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小学数学6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同步教案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小学数学6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同步教案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15.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8 06:14: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图形的运动
第1课时 图形的旋转(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借助实例及操作活动,掌握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的方法。
??3、通过观察、合作讨论及小组交流认识体会图形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过程,培养合作、概括能力。
教学流程
一、引入新课
1、创设情境,打开风扇让学生观察其转动;演示体操里面的体转运动等提问学
生:身体在做什么运动等,提炼出“旋转”一词。由此引申到图形的若发生旋转
会产生什么样的新图形?板书:图形的旋转
多媒体演示美丽图案(一幅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紫荆花),让学生思考这些
美丽的图案怎么设计的?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3、小组前后桌讨论,点明其中许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来的。
?
二、探索新课
1、(多媒体展示图案)小组展开讨论,这个美丽的图案可以怎么设计出来?
2、多媒体展示其旋转过程
3、每一次旋转过程都提问其旋转的角度,位置方,向(补充顺时针逆时针的
方向)
4、提问从图形A-B-C-D,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5、根据学生回答 板书:大小不变 点O(中心点)不变顺时针旋转90度。
6、提问:如果图形A是逆时针旋转90度?你能自己画出来吗?
给时间让学生动手画图,教师巡视,展示部分学生成果
引导学生思考刚才图形旋转过程,有哪几方面变化哪几方面不变(中心点 旋转
方向旋转角度)

三、课堂巩固
1、多媒体展示说一说1、2小题。
2、提问学生,让其说说旋转中心点,方向角度
( 注意学生回答方向相反,及时指出其旋转角度)
3、多媒体展示课本试一试。
4、前后桌讨论并在纸上画出方块的旋转巡视并反馈结果让学生说说图形A如何通过旋转得到图形B。
5、让学生动手实践第2小题,在方格纸上画出图形绕O点按一定方向旋转得到新的图形并在展示台展示。
?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让学生说说本节课学到了什么知识?
2、让学生制作一幅由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新图形。
3、课本练习五。
第2课时 图形的旋转(二)
教学内容:图形变换及动手操作知识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平移、旋转与轴对称。
2、能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性。
3、整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的轴对称性,加深对这些图形的认识。
教学重点:图形的变换知识。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空间观念,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 法:演示讲授
学 法:独立完成并交流学习心得
教学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答下面问题。
(1)图A是轴对称图形吗?
(2)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2?
(3)图1中的图A经过怎样的变换可以得到图3?要得到的图4呢?试一试。
二、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分别有多少条对称轴?
已学过的图形
是轴对称图形吗
对称轴的条数
三、课堂总结: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本课要点,完成各图形的对称轴数量总结表格。
四、布置作业:旋转基本图形的动手题。
五、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3课时 图形的运动
教学内容:P32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例,再次体会平移、旋转、对称现象。
2、在操作观察中正确描述图形的变换过程。
3、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空间想象力。
教学重点:图形变换知识点
教学难点: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升动手操作能力
教 法:演示图形变换过程并总结归纳要点知识
学 法:细心观察并及时总结自己的方法
教学准备:方格纸
教学过程:
本节主要是完成教材第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下面针对各题提出一些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判断图案是不是轴对称
理解轴对称的意义,掌握轴对称的判别方法。前两幅是轴对称图形,后两幅图不是轴对称图形。教学时,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折纸等方式确定对称轴。
二、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画图
只要确定小旗四个主要点平移后位置即可。对于平移的描述强调两要素:平移方向和平移距离。
同样是确定主要点旋转后的位置。旋转要求学生说出三要素:旋转中心、旋转方向和旋转角度。
三、淘气的枕席是竹篾编织成的,这是枕席的一部分图案,它可以看成是有一个长方形经过怎样的变换得到的?
四、自刻印章
笑笑非常喜爱《小英雄雨来》中“我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这句话,于是他自己刻了一枚如左图的印章。下面四个图案中用这枚印章制的是
课堂总结:总结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帮助解决,提升动手能力。
布置作业:配练相关练习
课后反思:
第4课时 欣赏与设计
教学内容:35~36页
教学目标:
在操作中继续体会三种变换的特征,让学生能够利用数学语言来说说自己的变换过程。
教学重点:三种变换方式的区别与具体方法再总结
教学难点: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提高动手能力
教 法:知识点的全面归类总结
学 法:学生动手探索并归总知识
教学准备:PPT
教学过程:
接着上节课继续研究教材78、79页中的“巩固与应用”。
把一张长方形白纸连续对折2次,然后用描出“田”字,展开后,共可得到多少个“田”字?
学生自己动手完成。
折纸与轴对称有密切的联系,把一张白纸对折,然后在上面用描出字,展开后,折痕就是一条对称轴。对折一次,可以得到2个“田”字,对折两次,可以得到4个“田”字。一般地,对折几次会有2n个“田”字。可以让学生做一做,找一找规律,但用公式表述规律不要求学生掌握。
二、利用下面的图形,设计一个美丽的图案。
让学生全班交流,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的知识分析图案的组成:说一说你是怎样设计的,说说各自图案的特点。
三、巩固练习:小黑板出示
四、课堂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变换与动手操作的各个要点及出现的常见问题解决方法,交流经验,共同提高。
五、布置作业:完成配练中的相关习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