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训练一:机械运动B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图乙是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由图象可知( )
A.甲、乙都由静止开始运动
B.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
C.甲、乙两车运动5s所通过的路程不同
D.甲车速度越来越大,乙车速度不变
2.某人在下雨天看到闪电后2秒钟才听到雷声,则打雷处的云层离人约( )
A.680米 B.6×107米 C.1360米 D.1.2×108米
3.甲、乙两车在一平直公路上沿同一方向运动,其中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甲、乙两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t=0时刻,甲、乙两车在同一位置
B.在0到t1时间内,甲、乙两车的速度相等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4.如图是利用每秒闪光10次的照相装置分别拍摄到的四个小球从左向右运动的频闪照片,其中哪幅照片的小球运动得越来越快( )21cnjy.com
A. B.
C. D.
5.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在5s内通过了20m的路程,那么前3s内的平均速度( )
A.可能大于4m/s B.一定是4m/s
C.可能小于4m/s D.无法确定
6.甲乙两同学沿平省路面步行,他们运动的路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所示,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甲同学比乙同学晚出发4 s
B.4s~8s内,甲乙同学都匀速直线运动
C.0s~8s内,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
D.0s﹣12 s内,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大于甲同学的平均速度
7.甲同学骑自行车去看望乙同学,得知消息后,乙同学步行去迎接,接到后同车返回,整个过程他们的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可知正确的是( )
A.两同学在t=15min时相遇
B.相遇前甲的速度是乙的4倍
C.相遇后乙的速度是原来的1.5倍
D.整个过程甲的平均速度是乙的2倍
8.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1,所用时间之比是2:3,则它们的速度之比是( )21·cn·jy·com
A.l:2 B.2:1 C.2:9 D.9:2
9.汽车后刹车灯的光源,若采用发光二极管(LED),则通电后亮起的时间会比采用白炽灯大约快0.5s,故有助于后车驾驶员提前做出反应,即遇到情况时可提前0.5s刹车。在限速为110km/h的高速公路上,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
A.3m B.7m C.15m D.25m
10.(多选题)关于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某田径运动员赛跑时第3s末的速度为96m,是平均速度
B.坐车从家到学校的速度是45km/h,是平均速度
C.实心球出手时的速度是10m/s,是瞬时速度
D.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表,显示的是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1.光谷有轨电车T1、T2示范线分别成功实现分段试跑,两条线路预计今年12月实现全线通车试运营,届时可有效缓解光谷广场和关山大道等地段的拥堵。其中T1线全长15.8公里,起于光谷步行街,止于光谷大道芯中心站,共设车站23座。
(1)行驶的电车相对于司机是 的,相对于前方的轨道是 的(均填“运动”或“静止”)。www.21-cn-jy.com
(2)若T1电车全程需15min,则其平均速度为 km/h= m/s(保留1位小数)。2·1·c·n·j·y
12.小敏骑自行车,感觉路旁的小树向身后跑去,是以 为参照物;若他10min骑行了3km,那么他骑行的速度是 km/h。【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3.雷达是现代战争重要的军事装备。如图所示,若雷达向飞机发射的微波从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52μs(1μs=10﹣6s),在空气中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则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 m。www-2-1-cnjy-com
三.计算题(共2小题)
14.小明一家开车由家到某地旅游。他们先以60km/h的速度行驶1h后,中间在某处停留休息了0.1h,然后又用时0.2h行驶了18km到达目的地。求:2-1-c-n-j-y
(1)他们从家到达目的地的路程?
(2)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15.第一次测定铸铁里的声速是在巴黎用下述方法进行的,在铸铁管的一端敲一下钟,在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是由铸铁传来的,第二次是由空气传来的。管长93lm,两次响声相隔2.5s.如果当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求铸铁中的声速。
参考答案
1.解:
A、由图可知,甲车运动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是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乙车开始计时时的速度为2m/s,不是从静止开始运动。故A错误;21*cnjy*com
B、小车甲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甲的路程逐渐的变大,所以甲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v甲===2m/s;
小车乙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乙的速度不变,所以乙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2m/s;【来源:21cnj*y.co*m】
所以,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故B正确;
C、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所以运动5s通过的路程都是s=vt=2m/s×5s=10m。故C错误;【出处:21教育名师】
D、甲、乙都以2m/s匀速运动,速度均不变。故D错误。
故选:B。
2.解:因闪电传播的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
所以闪电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
打雷处距人的距离:
s=vt=340m/s×2s=680m。
故选:A。
3.解:由图象知,
A、在t=0时刻,甲在“x0”位置,乙在“0”位置,所以两车不在同一位置,故A错误;
B、在0到t1时间内,所用时间相同,乙通过的路程较大,由公式v=知,乙车的速度较大,故B错误;
C、在t1到t2时间内,甲、乙两车通过的路程都是x2﹣x1,即两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在0到t2时间内,乙车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图象不是一条倾斜的直线(而是折线),所以不是一直以相同的速度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版权所有:21教育】
故选:C。
4.解:A、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但距离先变大后变小,故小球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B、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也相同;故小球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
C、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逐渐增大,则说明小球做加速运动;故C符合题意;
D、相邻小球的间隔时间相同,间隔距离在减小,则说明小球做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解:已知:t=5s,s=20m,
那么物体的速度为v===4m/s,
由于该物体做匀速直线直线运动,那么它前3s内的速度与平均速度相等也是4m/s。
故选:B。
6.解:A、由图可知,甲同学是在4s时才开始行走,他比乙同学晚出发4s,故A正确;
B、4s~8s内,甲乙的图象都是一条直线,表明他们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都做匀速直线运动,故B正确;
C、0s~8s内,甲乙通过的路程都是5m,则甲乙两同学通过的路程相等,故C正确;
D、由图可知,0s﹣12 s内,甲同学通过的路程大于乙同学通过的额路程,所以乙同学的平均速度小于甲同学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21教育网
故选:D。
7.解:A、由图象可知,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路程,在10min是两同学相遇,故A错误;
B、由图象可知,甲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3km,相遇前甲的速度是v甲===0.3km/min;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乙同学10min经过的路程为1km,相遇前乙的速度是v乙===0.1km/min,v甲=3v乙,故B错误;21*cnjy*com
C、由图象可知,相遇后乙15min﹣10min=5min经过的路程为1km,速度
v乙′===0.2km/min,v乙′=2v乙,故C错误;
D、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甲经过的总路程为4km,总时间为15min,甲的平均速度为v甲平=;
乙经过的总路程为2km,总时间为15min,乙的平均速度为v乙平=.v甲平=2v乙平,故D正确。
故选:D。
8.解:已知甲乙通过的路程比和时间比,根据公式v=,
可得甲乙的速度比:
v甲:v乙=:=×=×=9:2。
故选:D。
9.解:速度v=110km/h=110×m/s=m/s,
∵v=,
∴行车安全距离约可以减少:
s=vt=m/s×0.5s≈15m;
故选:C。
10.解:ACD选项中描述的都是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因此都是瞬时速度,而选项B中描述的是一个过程中的速度,因此是平均速度。
故选:BC。
11.解:(1)司机坐在行驶的电车里,电车相对于司机位置没有发生改变,以司机为参照物,电车是静止的;21·世纪*教育网
电车相对前方的轨道,发生了位置的变化,以轨道为参照物,电车是运动的;
(2)T1电车的平均速度v===63.2km/h≈17.6m/s。
故答案为:(1)静止;运动;(2)63.2;17.6。
12.解:小敏每天骑自行车上学。他以自行车为参照物时,自行车上的他与路边的小树的相对位置在不断发生变化,所以他看到路边的小树向后运动;
小敏骑自行车的速度为v===18km/h。
故答案为:自行车;18。
13.解:微波从发出到接收到返回信号所用时间为t=52μs=52×10﹣6s=5.2×10﹣5s,
那么雷达发出的微波到飞机的时间为t′=×5.2×10﹣5s=2.6×10﹣5s,由于微波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为v=3.0×108m/s,
此时飞机与雷达的距离为s=vt=3.0×108m/s×2.6×10﹣5s=7.8×103m,
故答案为:7.8×103。
14.解:
(1)由v=得前1h行驶的路程:
s1=v1t1=60km/h×1h=60km;
全程的路程:
s=s1+s3=60km+18km=78km;
(2)全程用的时间:
t=t1+t2+t3=1h+0.1h+0.2h=1.3h,
全程的平均速度:
v===60km/h。
答:(1)他们从家到达目的地的路程为78km;
(2)他们全程的平均速度是60km/h。
15.解:∵v=,
∴声音的传播时间:
t空气==≈2.74s,
由题意知:t空气﹣t铸铁=2.5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时间:
t铸铁=t空气﹣2.5s=2.74s﹣2.5s=0.24s,
声音在铸铁中的传播速度v铸铁==≈3879m/s;
答:铸铁中的声速是387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