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品味散文语言,感受都江堰水的魅力。
把握李冰这一人物形象特征,树立民本观念。
教学重点:鉴赏语言,把握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李冰精神内涵,挖掘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问题导引学习、小组合作讨论学习、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利用“问题导引法”,设计导语如下:
千百年来,长城已经俨然成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象征,人类意志力的骄傲。但是有这样一位文人学者,说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走近余秋雨先生的《都江堰》,去认识这座水利工程。
二、查预习
给下面加横线的字注音
颓壁残垣yuán 惊悸 jì? 庇护bì 修缮 shàn 卑处一隅?yú 魅力mèi强悍?hàn 铁戟? jǐ 遴选lín 韬略tāo lüè 怦然心动?pēng 诘问jié傩戏 nuó 衮衮诸公gǔn三、理思路
1、文章共分为四个部分,给学生5分钟的时间,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要求是尽量用原文去回答。请四位同学分别来概括,师生共同点评。
明确:文章各个部分的主要内容是:
(1)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文章首段)
(2)都江堰的水
(3)都江堰的建设者李冰父子
(4)李冰文化
播放幻灯片,师生重新共同理清一下这篇文章的思路。
四、析文本
结合全文回答:都江堰的“最激动人心”之处体现在哪里?提醒学生重点注意“全文”这个词语。学生独立思考三分钟,小组讨论二分钟。请四位同学来回答。
明确:(1)与长城在修建时间、社会功用、外观、心态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突出了都江堰是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
(2)都江堰的水激动人心
(3)都江堰的建设者李冰父子激动人心
(4)都江堰所代表的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激动人心
五、品语言
引导学生在回答第一题的第二个答案时对这段都江堰水的描写进行分析:
集中描写都江堰水的段落出现在哪里?第三段(生答)
(1)学生齐读这一部分,在朗读的过程中标画出体现都江堰水特点的词语。
明确:精神焕发 喧嚣 驯顺
(2)请班上朗诵好的同学来为大家朗诵,其他同学认真听好,并找出这一段描写中运用了何种修辞,起到了什么作用。朗诵结束后师生共同评价。
明确:拟人——将都江堰的水人格化,把水写活,体现了都江堰水的精神焕发,生气勃勃。 比喻——将都江堰的水比喻成一大拨翻越各种障碍的马拉松健儿,形象生动地写出了都江堰水势的迅猛、活泼。 排比——“把最强悍的生命付之于规整,付之于企盼,付之于众目睽睽”,增强了语气,淋漓尽致地写出了都江堰水势的迅猛,语言富有张力。
六、究精神
在学生回答激动人心之处的第三点时,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李冰这一人物形象。
1、李冰的激动人心之处体现在哪里?请同学们在文章的第三部分中找出评价李冰的语句,分析并概括李冰的人物形象特征。找一位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进行补充。
明确:(1)“没有证据可以说明李冰的政治才能,但因有过他,中国也就有过了一种冰清玉洁的政治纲领。”说明李冰在官场上是个冰清玉洁的人。
(2)“而李冰,却因官位而成了一名实践科学家”,“在李冰看来,政治的含义是浚理,是消灾,是滋润,是濡养,他要实施的事,既具体又质朴”。说明李冰是个求真务实,质朴、关心百姓疾苦的父母官。
(3)“以使命为学校,死钻几载,他总结出治水三字经、八字真言”,这句体现出李冰勇于探索、信念坚定,具有利民富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说明李冰大智若愚,思维澄澈。
2、归纳学生的回答,板书。
3、重点语句分析:刚才同学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他大愚,又大智。他大拙,又大巧。他以田间老农的思维,进入了最澄澈的人类学的思考。”这句话应当如何理解?小组讨论这个问题。
明确:“大愚大拙”是说李冰极不擅长无所专攻或蝇营狗苟的“为官之道”,而只具有田间老农的思维;“大智大巧”是说政治家正是由于具有了田间老农的思维,才具备了可贵的唯物意识和民本思想,从而能够清晰而透明地观照人类生存的重大问题——他只知道,这个人种想要不灭绝,就必须要有清泉和米粮。
4、现实启示:活着或死了因该站在哪里?
假如同学们现在是一名官员,那么思考一下:从李冰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启示——活着或死了应该站在哪里?同桌交流。
七、李冰文化
李冰这个人物形象已经进入到了戏曲之中,可见李冰已经不仅仅代表了一个人,一种为民造福的精神,更是代表了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李冰精神已经上升到了文化的高度,在整片中华大地上蔓延。而都江堰的激动人心,正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的激动人心。
八、课堂小结
九、布置作业
考察一处名胜古迹,探寻其蕴涵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
十、板书设计
课件12张PPT。 《都江堰》鲁教版高中语文高一年级必修三
余 秋 雨都江堰明 目 标1. 品味散文语言,感受都江堰水的魅力。
2. 把握李冰的形象特征,树立民本观念。查 预 习颓壁残垣? 惊悸? 庇护 修缮 卑处一隅? 魅力??强悍? 铁戟? 遴选??韬略 ?怦然心动?? 诘问?傩戏 衮衮诸公??? 理 思 路 快速浏览课文,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文章每一节的主要内容。
要求:尽量用原文回答。 理 思 路(1)最激动人心
(2)水
(3)李冰
(4)李冰文化析 文 本 都江堰的“最激动人心”之处体现在哪里?
请结合全文回答。品 语 言 也许水流对自己的 驯顺 有点恼怒了,突然撒起野来,猛地 翻卷咆哮,但越是这样越是显现出一种更壮丽的驯顺。已经咆哮到让人心魄俱夺,也没有一滴水溅错了方位。
水的特点
修辞 作用
究 精 神 李冰的激动人心之处体现在哪里?
请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找出评价李冰的语句,分析并概括李冰的人物形象特征。思 启 示活着或死了
应该站在哪里?布 置 作 业 考察一处名胜古迹,探寻其蕴涵的文化精神,写一篇短文。 谢谢大家
测评练习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邈远( ) 庇护( ) 浸润( )
繁衍( ) 祈求( ) 履历( )
圭臬( ) 长锸( ) 祭奠( )
修缮( ) 虔诚( ) 傩戏( )
二、写对字形
kuànɡ( )野 废chí( )
粗ɡuǎnɡ( ) chí( )骋
biān( )肤 pēnɡ( )击
褒biǎn( ) pēnɡ( )然
xuān( )嚣 rú( )养
寒xuān( ) nuò( )弱
xuàn( )染 rú( )子牛
三、判断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的正误,在括号中打上“√”或“×”。
1.在联合国总部公共大厅西侧,有一间供信奉所有宗教与信仰的民族祈求世界和平的默思室。 ( )
2.赏花圣地和美丽溪流是体现生态环境品质的重要特征,正逐步成为广大市民和游客亲近自然、休闲健身的重要去处。 ( )
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大家共同维系,无论是众目睽睽之下,还是在无人的角落,都要处处遵守相关规则,绝不能心存侥幸。 ( )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衮衮诸公,在成长的过程中大多如此,但是是否能够保存其本心,守住其本性,则事关人生操守和志向高洁。( )
四、阅读下文,完成1—4题。
水 之 经 典
肖复兴
① 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宏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 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 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
④ 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⑤ 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人类的多变纷纭的世界,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一直绵绵流淌了两千多年。花开花落不间断,春去春来不相关。
⑥ 去年秋天,我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艺术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黄尘翻滚、刀光剑影,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⑦ 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而不敢有丝毫杂念俗念;让人懂得并真正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美好真诚和透彻明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⑧ 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侩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⑨ 九寨沟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
⑩ 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 看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给人以完全不同的感觉。在现实中找不准自己的位置,便会蹉跎生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抛掷精神、亵渎纯洁,不懂得一点点现实永远不会给予,而只有艺术才能焕发和唤回的浪漫与童话的情怀,便会麻木了生命而只剩下一个蝉蜕一样的空壳。心,因缺少水的滋润,会成为一片荒芜的沙漠。在现实与艺术之间,在物质与精神之间,人总是矛盾着、跌撞着,顾此失彼而永远找不到连接两者之间的直线或弧线。大概这正是人类永远苦恼困惑的原因。而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人类一面镜子。
? 我们谁也无法离开水,我们选择水,水也选择着我们,我们身旁喧嚣、嘈杂、泛滥的污泥,漂浮着的落叶,禁不住一阵风吹就会抖搂波纹的水太多了;要不就是人工制造的湖水、喷泉水、蒸馏水、矿泉水太多了;我们身旁浅吟低唱、矫揉造作、流行时尚、浮华奢靡的水太多了……都江堰和九寨沟,是那种旷世稀有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之水。它们才是我们的水之经典。
1.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是“水之经典”,“经典”在这里的含义是什么?有什么表达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插叙国际熊猫艺术节开幕式演出的场景用意是什么?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而“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水”?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分别给予我们什么样的启迪,说说你自己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答案】miǎo bì jìn/yǎn qí lǚ/ɡuī chā diàn/shàn qián nuó
二、【答案】旷/犷 弛/驰 砭/贬 怦/抨/坪 喧/暄/渲 濡/懦/孺
【答案】
1、√。根据语境,这里主要是说“祈祷”世界和平,正确。
2、×。结合本句语境,此处是就自然景观而言的,而“圣地”是就宗教、人文而言的,故“圣地”使用错误,应改为“胜地”。
3.×。结合本句中“无人的角落”可知前句是与之相对的情况,即“聚集了很多人的公开场合”,故应该用“大庭广众”。
4.×。“衮衮诸公”指的是居高位而无所作为的官僚,此处指的是大多数人,使用对象错误。
四、【答案】
1.【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语句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难在本句处在最后一句,既要懂它的意义,还要分析它的作用,且文中相关信息比较散。对于“经典”一词,首先要从字面上分析,再结合原文中第①段“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再结合原文分析其原因即可。
答案:“经典”是指“最典型、最具代表性”。这里指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极富个性、最值得看,是树立在人类面前的两面镜子;属于我们生命核心与灵魂深处。
表达出作者对都江堰和九寨沟的水的高度赞美之情。
2.【解析】本题考查鉴赏文章的写作手法及作用。结合本段的最后一句“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来理解插叙的意义。
答案:反对世人把李冰父子神化,强调李冰父子打破水的神话,把它引入现实造福人类的历史功绩,突出都江堰的水是入世的现实的水。
3.【解析】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关于这两句话文中都有,只要结合有关这两处的水的描写总结概括即可。都江堰的水为第④~⑥段,第⑦~⑩段为描写九寨沟的水的段落。答题时要注意概括其特点。
答案:因为都江堰的水有着现实的功用,浇灌着农田,哺育着人类,人们看到的是将自己化为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的现实境界;九寨沟的水,远避尘嚣,不染尘俗,洗涤污浊,人们看到的是将自己化为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境界。
4.【解析】本题考查创造性阅读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本题要找准切入点。但此点要从原文中进行理解和概括。关键是提出自己的看法,能自圆其说,合理即可。本题为开放题,一个是入世的水,一个是出世的水。不管是什么,都因独特而美丽。所以答题时要以此为切入点,分条阐述。
答案:都江堰的水启示我们,在现实中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不要蹉跎生命,而要把生命融入永恒,就要奉献自己,造福人类;九寨沟的水启示我们,不能沉迷现实而背弃心灵,要在庸俗市侩、欲火利海中保持纯洁与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