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
第1课时 水的三态变化及天然循环
1.会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之间的关系。
2.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3.了解水天然循环的过程,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重点】
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引出分子的特征,帮助学生建立微粒观。
【难点】
利用分子的观念来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
知识点一 水的三态变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2—23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水由固态的冰变为液态,再由液态变成水蒸气,水分子的数目和大小不会变化,变化的只是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2.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构成的。水受热时,水分子吸收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水由液态变成气态;水蒸气遇冷,水分子失去部分能量,分子的运动速率减慢,分子间的间隔减小,水又由气态变成液态。
【合作探究】
1.把封闭的针管中的少量水煮沸,液态变为水蒸气,体积会明显的增大,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答: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答: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物理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发生了变化,分子的本身不变;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的本身发生了变化,变成了别的物质的分子。
【跟进训练】
1.物质在不同条件下的三态变化,主要是因为(C)
A.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B.分子的数目发生了改变
C.分子之间的间隔和排列方式的改变
D.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水分子本身改变了
B.气态水分子不断运动,液态和固态水分子不运动
C.水的三态变化只是水分子之间的距离和分子的排列方式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D.水由水分子构成,冰由冰分子构成,水蒸气由水蒸气分子构成
3.对水的沸腾现象解释合理的是(D)
A.水分子体积增大
B.水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C.水分子质量变轻
D.水分子间隔发生变化
知识点二 分子及其特征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3页最后一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许多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相互之间有间隔、存在着相互作用,自身有能量,总在不断地运动。
【教师点拨】
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但是分子不一定比原子大;物质状态发生改变时,分子本身并未发生改变,改变的是分子之间的间隔;任何状态下的分子都在不断地运动。
【跟进学习】
1.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C)
A.气体能被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B.夏天湿衣服干得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加快
C.100 mL酒精和100 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0 mL,分子是有质量的
D.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分子是运动的
2.警犬能闻到犯罪嫌疑人的气味的原因是(B)
A.分子的质量小 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小
3.将塑料袋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平原带到高原时,塑料袋鼓起,是因为袋内的气体分子(C)
A.质量增大 B.个数增多
C.间隔增大 D.体积增大
4.用分子的观点对下列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
A.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B.花香四溢——分子不停地运动
C.食物腐败——分子发生变化
D.酒精挥发——分子间隔变大
知识点三 水的天然循环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4-25页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完成的,在此过程中,太阳为水提供了能量。通过水的天然循环,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合作探究】
在水循环的每个环节上,水分子的能量是如何变化的?
答:液态水变成气态水吸收能量,气态水变成液态水放出能量。
【跟进学习】
1.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正确的是(D)
①水在天然循环过程中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2.水蒸气→云→雨、雪→流入大海→水蒸气。
(1)水通过物理(填“物理”或“化学”)变化实现自身循环。
(2)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B (填字母序号)。
A.地球 B.太阳 C.风 D.海洋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
第2课时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通过水的净化,掌握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
2.学会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
3.体会化学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重点】
水的净化方法;过滤的正确操作;硬水和软水的概念、鉴别和转化;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
【难点】
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断。
知识点一 人工净化水的方法及作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5-2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地球上水的储量很大,分布范围也很广,但是大约97.5%的水集中在海洋和咸水湖里。淡水只占地球总水量的2.5%,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0.3%。
2.天然水里由于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的杂质,常呈浑浊。
3.天然水的净化过程在书本第26-27页,通常用沉降、过滤、吸附、蒸馏的方法对水进行净化,水在活性炭吸附池中发生了物理变化,投药消毒这一环节发生了化学变化。
4.沉降往往采用明矾,明矾的作用是吸附杂质、使其沉降。活性炭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或空气中的一些有颜色或气味的杂质。
5.自来水厂通常对天然水进行沉降、过滤、灭菌等净化操作,使之达到饮用水标准。
【合作探究】
1.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哪些方法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答:天然水的净化方法有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其中静置、吸附、过滤是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蒸馏是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2.如果把上述的天然水变成饮用水,需要用什么方法?
答:煮沸。
3.在以上的几种净水方法中,净水程度按由低到高的顺序应怎么排列?
答: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
【教师点拨】
在净水的各种方法中,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发生的都是物理变化;消毒杀菌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在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这几种净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跟进训练】
1.下列净水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B)
A.沉淀 B.消毒杀菌
C.过滤 D.蒸发
2.下列净水操作中,效果最好的是(D)
A.静置 B.吸附 C.过滤 D.蒸馏
3.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种资源,但地球上的陆地淡水只占总水量的2.53%,如图是地球上各大洲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和人口数量各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示意图,可见(A)
A.亚洲淡水资源人均拥有量最少
B.全球淡水资源的分布是平衡的
C.水是循环的,没有必要担心淡水资源不足
D.亚洲淡水资源总量最多,不存在淡水资源缺乏问题
4.湖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
A B C D E F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BCD(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E。
5.对于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每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的是煮沸、蒸馏。
知识点二 过滤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6-27页的实验过滤操作,看老师做演示实验,仔细观察,完成下列问题:
1.过滤是将难溶于水的固体和液体分开,是为了除掉水中的不溶性杂质。过滤操作需要铁架台、漏斗、滤纸、玻璃棒、烧杯等仪器。
2.实验室的过滤操作要注意:“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二低”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三靠”玻璃棒的末端紧靠三层滤纸的一边、漏斗的末端紧靠烧杯的内壁、烧杯紧靠玻璃棒的中下部。
3.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
【合作探究】
1.滤纸与漏斗壁之间有气泡,会给实验带来什么影响?
答:影响过滤的速度。
2.在过滤操作中,为什么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烧杯为什么要紧靠玻璃棒?漏斗的末端为什么要紧靠烧杯的内壁?
答:防止捅破滤纸;防止液体四溅;防止滤液溅出。
3.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原因是什么?
【教师点拨】
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在过滤时不能用玻璃棒搅动,这样会捅破滤纸。
【跟进训练】
1.过滤所依据的原理是(D)
A.利用温度的不同 B.利用附着力的不同
C.利用沸点的不同 D.利用颗粒大小不同
2.在过滤操作中,不必使用的仪器是(C)
A.漏斗 B.烧杯 C.酒精灯 D.玻璃棒
3.过滤时要用玻璃棒引流,下列有关玻璃棒的使用正确的是(A)
A.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三层滤纸一侧
B.玻璃棒的下端紧靠在单层滤纸一侧
C.玻璃棒悬在滤纸上方
D.玻璃棒靠在滤纸的边缘
4.进行过滤操作时,使用正确的一组仪器是(D)
A.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
B.铁架台、铁圈、烧杯、酒精灯、漏斗
C.铁架台、铁圈、蒸发皿、酒精灯、漏斗
D.铁架台、铁圈、烧杯、漏斗、玻璃棒
5.如图所示:
(1)该图进行的是过滤操作。
(2)在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滤纸的边缘要高于(填“高于”或“低于”)液面,这主要是为了防止液体沿滤纸和漏斗的内壁流下,起不到过滤的效果。
(3)该操作用于净水,可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如需要进一步使水净化,则可继续进行吸附(填“吸附”或“蒸馏”)。
(4)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用纱布和筷子代替滤纸和玻璃棒来完成此操作。
(5)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有哪些?
答: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是:滤纸破损;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盛装滤液的烧杯不干净。
知识点三 硬水与软水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硬水,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矿物质的天然水称为软水。
2.硬水和软水可用肥皂水来检验,把等量的肥皂水分别滴加到装有等量的软水和硬水的试管中,振荡,出现较少泡沫的是硬水,出现大量泡沫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家庭用煮沸;工业上用蒸馏。主要除掉水中的可溶性杂质。
【教师点拨】
硬水有很多危害,如锅炉用水硬度高了会结水垢,不仅浪费燃料,而且还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能引起爆炸。
【跟进训练】
1.下列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A)
A.肥皂水 B.活性炭 C.明矾 D.食盐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含有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是硬水
B.软水中一定不含钙、镁化合物
C.矿泉水是纯水
D.软水可做锅炉用水
3.洲河被称为四川达州的“母亲河”,洲河污染严重,政府加大力度治理,水质得到明显改善,让市民喝上放心水。请回答下列问题:
(1)检查洲河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用的物质是肥皂水;
(2)活性炭能除去洲河水中有颜色、有异味的物质,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
(3)自来水生产过程中,分离不溶物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4)为保护“母亲河”,请你提出一条防止水污染的建议: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等。
知识点四 纯净物与混合物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27-28页的有关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例如:天然水。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属于纯净物,例如:蒸馏水。
【教师点拨】
纯净物能用化学符号来表示,而混合物没有化学式。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溶液、合金、食盐等。
【跟进训练】
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
A.蒸馏水 B.医用的生理盐水 C.自来水 D.雪碧饮料
2.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纯净物,后者是混合物的是(C)
A.糖水、白酒 B.蒸馏水、冰水混合物
C.冰水混合物、盐水 D.湖泊淡水、矿泉水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