长进。不久,他回到家乡举起义旗,招兵买马抗清朝统治。出家后江湖人称“铁罗汉”。 后来,清军多次围捕,均未能将他拿获。窦尔敦深感他活动的河北省河间、 献县一带无险可守,非久留之地。于是率部攻下河间府,夺取了河间府的印信和大量物资,然后进入河北省燕山山脉,在一个名叫连环套的地方安营筑寨,同清廷抗争。清军几次攻打窦寨未能奏效,于是拘捕了窦尔敦的母亲,并张贴告示称如窦尔敦不投案就杀害他的母亲。窦尔敦是个孝子,为了救他的母亲,把自己五花大绑去官府投案。他的母责备他作了糊涂事,撞墙自尽。窦尔敦悲痛万分,挣断了绳索与差人搏斗,腿部负伤遭擒,后来被官府杀害。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部编版六语上 竹节人(ACTT课堂)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9、竹节人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豁、凛”等16个生字,读准20个难认字;正确读写“宅院、幽雅”等16个词语,采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竹节人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3. 学会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
教学重点:
1. 了解竹节人的制作方法,体会玩竹节人带给人们的无限乐趣,
2. 读懂“我”因为玩竹节人与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
教学难点:学习根据阅读目的,确定采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的“我”和伙伴们 、 、老师没收竹节人、 等几件趣事,表现了 ,表达了 。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运用“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的阅读策略,学会了如何制作竹节人、如何玩竹节人,初步感受到玩竹节人的乐趣。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种阅读策略学习课文。
二、小组合作,有目的阅读
读一读导语的部分,明确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
任务一:体会传统玩具“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
1、交流方法: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2、(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课文后第二位同学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2、现在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呢?对照学习单组内讨论讨论,交流交流,小组合作完成任务一:体会传统玩具“竹节人”带给人们的乐趣。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体会到的乐趣
做“竹节人”的乐趣
玩“竹节人”的乐趣
3、汇报交流,师实时点拨。
阅读目的 阅读方法 关注内容 体会到的乐趣
做“竹节人”的乐趣 细读 关键词、精彩语句
玩“竹节人”的乐趣 细读 关键词、精彩语句
☆谈做竹节人的乐趣
1)生读做竹节人时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其中的乐趣。。
2)相互补充交流,体会朗读。
乐趣①冒着被大人责怪的风险做玩具。
出示:那一段时间,妈妈怪我总是把毛笔弄丢。而校门口卖毛笔的老头则生意特别好。
预设:因为同学们买毛笔,用笔杆做竹节人。因为做得多,所以毛笔就“丢”得多
卖毛笔的生意当然就好了。侧面体现了同学们对竹节人的迷恋。
乐趣②到处搜集废品做玩具。
出示: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补充:窦尔敦,京剧《盗御马》中的豪侠。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后又拜一尊佛海靖为师,得其真传,终于艺冠群芳,成为武林高手。
出示:旧得看不出年纪桌面上是一道道豁开的裂缝,像黄河长江,一不小心铅笔就从裂缝里掉下去了。
预设:这个句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课桌的裂缝比作黄河长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课桌的破旧,同学们正好利用这破旧的裂缝玩竹节人。
出示:仔细想来,那第一个发明这竹节人的家伙,准也是坐这种课桌长大的。
预设:对游戏发明者的猜测,充满了童趣,表达了孩子们对在课桌裂缝中玩竹节人这种玩法的喜爱。
☆谈玩竹节人的乐趣
乐趣③玩法简单有趣
出示:把穿着九个竹节的鞋线嵌入课桌裂缝里,在下面一拉紧, 那立在裂缝上的竹节们就站成一个壮士模样,叉腿张胳膊,威风凛凛,跟现今健美比赛中那脖子老粗、浑身疙瘩肉的小伙子差不多。
预设:通过细节描写、比喻的手法,将竹节人和健美的小伙子比,生动又形象地表现出竹节人的威风凛凛。
出示:将鞋线松一紧那竹节人就手舞之、身摆之地动起来。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那就是搏斗了,没头没脑地对打着,不知疲倦,也永不会倒下。
预设:一个竹节人独自表演;两个在一起搏斗。
出示:有时其中一一个的线卡住了,那“斗士”便显出一副呆头呆脑的傻样子,挺着肚子净挨揍。
预设:作者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喜爱之情。
预设:线被卡住,竹节人变成呆子
提问:“呆头呆脑”本来含有贬义的意思,在这里是贬义吗?
不是。“呆头呆脑”用在这里反而给人一种可爱的感觉;
“挨揍”本来是值得同情的,用在这里反而觉得很好笑。
乐趣④:破课桌成了古战场。
出示:破课桌,俨然一个叱咤风云的古战场。
预设:把“破课桌”比喻为“古战场”,富有趣味。
师适时点拨:运用比喻,富有“古趣”和“斗趣”。 “古趣”指什么?“斗趣”指什么?
预设:“古趣”指的是把竹节人装扮成孙悟空、窦尔敦等。“斗趣” 指的是用课桌裂缝正好用来玩竹节人,把两个竹节人放在一起打斗。
出示:黑虎掏心!泰山压顶!双龙抢珠!
咚锵咚锵咚咚锵!咚咚锵!
预设:作者连用五个“!”,营造出一种紧张、激烈的气氛,烘托出孩子们跃跃欲试的激动心情,仿佛古战场中英雄征战的序曲,一场激烈的战斗即将开始。
乐趣⑤挖空心思地取名号,别出心裁地推陈出新。。
出示:竹节人手上系上一根冰棍棒儿,就成了手握金箍棒的孙悟空,号称“齐天小圣”。
找到两根针织机上废弃的钩针,装在竹节人于上,就成了窦尔敦的虎头双钩。把“金钩大王”刻在竹节人的胸口,神气!
用铅皮剪一把偃月刀,用铁丝系一绺红丝线做一柄蛇矛,给那竹节人装上,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预设:这2个句子运用比喻、拟人、反复多种修辞手法, 突出表现了作者对竹节人的创造很是欣赏,很得意,很自豪。
提问:青龙偃月刀是《三国演义》中谁所使用的兵器?你能给他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预设:关羽、关圣大帝 青龙偃月刀是关羽所用的兵器,所以给他取名为“关圣大帝”
关羽史称“武圣”,所以给他取名为“武圣大帝”
出示:还有同学别出心裁,想技高一筹,给竹节人粘上一个橡皮擦雕成的脑袋,做套纸盔甲。-有机会,便得意扬扬招呼大伙儿来观摩。谁知弄巧成拙,中看不中用,没打几个回合,那粘上的脑袋连盔甲被它自己手里的大刀磕飞了,于是对方大呼胜利。
预设:玩竹节人失败的记录,充满了童趣,读来妙趣横生,如临其境。
乐趣④:下课玩,上课也玩,乐此不疲。
出示: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侧面描写才知道已经上课,便-哄作鸟兽散。-哄而散
预设: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描写,从侧面表现了玩竹节人游戏的热闹场面。
师适时点拨:
(1)“一圈”“跺脚拍手,咋咋呼呼”说明了什么? (玩竹节人真有趣,竹节人给我们带来了无穷的乐趣。)
(2) “常”“才”表现了什么?(一个“常”字,一个“才”字,表现了孩子们玩得非常痴迷,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上课。)
(3)这句话并没有直接写竹节人搏斗得多么激烈,但我们可以从围观者的表现看出来,这是什么写法?(侧面描写)
师小结:这段话采用细节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孩子们观战时的专注与入迷的情形和快乐满足的心情。
出示: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摶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师适时点拨:这就叫作——意犹未尽。体现了对游戏的痴迷。
3)欣赏玩竹节人的视频,体会朗读。
任务二:讲一个有关老师的故事,完成学习单。
1、交流方法:怎样才能完成这个任务三呢?
2、(出示图片)我们来看看课文后第三位同学怎么读的?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
起因 感受、体会
经过
结果
3、汇报交流,师实时点拨。
起因 “我”上课玩竹节人 感受、体会
经过 老师发现后,没收了竹节人。同学们在老师办公室窗外寻找老师扔掉的竹节人。
结果 我们意外发现老师也在全神贯注地玩竹节人。
3、指名读感受最深的句子,谈感受、体会。
出示:只见老师在他自己的办公桌上,玩着刚才收去的那竹节人。双手在抽屉里扯着线,嘴里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一点儿也没注意到我们在偷看。
生谈体会。
预设:这句话抓住老师的语言、神态、动作进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
师点拨:
(1)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从哪几个词语可以看出来?
(从“念念有词、全神贯注、忘乎所以”等词语可以看出来)
(2)老师玩玩具时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了什么?
(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不只是孩子们才喜欢。大人也喜欢玩。)
出示:他脸上的神情,跟我们玩得入迷时一模一样。
点拨:发挥想象,试描述一下画线句子所说的老师的神情。
示例:
老师眼睛紧盯着两个竹节人,眉毛紧锁着,好像马上进入紧张的战斗一样,嘴还“嘟”着,好像要喊出“啾啾”的声音。
出示:于是,我跟同桌相视一笑,虽两手空空,但心满意足,轻手轻脚地溜了。
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
师点拨:
(1)“怨恨”“沮丧”分别指什么?(“怨恨”指的是老师没收了我们心爱的玩具;“沮丧”指的是下课后,眼巴巴看别的同学玩得欢,而自己却玩不成.)
(2) “怨恨”“沮丧”化为乌有的原因是什么?(老师也爱玩竹节人,这让我们感受到志趣的相近,心灵的相通,距离的拉近,所以怨恨和沮丧都消失了。从中也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老师那份纯真的感情。)
提问: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老师玩竹节人这部分能不能删?
不能删。这一处描写看似闲笔,实则更显出竹节人的魅力一—不仅学生,就连老师也被迷住了,这就更加说明了竹节人这一玩具的魅力无穷了。这就是侧面烘托的力量。
四、课堂总结,当堂检测
(1)课堂总结
《竹节人》篇课文,我们认识了一种传统玩具——竹节人,知道了它的制作方法、玩法以及在当年曾经给人们带来的无穷乐趣。通过本课学习,我们还明白了阅读的目的不同,关注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读书方法也会有所不同。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读书中,利用这种策略去阅读。
曾几何时,竹节人木偶是人们儿时乐此不疲的玩具之一,每每不管是桌椅凳板砖缝,总之见缝就玩到一方绳断节散仍意犹未尽。同学们能否动手制作一副属于、自己亲手做出来的玩具呢 相信等,到如今都是回忆满满!
(2)当堂检测。
六、布置作业:
模仿本文写法,写一写你最喜欢的玩具以及玩具带给你的乐趣。
板书设计:
“竹节人”制作指南
9、竹节人 玩竹节人 童年记忆 其乐无穷
有关老师的故事
精读 细读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