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六单元《老虎磨牙》 教案 人音版(简谱)

文档属性

名称 二年级下册音乐 第六单元《老虎磨牙》 教案 人音版(简谱)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音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8-16 14:36: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老虎磨牙》教学设计
(聆听课)
教材分析:
《老虎磨牙》是一首民间打击乐曲。乐曲以锣的喧嚣声制造了山风啸啸、松涛阵阵的壮阔背景。接着加入了板、鼓、木鱼的击奏声,表现山中之王老虎威风凛凛地出现在山林中,它那矫健的步伐由慢到快。突然,乐声停了下来,老虎凝神,似乎听到了什么,片刻,各种打击乐器再次奏起,锣鼓声、刮奏声连续不断,表现了老虎抖动满是斑纹的皮毛、磨牙、欢跃等生动形象。《老虎磨牙》从“老虎睡觉打呼”“老虎下山”“老虎找食”“老虎磨牙”,节奏缓急变化,描绘了老虎的凶猛。
二、教学目标:
1. 感受《老虎磨牙》中阴森的气氛和老虎凶猛的形象。
2. 知道作品是由中国打击乐器演奏。
三、教学重点:
感受《老虎磨牙》中阴森的气氛和老虎凶猛的形象。
四、教学难点:
知道作品是由中国打击乐器演奏。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情绪入手:
教师导言:同学们,不同的音乐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感受。你知道音乐有哪些情绪吗?
相信同学们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到心情的放松,从欢快的歌曲中感受到快乐,也能为悲伤的旋律而难过。今天我们的音乐会带给你什么感受呢?请你来听。
2.感受情绪:
(1)教师播放音乐片段,学生感受紧张、阴森的情绪。
(2)相信同学们在这段音乐中,感受到了一种阴森的情绪。
3.聆听《老虎磨牙》的片段《老虎下山》:
(1)教师导言:大家猜一猜,这样的情绪,可能是森林中什么动物的出现呢?
(2)出示马、老虎两个动物形象,学生听辨。
(二)新课学习:
1. 揭示课题《老虎磨牙》
2.介绍本课中出现的打击乐器
大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木鱼
3. 介绍作品结构:
(1)教师介绍音乐四个部分:
教师导言:音乐中出现了老虎的四种形象。
(2)分别欣赏四个部分的音乐片段
(3)简单说明每部分特点:
睡觉——力度弱
下山——老虎的步伐
觅食——激烈
磨牙——“磨牙”的声音效果
4. 结合视频、分段欣赏:
乐曲一开始,用鼓和大锣不规则的点击,营造出寂静的山林里秋虫呜啼,阴森的场景,拍板的插入和大镲的滑奏更增加了寂静山林里的紧张度,在一个很大的渐强之后,乐曲由引子进入“老虎下山”的慢板。
只见演奏者用抓击的方法在大鼓上击出”扑扑”的特殊音响,由弱到强,由远至近,疙瘩镲和小镲扣击附和在鼓的节奏中,恰如老虎一步一步踏着枯干的叶草下山觅食的走动声。突然,大镲的几声磨击,好似一阵冷风扑面而来,令人毛骨悚然。
紧接着乐曲进入“老虎觅食”的急板:演奏者用一种特殊的演奏方法击鼓(即左手持槌扣压在鼓面上,右手持槌猛击左手鼓槌,发出既有鼓皮的声音,又有木质的槌声),大镲的滑奏、大锣的强击、疙瘩镲和拍板,木鱼密集的十六分音符节奏组成了奔驰,滚动的紧张气氛,恰似猛虎在怒吼咆哮。
突然,全部的金属乐器休止,在拍板、木鱼保持原有节奏的基础上,大鼓开始了刮击、点击将乐曲推向高潮,老虎的凶残形象出现了,它时而磨牙、时而刮爪、时而猎物、时而吞食,完成了整个乐曲的音乐形象塑造。
6.完整欣赏演奏视频:
教师导言:下面我们就来完整欣赏演奏家们用民间打击乐器演奏的这首《老虎磨牙》,同时也请同学们随着音乐想象四种不同的老虎形象,并为他们排序。
(三)拓展介绍
1. 作曲家安志顺
2.代表作:《老虎磨牙》、《鸭子拌嘴》、《三个和尚》等。
(四)课堂小结:
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更加喜欢我们中国打击乐器的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