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音乐 1.2西湖春晓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音乐 1.2西湖春晓 教案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19-08-16 15:59: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西湖春晓
课型
欣赏
课时
1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西湖春晓》的合唱声音效果与歌曲所营造的意境。 2、 走进西湖,了解西湖。
教学重点
1、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
2、通过歌曲种加深学生对西湖的认识,以及关于西湖的美丽传说。
教学难点
感受童声合唱的声音效果。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电化手段
多媒体
导学过程
导入 师:生长在北方的人们都非常熟悉北方的风景,经常用“大漠黄沙”来形容戈壁,用“银装素裹”来形容北国的千里冰封,其实江南的美景也是数不胜数,如果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说什么呢? 生1:秀美。 生2:俏丽。 生3:灵气。 师:这些词语用来形容江南美景一点儿也不为过,不是就曾有人把江南的一处风景比做西施,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生:是西湖。 师:对,苏轼就曾在诗中这样写到: 师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可见,西湖有多么的美丽。 二、 欣赏《西湖春晓》 师:今天,我们就共同欣赏一首赞美西湖的歌曲《西湖春晓》,听一听歌中都唱到了什么?(出示课题并初听歌曲) 师:歌中唱到了什么? 生1:朝阳。 生2:柳梢。 生3:绿水、青山。 师:同学们听得棒极了,让我们再来听一听,歌中又是怎样描写这些景物的?用的是哪种演唱形式?(复听歌曲) 生1:淡淡青烟漫山腰。 生2:皓皓朝阳上柳梢。 生3:柳浪莺声报晓。 生4:这首歌曲是合唱。 …… (出示歌词) 师:这首合唱歌曲多美啊,让我们共同来感受歌中的美景。 (师与生详解词意) 师:请大家随音乐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生:有感情朗读歌词。(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师:这首歌曲带给你怎样的感受? 生1:优美。 生2:抒情。 师:看来,同学们已经被优美的旋律感染了,这首歌曲的作曲家贺绿汀就是生在江南,长在江南,他在创作这首歌曲时采用了6/8拍这种复拍子,营造了歌曲亦诗亦画的意境,就象我们正荡舟在西湖之上,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 师:请同学们边听歌曲边轻声哼唱,并用身体来感受歌曲的韵律。 生:用身体感受歌曲的韵律,并轻声哼唱。 三、 拓展——走进西湖 师:我们从歌曲中感受到西湖的美,可这远远不够,让我们走进西湖,更深层地去了解西湖。请大家交流你所查找的有关西湖的资料。 生:在小组内交流所查找的关于西湖的资料。 师:经过小组内的交流,你能说一说你的感受吗? 生1:有很多赞美西湖的诗句。 生2:我看到了西湖的图片,太美了。 师:西湖历来就被文人墨客所称颂,他们是怎样赞美西湖的呢? 生:朗读(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那么让我们来看一看画家和摄影家眼中的西湖又是什么样的? 生:将查找的资料进行交流。 (背景音乐《平湖秋月》) 师:西湖是诗,西湖是画,西湖同样也是音乐家指间流淌的旋律,刚才大家在欣赏诗歌与绘画摄影作品时所听到的音乐,就是一首描绘西湖美景的音乐《平湖秋月》。西湖真是魅力无穷,而西湖美丽的传说又为西湖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让我们来听一听西湖的故事。 生1:《明珠西湖》。 生2:《许仙和白娘子》。 师:文人墨客赞美它,画家描绘它,西湖到底有多美,我想现在就去看西湖,做西湖的画中人,邀请全班的同学和我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师播放西湖风景课件,背景音乐《西湖春晓》) 生:观看课件,欣赏西湖的美景,并随音乐边听边哼唱。 师:西湖的美景真是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其实,在祖国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美丽的景色,等待着大家去发现、去观赏。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学生对江南的生活、文化、音乐并不了解、熟悉,但这也正是他们比较感兴趣的地方,欣赏《西湖春晓》的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合唱的声音效果,并运用到今后的歌曲演唱中,课前我准备了有关西湖的诗歌、图片、故事,学生欣赏之后,加深了对西湖的了解,同时对西湖及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学生课前收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并进行故事的讲述,培养了学生的表现力。欣赏这首歌曲,在让学生感受合唱所营造的意境和艺术魅力的同时,了解与西湖有关的音乐与文化,进一步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在拓展环节可准备一些画家描绘西湖的作品,还可以让学生聆听一些有关西湖的其他歌曲,让学生欣赏,开拓学生的视野,也可以让学生自己动笔画一画西湖。学生在随歌曲节拍轻轻晃动身体时,由于是6/8拍复拍子,学生在掌握时有一定难度,如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轻轻晃动,会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