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7张PPT。第4课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列举古代中国中央集权与皇权不断加强的史实,认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汉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
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帝王的烦恼第一篇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第二篇章:皇权与相权的斗争第三篇章: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第一回合: 大汉天子戡乱怀柔第二回合:宋太祖金銮独霸第一回合:张居正毁誉百年第二回合:解密军机处 材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
王子弟,大启九国。 ---《汉书》第一篇章之大汉天子戡乱怀柔自主探究1:结合材料分析,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样的地方行政制度?汉高祖为什么这么做?(2)汉景帝第一篇章之大汉天子戡乱怀柔削藩、平定叛乱、把王国的政治、军事权收归中央对王国加强控制自主探究2:图中反映了什么现象,汉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王国的力量日益强大第一篇章之大汉天子戡乱怀柔彻底解决王国问题,
加强中央集权推恩令、酎金夺爵
刺史制度(3)汉武帝: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必稍自销弱。----主父偃自主探究3:汉武帝是如何彻底解决这个问题的?酎金夺爵:元鼎五年,汉武帝以诸侯王所献助祭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废列侯106人 推恩令后诸侯国(父)长子次子三子长子次子三子长子次子三子长子次子三子第一篇章之大汉天子戡乱怀柔自主探究4:汉武帝的推恩令为什么能彻底解决王国问题?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初步得到加强探究1、材料中赵匡胤所述局面指的是什么?
这种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材料一:赵匡胤问宰相赵普“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第一篇章之宋太祖金銮独霸第一篇章之宋太祖金銮独霸唐朝设藩镇(节度使)“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形成
实质:是唐末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与扩大藩镇林立局面形成仍是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 思考: 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等现象反映的本质问题是什么?课堂设问:第一篇章之宋太祖金銮独霸探究2、赵匡胤是怎样采纳赵普建议“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的?材料二:赵普回答:“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削夺朝中大将兵权:杯酒释兵权 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三衙统兵,枢密院调兵 在地方:削弱或剥夺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设通判;文臣任州郡长官地方财赋由中央掌握。从根本上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兵权钱第一篇章之宋太祖金銮独霸历史大爆料探究3:
你能说出表中哪几个官职的职务?
包拯为什么会同时兼任这么多的官职?这说明了什么?
如果边疆有战事,作为枢密副使的包拯能不能率领士兵前线作战?包拯剧照包拯履历(截取)第一篇章之宋太祖金銮独霸探究4:据《嘉佑禄令》,龙图阁大学士当时年薪1656贯,权知开封府年薪19200贯,另外还有折合1022贯的实物收入 。按照今天的物价水平,每贯铜钱折合625元人民币。嘉佑元年包拯兼任了刑部郎中,右司郎中,知江宁府(后权开封府),龙图阁大学士等官职。如果折合成人民币,包拯的年薪保守估计能达到多少钱?这种现象可能对北宋政府产生什么影响?(1656+19200+1022)*625=1367万元 汉初
七国之乱汉武帝时“推恩令”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宋初中央集权的加强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地方权力不断削弱第一篇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中央集权
VS
地方分权小结探究一:你能找出这两张图片中的不当之处吗?第二篇章之张居正毁誉百年探究二:表格和图片说明了什么?第二篇章之张居正毁誉百年探究三: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其实是变相重设的宰相,依据材料说明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第二篇章之张居正毁誉百年材料1: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
---柏杨《中国人史纲》材料2: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探究四:有人认为张居正的权倾一时说明了内阁制严重削弱了君主的权力。这种说法对吗?第二篇章之张居正毁誉百年3、张居正的权力是来自于皇帝个人的支持与信任。一旦失宠,其地位便一落千丈。权臣专权恰恰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
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可能对皇权起削弱作用探究结论:“军国大事,均于此决之,诸王大臣签议既定,虽至尊无如之何” -------谈迁《北游录·纪闻·国议》 探究一:清统治者为什么要设立军机处?第二篇章之解密军机处多尔衮鳌拜探究二:以下是出自赵翼《檐曝杂记》的两段材料,从中可以得出哪些关于军机处的信息?第二篇章之解密军机处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两路。。。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庭,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直庐初仅板屋数间,今上特命改建瓦屋。。。。。雍正以来,本章归内阁,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无论宦寺不得参,即承旨诸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第二篇章之解密军机处穿越时空《雍正王朝》情节:雍正帝时期有个官员,每天到一个较为简陋的场所办公,皇帝每日召见,并商讨军国大事,经常要拟写文件,然后交给皇帝审批,最后把文件传达 给各部门办理。探究三:以上情况是否符合史实?请说明你的理由张廷玉第二篇章之解密军机处探究四:根据以上探究,归纳军机处的作用1、提高了行政效率;
2、军政大权完全集中于皇帝,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君权
VS
相权秦朝西汉隋唐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三公九卿制设立中朝设立军机处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中书省废丞相设内阁皇权不断加强
相权不断削弱第二篇章皇权与相权的斗争小结画面一:1661年,郑成功从荷兰侵略者手里收复了沦陷38年的中国领土台湾;1683年康熙帝在台湾设府县,隶属福建。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二十七年,中国军队两次发起雅克萨自卫反击战,迫使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捍卫了国家主权。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画面二:清代康、雍、乾三朝为统一西北地区与准噶尔贵族进行了多次战争,最终弭叛息乱。顺治和康熙分别赐予西藏喇嘛教两位最高首领以“达赖” “班禅”封号。雍正时,又设置了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事务。乌兰布通之战顺治帝会见五世达赖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画面三:清政府十分重视修治黄河,终将“淮黄故道,次第修复” ,保证了百姓的耕种。经过明清两代多次整治改造,京杭大运河航道畅通,成为重要的生命线。2002年,大运河被纳入了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 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结合这些画面,请同学们思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或许,我们更应当深思画面一:1796年,做了60年皇帝的乾隆帝传位给他的儿子嘉庆帝;同一年,华盛顿发表了著名的《告别演说》,宣布坚决不参加第三届总统竞选,为美国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树立了光辉的榜样。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画面二:当黄河岸边柳荫树下,犁间耕作的喘息与手摇纺车吱呀合奏着悠闲的田园慢板时,英格兰西北部的蒸汽锅炉吼叫出震耳欲聋的工业交响曲。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画面三: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西方的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画面四:当中国君主还沉浸在封建制度的回光返照时,西方已经迈开了侵略扩张的步伐
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结合这些画面,请同学们思考专制制度造成了哪些危害?第三篇章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总结升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日益收归中央;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取消
三公九卿中朝三省六部二府三司中书省废丞相、
设内阁军机处郡县制郡国并行
刺史制度权、钱、兵行省制 ①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②能有效地组织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③有利于民族大融合
①皇权膨胀,民主制度难以形成②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③使人们的思想日益僵化④使中国落后于世界1、刘邦建立的政治制度与秦朝相比,最大的差别表现在
A.中央机构设置上 B.地方制度上
C.皇帝权力上 D.根本目的上2.有人评价说,宋朝一代,官员多如天上银河里的星星;也有人说,宋朝一代,目不见官。导致这一局面的根源是
A.北宋人浮于事 B.北宋吸取了前代的教训
C.北宋强化了中央集权 D.北宋科举考试的发展B考考你!C3、故宫的“军机处”景点文字说明: “军机处一日日程…… 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纵论军务,谋划战事
B.辅佐皇帝,参与决策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
D.奉旨笔录,上传下达D五千年民族魂
生生不息
世代炎黄子孙
风雨前行
壮丽的中国梦
不是开始
而是延续
不在过去
而在未来
在困惑中崛起
在改革中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