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走进化学世界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检测卷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合计40分。)
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川融化???B. 铁钉生锈??? C. 蜡烛燃烧????D. 食物变质???
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B. 牛奶变酸????C. 干冰升华????D. 风力发电???
3.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通电分解?? B. 物体热胀冷缩??C. 手机电池充电? D. 植物光合作用??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易挥发??B. 氯化钠易溶于水? C. 石墨能导电??D. 碳酸分解???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丝做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焦炭用于炼铁? D. 石墨制铅笔芯??
6.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 ??????????????
7. 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 水力发电??B. 煤燃烧发电??C. 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 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8.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部分地区因暴雨发生洪灾。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农田被淹没???B. 山体出现滑坡???C. 粮食浸泡后发霉???D. 树枝被折断
9.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
A. 一定会发光和放热? B. 一定会有颜色变化?
C. 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 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 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 石墨导电——可作电极?????? 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11.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升华???C. 爆炸???D. 燃烧?????????????
12. 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后,无任何明显现象,这说明( )
A. 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 只发生物理变化??
C. 只发生化学变化 ? D. 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13. 固体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
A. 一定是物理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一定是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4.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15. 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煤油作燃料??B. 石墨作铅笔芯???C. 铝作导线??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6.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该变化是( )
A. 食物腐败变质?? B. 水遇冷结冰??
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17. 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纸张能燃烧?? B. 木炭能还原氧化铜?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硼酸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
18. 小亮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 氧气能转化为臭氧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19. 下列哪个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 )
A. 轮胎爆炸?? B. 切割玻璃????C. 面包发霉????D. 樟脑球消失???
20.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A. 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 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 石墨 质软 铅笔芯????????D. 干冰(固态CO2)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2分,合计60分。)
21.用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中的字母填空。硫是淡黄色的固体(属 ),研碎块状的硫(属 ),取少量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属 ),继续加热,硫燃烧起来(属 ),由此可知硫具有可燃性(属 )。
22.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镊子取出一小块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它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取半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将其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① ;??② ;??③ ;??④ ;??⑤ 。?
(2)化学性质: 。
(3)保存金属钠时应隔绝 。?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留心了吗?请完成下列空白。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 色液体。
(2)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 。
(4)生活中很多固体物质能燃烧,试举一例: 。
24.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29.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20世纪才发展起来,它呈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放出大量的热。镁在氮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亮,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淡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放大量热。镁在二氧化碳可以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和黑色颗粒碳(C),放大量热。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由于镁燃烧热值高,燃烧使发出耀眼的火焰,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此外,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得到氯化镁晶体;最后将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氯气(Cl2)。(1)镁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① ② 。
(2)镁是化学性质 (填写“很活泼”或“很不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 、 发生化学反应。
(3)镁的用途有(填写两条) 、 。
(4)某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请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分析原因: 、 。
30.2019年3月21日下午,江苏盐城某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巨大损失。氰化钠(NaCN)又名山奈,是有剧毒的无机物,有微弱的苦杏仁味。氰化钠极易水解,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HCN)。氰化氢标准状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苦杏仁气味。能与乙醇、乙醚、甘油、氨、苯、氯仿和水等混溶。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氰化氢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
(1)氰化氢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氢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石保存时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全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人教版《走进化学世界之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检测卷(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单选)(每小题2分,合计40分。)
1.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冰川融化???B. 铁钉生锈??? C. 蜡烛燃烧????D. 食物变质???
答案:A
解析:冰川融化属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改变,过程中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选A。B铁钉生锈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C蜡烛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食物变质,生成了有害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2.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酒精挥发???B. 牛奶变酸????C. 干冰升华????D. 风力发电???
答案:B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酒精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干冰升华是由固态变为气态,在状态变化中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风力发电属于能量间的转化,既不属于物理变化也不属于化学变化;牛奶变酸这一过程中生成了新的物质——乳酸,属于化学变化。
3. 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 水通电分解?? B. 物体热胀冷缩??C. 手机电池充电? D. 植物光合作用??
答案:B
解析:A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发生化学变化,错误;B物体的热胀冷缩是由于物体的分子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正确;C手机充电过程中将电能转化为电池的化学能,发生化学变化,错误;D植物光合作用将CO2和H2O转换为C6H12O6和O2,发生化学变化,错误。
4. 下列物质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 酒精易挥发??B. 氯化钠易溶于水? C. 石墨能导电??D. 碳酸分解???
答案:D
解析:A项酒精挥发是状态发生改变,属于物理性质;B项氯化钠溶于水,描述的是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C项石墨导电,?,属于物理性质;D项碳酸分解,需要通过碳酸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一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5.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 铜丝做导线?? B. 干冰用作制冷剂?C. 焦炭用于炼铁? D. 石墨制铅笔芯??
答案:C
解析: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干冰作制冷剂是因为干冰升华要吸收大量的热量,属于物理性质;焦炭用于炼铁是因为焦炭具有还原性能与氧化铁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属于化学性质;石墨制铅笔芯是因为石墨具有质软,能在纸上留下划痕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故选C。
6.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 ??????????????
答案:A
解析:A是固态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变为气体的过程,这个过程中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天然气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C是葡萄糖经催化氧化生成酒精,D是绿色植物在叶绿素存在和光照条件下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氧气和有机物的过程,这些变化都生成了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7. 下列过程是通过物理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A. 水力发电??B. 煤燃烧发电??C. 炸药爆炸开山修路??D. 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答案:A
解析:本题实质上是考查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若有则是化学变化,若没有则是物理变化。A正确,水力发电是利用势能和动能转化为电能,过程中没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错误,煤燃烧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同时放出热量,此过程中有新的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错误,炸药爆炸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剧烈的反应,此过程中有大量气体生成,是化学变化;D错误,汽油燃烧同样产生了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是化学变化。
8. 今年端午节期间我市部分地区因暴雨发生洪灾。下列现象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农田被淹没???B. 山体出现滑坡???C. 粮食浸泡后发霉???D. 树枝被折断
答案:C
解析:农田淹没,山体滑坡,树枝折断均为物理变化,粮食发霉发生了化学变化,C正确。
9. 下列关于化学变化的描述中,最准确的是( )
A. 一定会发光和放热? B. 一定会有颜色变化?
C. 一定会有沉淀生成 ?D. 一定有其他物质生成
答案:D
解析: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故D正确。
10. 下列物质的性质与所对应的用途没有关系的是( ?)
A. 氧气助燃——焊接金属??? B. 稀有气体的性质稳定——作保护气???
C. 石墨导电——可作电极???????D. 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人工降雨??
答案:D
解析: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性质与用途不对应。
11. 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 蒸馏??? B. 升华???C. 爆炸???D. 燃烧?????????????
答案:D
解析:蒸馏是利用物质沸点不同分离物质,不是化学变化,A错误;升华是固体直接变成气体,B错误;爆炸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C错误;燃烧有新物质生成,D正确。
12. 两种无色液体混合后,无任何明显现象,这说明( )
A. 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B. 只发生物理变化??
C. 只发生化学变化 ? D. 可能发生化学变化
答案:D
解析:发光、发热、变色或产生气体等实验现象并不是判断变化是否为化学变化的标准,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可能发生了化学变化,也可能没有,故选D。
13. 固体受热变成气体,这种变化( )
A. 一定是物理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 一定是化学变化????????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答案:B
解析:?固体受热变成气体可能是物理变化,如物质的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也可能是化学变化,如NH4HCO3受热分解,故选B。
14.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的一组是????( )
A. 汽油挥发、铁铸成锅??? B. 水受热沸腾、酒精燃烧?????????????
C. 瓷碗破碎、钢铁生锈????D. 食物腐败、动植物呼吸??????????
答案:D
解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A中都是物理变化。B中水受热沸腾是物理变化。C中瓷碗破碎是物理变化。
15. 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 煤油作燃料??B. 石墨作铅笔芯???C. 铝作导线??D. 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答案:A
解析:A项燃烧为化学性质;B项石墨质软是物理性质;C项铝的导电性是物理性质;D项利用二氧化碳固体易升华的物理性质。
16. 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不同,该变化是( )
A. 食物腐败变质?? B. 水遇冷结冰??
C. 夏季柏油路面“变软”? D. 冬季钢轨之间缝隙加大
答案:A
解析:食物腐败变质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其他三项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
17. 下列关于物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
A. 纸张能燃烧?? B. 木炭能还原氧化铜?
C. 氧气能支持燃烧?? D. 硼酸在通常状况下能溶于水
答案:D
解析:A、B、C都发生了化学变化,D溶解过程是物理变化。
18. 小亮在复印社复印材料时,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他通过查资料得知这种气味就是臭氧(O3)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能转化为臭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B. 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 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种物质?????D. 氧气能转化为臭氧是氧气的物理性质?
答案:B
解析:氧气转化为臭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B。
19. 下列哪个变化与其他三个变化有本质区别( )
A. 轮胎爆炸?? B. 切割玻璃????C. 面包发霉????D. 樟脑球消失???
答案: C
解析: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的生成。A、B、D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C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20.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下列几种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不一致的是( )
A. 氮气 性质稳定 保护气? ?B. 酒精 可燃性 消毒剂?????
C. 石墨 质软 铅笔芯????????D. 干冰(固态CO2) 升华吸热 人工降雨
答案:B
解析:酒精具有可燃性,可以用作燃料,故B错误。
二:填空与简答(每空2分,合计60分。)
21.用A物理性质; B化学性质; C物理变化; D化学变化中的字母填空。硫是淡黄色的固体(属 ),研碎块状的硫(属 ),取少量的硫粉放入燃烧匙中加热,硫熔化成黄色液体(属 ),继续加热,硫燃烧起来(属 ),由此可知硫具有可燃性(属 )。
答案: A;C;C;D;B
解析:硫是一种淡黄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把块状硫粉碎、将燃烧匙内的硫粉加热,硫粉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粉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属于化学变化.硫具有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22. 1807年,英国化学家戴维用通电分解法首先从苏打中制得一种金属,并将其命名为“钠”。他对钠做了如下实验:用镊子取出一小块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它表面的煤油,再用小刀切取半粒黄豆大小的金属钠,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将其投入水中,它浮在水面上,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并立刻熔化成一个银白色的小球,逐渐缩小,最后完全消失。
?根据以上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理性质:① ;??② ;??③ ;??④ ;??⑤ 。?
(2)化学性质: 。
(3)保存金属钠时应隔绝 。
答案:(1) ①不能溶解在煤油中 ②硬度小 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 ④密度大于煤油而小于水 ⑤熔点低
?(2) 金属钠能与水发生剧烈反应
?(3) 水
解析: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等。金属钠与水发生剧烈反应,并在水面上急速游动,发出“嘶嘶”声,说明有气体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体现化学性质。
?23.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你留心了吗?请完成下列空白。
(1)在通常情况下,水是 色液体。
(2)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水的密度。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试举一例: 。
(4)生活中很多固体物质能燃烧,试举一例: 。
答案:(1)无色 (2)小于
(3)醋酸有刺激性气味,白酒有特殊的香味;(4)煤、棉;
解析:根据常见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密度及可燃性等分析回答
(1)水是无色的液体。
(2)豆油浮在水面上,说明豆油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3)生活中有很多物质具有气味,如醋酸有刺激性气味,白酒有特殊的香味。
(4)煤、棉花是能燃烧的固体。
24.国际卫生组织把苯定为强烈致癌物质。苯是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苯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请写出苯的性质:
(1)物理性质:
(2)化学性质:
答案:(1)一种没有颜色带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2)分别能跟氢气、溴、浓硝酸、浓硫酸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解析:要会正确区分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9.镁是一种年轻的金属,20世纪才发展起来,它呈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同时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放出大量的热。镁在氮气中燃烧比空气中燃烧更亮,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淡黄色固体氮化镁(Mg3N2),放大量热。镁在二氧化碳可以剧烈燃烧,产生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镁(MgO)和黑色颗粒碳(C),放大量热。镁遇热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镁和氢气,放出热量。由于镁燃烧热值高,燃烧使发出耀眼的火焰,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此外,镁合金的强度高、机械性能好.这些特性使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从而获得“国防金属”的美誉.工业上以海水为原料,通过一系列化学变化得到氯化镁晶体;最后将无水氯化镁(MgCl2)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后会产生(Mg)和氯气(Cl2)。(1)镁的物理性质有(填写两条)① ② 。
(2)镁是化学性质 (填写“很活泼”或“很不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 、 发生化学反应。
(3)镁的用途有(填写两条) 、 。 (4)某存储镁粉的仓库起火,消防队员采取了覆盖沙土的方法将火扑灭;消防队员为什么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请依据上述材料信息,分析原因: 、 。
答案:(1)银白色,熔点649℃或质轻等;(2)很活泼;氧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或水;(3)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4)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
解析:(1)镁的物理性质有:银白色,熔点649℃,质轻,密度约为铜的,铝的;故答案为:白色,熔点649℃或质轻等。
(2)镁是化学性质很活泼的金属,从分类研究物质角度归纳,镁分别能与氧气或氮气等单质、二氧化碳或水等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故答案为:很活泼;氧气或氮气;二氧化碳或水;
(3)镁的用途有: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故答案为:用镁制造照明弹、燃烧弹和焰火等;金属镁成为制造汽车、飞机、火箭的重要材料;
(4)镁粉的仓库起火,不用水或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的原因是: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故答案为:镁在二氧化碳中可以剧烈燃烧,因此不能用二氧化碳扑灭,镁与水反应生成可燃性的氢气,因此不能用水灭火。
30.2019年3月21日下午,江苏盐城某化工厂发生爆炸,造成巨大损失。氰化钠(NaCN)又名山奈,是有剧毒的无机物,有微弱的苦杏仁味。氰化钠极易水解,产生剧毒易燃的氰化氢(HCN)。氰化氢标准状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苦杏仁气味。能与乙醇、乙醚、甘油、氨、苯、氯仿和水等混溶。灭火剂:干粉、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用水灭火无效,但须用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氰化氢主要应用于电镀业(镀铜、镀金、镀银)、采矿业(提取金银),船舱、仓库的烟熏灭鼠,制造各种树脂单体,如丙烯酸树酯、甲基丙烯酸树酯等行业。
(1)氰化氢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氰化氢的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电石保存时的注意事项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标准状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苦杏仁气味;能与乙醇、乙醚、甘油、氨、苯、氯仿和水等混溶(2)易燃(3)密闭
解析:(1)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故氰化氢的物理性质有:标准状态下为无色透明液体,易挥发,具有苦杏仁气味。能与乙醇、乙醚、甘油、氨、苯、氯仿和水等混溶。
(2)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故氰化氢的化学性质:易燃
(3)电石遇水立即发生激烈反应,且在空气中受热、震动、电火花等都可引发爆炸。故电石保存时的注意事项:密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