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实验室去: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1.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3~5瓶氧气,并选择适当的物质,探究(或验证)氧气的性质。
2.初步学习用简单的装置和方法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气体。
知识点一 氧气的实验室制取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95-96页的相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活动,完成下列题目:
1.实验药品: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
2.反应原理:文字表达式:过氧化氢水+氧气。
3.收集方法:(1)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因此可采用排水法。
(2)因为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因此可采用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方法: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
5.验满方法:(1)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时,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如果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2)排水法收集时,当气泡从集气瓶口冒出时,说明瓶内氧气已满。
6.操作步骤:组装仪器,检查气密性,加药品(先加固体,后加液体),收集,验证,验满,装瓶。
7.注意事项:(1)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到液面以下,防止O2从漏斗逸出。
(2)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2时,导管要伸到集气瓶底,尽量排净空气,收集的O2较纯净;用排水法收集时要等到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
(3)收集完O2的集气瓶应正(填“正”或“倒”)放在实验台上,否则会造成O2的逸出,因为O2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
【合作探究】
1.如何检查该实验装置的气密性?
答:方法1: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导管末端插入水中,用手紧握(或微热)锥形瓶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看到导管口有一段水柱上升,则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方法2:夹紧弹簧夹,从分液漏斗处慢慢加水至在分液漏斗中有一段水柱,停止加水,一段时间后水柱不下降,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经验要与同学们交流?
答:略。
【教师点拨】
收集纯净的气体用排水集气法;收集干燥的气体用排空气法。检验氧气时,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集气瓶内;验满时,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
【跟进训练】
1.某气体既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又能用排水法收集,该气体(C)
A.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
B.密度比空气小,易溶于水
C.密度比空气大,难溶于水
D.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
2.一氧化氮在常温下是一种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大;它能跟空气里的氧气迅速反应,生成二氧化氮。现要收集一瓶一氧化氮气体,可采用的方法是(B)
A.向上排空气法
B.排水法
C.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
D.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3.化学实验室有如下实验装置:
(1)小明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反应来制取氧气,他应写出的反应文字表达式为过氧化氢水+氧气,在这个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催化作用,选择的发生装置是B(填序号),能用D收集的原因是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发生反应。
(2)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小玲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均为固体)的方法制取甲烷,小玲应选择装置A(填序号)。若用右图装置收集甲烷,甲烷应从a(填“a”或“b”)端进入。
知识点二 氧气的化学性质
【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96页的相关内容,并分组完成实验活动,完成下列表格:
反应现象
实验结论
在空气中
在氧气中
木炭
发 红 光
剧烈燃烧,发 白 光
氧气具有氧化性,化学性质比较活泼,能与很多物质发生氧化反应
放热 ,生成的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 浑浊
放热 ,生成 有刺激性气味 的气体
铁丝
剧烈 燃烧 , 火星四射 ,生成 一种黑色固体
蜡烛
有 黄色 火焰
剧烈燃烧,发 白 光
【合作探究】
1.为什么物质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剧烈程度明显不同?
答:因为氧气性质比较活泼,支持燃烧,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2.本次实验中你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要与同学交流?
答:略。
【跟进训练】
1.下列关于氧气化学性质的描叙,错误的是(A)
A.氧气具有可燃性
B.氧气具有氧化性
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D.氧气具有助燃性,可以支持燃烧
2.木炭、铁、石蜡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的共同现象是(C)
A.都有气体产生 B.都有白色火焰
C.都能发光发热 D.都有水珠生成
完成本课相应练习部分,并预习下一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