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版音乐六年级上册第10课《描绘古战场的音画》
教学设计
课 时:2课时
课 类:设计·应用
教学策略/教学思路:本课是第7课《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五)》的延续,在欣赏和了解民族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箜篌后,继续听辨弹拨乐器琵琶的音色,并欣赏经典曲目《十面埋伏》。该作品放映楚汉垓下战争的故事,篇幅极大且充满故事情景性,因此采用音画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准确地理解作品,感受音乐在影片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其音色清脆、明亮、富有颗粒感。《十面埋伏》是琵琶的经典代表曲目,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生动地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
学情分析:本课是第7课《五彩缤纷的音色世界(五)》的延续,学生已欣赏和了解民族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箜篌,掌握了中国传统弹拨乐器相关知识,对继续认识弹拨乐器琵琶具有重要帮助。此外,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的增加,已积累一定的乐理知识和音乐鉴赏能力音乐综合素养较高,能将音乐与历史典故的情节结合起来理解。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练习法、体验感悟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钢琴
学生用具:课本
课题
《描绘古战场的音画》
第1课时
学科
音乐
年级
六年级
教学
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了解楚汉垓下战争的故事,了解琵琶的音色特点和演奏技巧。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歌曲、观看视频和交流互动等方式,欣赏琵琶曲《十面埋伏》,将音乐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熟悉乐曲各主题,了解弹拨乐器琵琶和垓下战争的故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欣赏经典琵琶曲目《十面埋伏》,感受乐曲描绘的各种战争场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品质。
重点
欣赏乐曲《十面埋伏》,熟悉乐曲各主题,认识弹拨乐器琵琶。
难点
感受琵琶的音色特点和丰富的表现力,能将音乐变化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垓下之战》的动画视频。
认真观看视频。
让学生提前了解歌曲讲述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乐曲,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
1.新知讲解。向学生介绍弹拨乐器琵琶的历史、构造、演奏姿势和音色特点等相关知识。
2.欣赏歌曲。播放琵琶曲《十面埋伏》的演奏视频,让学生一边观看一边思考乐曲传达的情绪;播放乐曲音频,让学生再次聆听音乐,并引导学生说说这首乐曲的结构。
结合音乐,按照战前准备(列营、点将、排列、走队)和战争场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两大部分及各小段落,分别介绍应用到的琵琶技巧、音乐特点和主题旋律,结合哼唱帮助学生熟悉乐曲各主题。
板书:欣赏《十面埋伏》
认真听老师的讲解。
认真观看视频和聆听音乐,积极思考问题。
认真听讲,配合老师的要求,将故事情节与乐曲发展联系在一起,熟悉乐曲各主题。
1.提前认识乐器的特点,有利于帮助学生鉴赏乐曲。
2.通过播放大师现场演奏视频,将音乐欣赏和琵琶演奏技法结合起来,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乐曲的认识,同时能直观地感受琵琶演奏的过程。
3.按照乐曲两大部分及各段落进行讲解,层层递进,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音乐发展与故事情节结合起来,逐步突破教学的重难点。
巩固练习
3.小组活动。引导学生跟着音乐,以小组为单位,用身体律动(拍手、跺脚等动作),对比表现“小战”与“大战”的场景,比比看哪个小组表演得最生动。
分组活动,积极投入到表演中并互评。
让学生用身体律动的方式表现歌曲,能增加学习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氛围。
拓展提升
4.拓展学习。播放视频,让学生欣赏古筝版的《十面埋伏》,说说古筝演奏与琵琶演奏有何不同?更喜欢哪个版本?
认真观看视频,对比分析两种乐器的表达效果,踊跃回答问题。
对比两种弹拨乐器的演奏效果,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乐器在音色和表现力上的区别。
课堂小结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 ,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生动地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乐曲可分为两大部分,战前准备(列营、点将、排阵、走队)和战争场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不同场景运用了不同的演奏技巧。
总结本节课所学知识,说出自己对歌曲的体会。
通过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进一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
板书
欣赏《十面埋伏》
清晰、直观地展现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及重点。
课件20张PPT。描绘古战场的音画花城版 六年级上新课导入新知讲解 琵琶,是东亚传统弹拨乐器,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最早被称为“琵琶”的乐器大约在中国秦朝出现。木制或竹等制成,音箱呈半梨形,上装四弦,原先是用丝线,现多用钢丝、钢绳、尼龙制成。演奏时竖抱,左手按弦,右手五指弹奏,是一种可独奏、伴奏、重奏、合奏的重要民族乐器。琵琶音色清脆、明亮、富有颗粒感,中国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著名诗句“大珠小珠落玉盘”,形象而生动地说明了琵琶的音质特点。歌曲欣赏 想一想,如果用琵琶这种乐器来表现”垓下之战”这场战役,会呈现什么效果呢?歌曲欣赏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 ,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生动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歌曲欣赏再次聆听音乐,说说这首乐曲大致可分为几部分?歌曲欣赏第一部分,战前准备:列营琵琶“轮拂”的手法先声夺人,渲染强烈的战争气氛。歌曲欣赏第一部分,战前准备:列营吹打:琵琶用轮指奏出小长音,模仿古代吹管乐器演奏的进
行曲。歌曲欣赏第一部分,战前准备:点将排阵走队 这三段音乐节奏整齐紧凑,音调跳跃富于弹性,表现了刘邦汉军战斗前高昂的士气。歌曲欣赏第二部分,战争场面:埋伏一张一弛的节奏音型,造成紧张。恐怖的气氛,给人一种夜幕笼罩下伏兵四起、神出鬼没地逼近楚军的阴森感觉。歌曲欣赏第二部分,战争场面:鸡鸣山小战运用了琵琶特有的“刹弦”技巧,形象地表现了双方短兵相接、小规模战斗的情景。歌曲欣赏第二部分,战争场面:九里山大战 整个乐曲的最高潮,运用了多种琵琶技巧、手法,描绘了千军万马声嘶力竭的呐喊和刀光剑影、惊天动地的激战场面。歌曲欣赏第二部分,战争场面:新知讲解小组活动拓展提升 听古筝版的《十面埋伏》,说说与琵琶演奏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个版本?课堂总结 《十面埋伏》是一首中国琵琶大曲 ,同时也是中国十大古曲之一,其演奏为独奏,乐曲激烈,震撼人心,生动地地表现出了当时项羽被大军包围时走投无路的场景。乐曲可分为两大部分,战前准备(列营、点将、排阵、走队)和战争场面(埋伏、鸡鸣山小战、九里山大战),不同场景运用了不同的演奏技巧。板书设计 欣赏《十面埋伏》作业布置 观看有关“垓下之战”的影视作品片段,将故事情节与乐曲结合起来。谢谢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有大把高质量资料?一线教师?一线教研员?
欢迎加入21世纪教育网教师合作团队!!月薪过万不是梦!!
详情请看: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