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8-16 16:18: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到实验室去 探究燃烧的条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德育教育:?
(1)通过本节的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和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
(2)增强尊重科学规律,科学利用化学变化,更好地为人类所用的思想。?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探究出燃烧的必备条件和影响因素,并会运用选择合适的方法促进物质燃烧和灭火;?
(2)知道控制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就控制了化学反应的科学规律。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的猜想,并利用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验证,使学生学会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完成一系列促进燃烧或阻止燃烧反应的实验,初步体会控制化学反应的一般思路;
3、体会科学探究法、控制变量法?、对照实验法对于由实验探究获取可靠、科学的结论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学会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动手实验,规范实验操作。
?教学难点:利用科学的方法自行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并进行实验。?
教学策略:本节课主要采用多次实验探究的教学模式,按“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得出结论—反思评价—理念提升”的程序来探究。?
教学资源
1、学生实验用品:小木条、小木块、小煤块、纸片、棉花、酒精、水、蜡烛、烧杯、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镊子、火柴等。?
2、多媒体课件?
教学活动: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情???景
导???入
同学们,燃烧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一类化学反应,它的利用率极高,我们的生活、学习、生产和科学发展都离不开它。正因为如此,许多时候人们总是想方设法的去促进物质的燃烧,可如果控制不好,燃烧也会由天使变成恶魔。?
触目惊心的场景时刻告诫我们不仅要学会科学的用火,更要懂得如何防火和灭火。而我们要做到科学的用火、防火和灭火首先要弄清两个问题:一、物质燃烧必备的条件,二、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同学们的观点,大声的说出你的想法。板书两个问题
回顾生活中利用燃烧的场景
观看火灾视频,感受火的两面性,形成感知的冲突,激发学习的兴趣。?进入思考状态
从燃烧对人类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火灾给我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的威胁,警示人们要科学用火、防火和灭火。促发学生的思考。
?德育:遵循化学变化的规律的重要性。
提?出?问?题?猜?想?假?设
物质燃烧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影响物质燃烧的因素有哪些?结合同学们的观点,大声的说出你的想法。
?板书猜想
猜想并大胆的作出假设
启发学生对燃烧的必备条件及影响因素做出自己的猜想。
引?入?课?题
设疑:猜想是否正确呢?就让我们到实验室来,用实验来验证吧?板书课题?
接下来,我们要通过四组实验来验证我们的猜想。
跃跃欲试,急于进入实验状态
使学生明确本节的学习目标。
实????????验?????????探究
第一组实验:?
验证猜想一:燃烧需要可燃物,给
出实验方案,提醒同学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规范操作。?
友情提示:任何点燃和燃烧的实验都会因为操作不当引起危险,提醒同学们实验中注意安全。?
反思和评价:本实验能否达到目的?你设计实验方案时会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能否借助实验台上的用品或仪器代替小木条重复上述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可靠?????
实验后反思:改进后的方案与原方案相比有何优点?以上方案的设计都用了什么科学方法??????
第二组实验:?
验证猜想二:温度对燃烧的影响?交代实验方案,提醒同学实验中注意事项。?
知识点拨:查阅资料渗透有关着火点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提出反思问题:本实验方案能否达到实验目的?你有更简单现象更明显的方案吗?展示提供的物品给学生。
第三组实验:?
验证猜想三:燃烧需要氧气?提问:有了前面的实验基础和经验,同学们能否用老师提供的实验用品:蜡烛、烧杯、火柴,自行设计出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来验证猜想三呢?
实验进行中……?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一?交流实验现象和结论
反思实验方案的可靠性?
通过思考,指出方案中两个对照实验中同时提供小木条这一可燃物,干扰了实验结果。?
找到改进实验的方法用玻璃棒代替小木条重复上述实验并动手操作,获得正确的结论。??
思考并交流?
排除了干扰因素?选择正确的方法:控制变量法和对照实验法。
实验进行中……?
小组合作动手完成实验?
交流现象和结论?
获得结论: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反思实验的可靠性??
自行设计方案和操作中……?
小组合作利用老师提供的物品自行设计实验方案
?交流实验方案,讨论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并动手操作。
实验方案设计中……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实验操作中……
?交流现象获得结论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科学评价实验方案的能力。????
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体会到设计实验方案时要考虑:一要排除干扰因素,二要选择正确科学的探究方法,才能保证实验的结果更可靠。????
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充分考虑科学方法的选择后自行设计实验并动手操作,让学生充分体会到科学探究的快乐,激发探索自然知识的欲望。
?德育教育:?提高学生运用科学方法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其严谨治学的高贵品质,树立自信心。
把探究过程完全交给学生,从方案的设计、方法的选择到动手实验、获得结论,在讨论、交流、实验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变化规律的热情。
分???析归????纳????提?????升
提问:同学们由以上三组探究实验,你认为燃烧的必备条件是什么???
点拨:从燃烧是一个化学变化的角度上看:可燃物和氧气是反应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是这个反应的条件。但化学上习惯于把燃烧的条件看成三个。??
你认为对于燃烧反应的发生对于这三个条件的关系是什么呢?
如果破坏了其中一个条件,燃烧反应会怎样呢??
学以致用:同学们,刚才实验中你是如何熄灭蜡烛的?还有哪些方法?分别破坏了燃烧的哪个条件??
理念提升:破坏燃烧的条件,燃烧就停止。推而广之:破坏任何化学反应的条件,就会阻止化学反应的进行。
总结三个猜想?
思考并回答: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燃烧停止,火也就熄灭了。??
通过分析思考找到熄灭蜡烛常用的方法及原理????
思考领悟
通过学生参与分析过程,能真正的理解燃烧所需三个条件的关系,并顺利得出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熄灭蜡烛让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通过燃烧这一常见的化学反应演绎到所有化学反应:控制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就控制了化学反应的进行。引导学生找到控制化学变化的方法。
探??究??过??程
提问:破坏燃烧的条件就能阻止燃烧的进行,那如何促进物质的燃烧呢??
?
点拨:都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机会。?
第四组实验:验证氧气的浓度对物质燃烧的影响。
?给出实验方案。
增大氧气的浓度?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实验进行中……?
小组合作,完成实验?
获得结论
发展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以及实验操作能力。
分??析??理??念??提??升
问:钢丝棉为什么在空气中红热而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呢??理念升华:改变氧气的浓度,就可以促进和抑制可燃物的燃烧。推而广之,改变反应物的浓度,就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
总之:控制了化学反应的条件,就控制了化学反应的进行
思考回答:增大了与氧气的接触机会。?
通过有梯度的问题,让学生一步步从身边的化学反应入手,总结出所有化学反应的规律。训练学生学会演绎的学习方法。
收??获??与??展??望?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探究,梳理一下自己的收获和成长吧?
社会是进步的,科学是发展的,相信在未来的社会,人与火的关系会更和谐,更亲密!
积极发言,交流自己的收获。?
知识线:?
方法线:?
理念提升:????
观看资料片:未来之火
本堂课的学习中,让学生感受在知识上、方法上、理念上的提升等各方面的收获。
?德育教育:让学生深刻意识通过研究化学变化的规律,人与自然会更和谐。
课??后??寄?

璀璨的烟花预示着我们美好的未来,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化学反应都会像燃烧一样给予我们温暖和能量,我们一定要好好的利用它们,去点燃我们的希望之火,为我们幸福美好的生活而奋斗,因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倍受鼓舞
畅想未来,树立依靠化学,才能获得幸福生活的思想。
课?下?整?理
仪器整理中……
养成良好的化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