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1.3古诗三首 夏日绝句 课件(1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92.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6 22:46: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夏日绝句 李清照课堂流程一、音乐导入 二、作者、背景介绍三、诗歌赏析四、课堂总结月满西楼红藕香残 玉簟秋
轻解罗裳
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 锦书来
雁字回时
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 水自流
一种相思
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 可消除问题1、这首歌的词、曲给人的感觉是怎样的?
2、这首歌的词是谁写的?1、柔美、清幽
2、宋代女词人 李清照《一剪梅》作者介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女词人,济南章丘人,婉约派代表词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作者生平:
以中原沦陷为界,分两阶段:
前期,生活安定优裕,词作多写闺阁之怨或是对出行丈夫的思念。
后期,经历了国破家亡、暮年飘零后,感情基调转为凄怆沉郁。 词的创作:《醉花阴 · 薄雾浓云愁永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好事近·风定落花深》、《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声声慢·寻寻觅觅》、《念奴娇·萧条庭院》、《转调满庭芳·芳草池塘》、《清平乐·年年雪里》、《菩萨蛮·风柔日薄春尤早》等。
创作背景公元167年,强悍的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仓皇南逃。李清照夫妇也开始了飘泊无定的逃亡生活。
不久,丈夫赵明诚被任命为京城建康的知府。一天深夜,城里发生叛乱,身为知府的赵明诚没有恪尽职守指挥戡乱,而是悄悄地用绳子缒城逃跑了。叛乱被定之后,赵明诚被朝廷革职。李清照深为丈夫的临阵脱逃感到羞愧,虽然并无争吵,但往昔的鱼水和谐已经一去不返,她从此冷淡疏远了赵明诚。
1128年,他们向江西方向逃亡,一路上两人相对无语气氛尴尬。行致乌江,站在楚霸王项羽兵败自刎的地方,李清照不禁浮想联翩,心潮激荡。面对浩浩江水,随口吟就了这首诗。诗歌赏析感知古诗了解诗意悟情入境初读要求能正确、流利的朗读古诗
注意诗句的节奏和停顿
1、自由朗读 2、指名朗读并纠错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再读要求
根据注释简单翻译古诗
能用自己的话概括古诗大意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翻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品读思考:
1、历史上有很多英雄豪杰,为什么作者会在此时此刻“思项羽”,写一个失败的英雄?
2、作者“思项羽”是为了表达什么?解析1解此题,须知项羽生平
秦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激起了人民的不满,各路豪杰纷纷起义抗秦,项羽率领八千江东子弟渡江转战中原,消灭秦军主力,立下赫赫战功。秦朝灭亡后,与刘邦争夺天下,最终项羽兵败垓下,退至乌江渡口。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振旗鼓,项羽觉得自己无颜再见江东父老,不肯过江逃生。便下马步战,杀敌数百,负伤十余处,最后从容自刎,时年31岁。
而此时的李清照正为丈夫赵明诚临阵脱逃,苟且偷生的小人行为而感到羞愧。同时又站在了项羽自刎的乌江边上解析2项羽活着是西楚霸王,人中豪杰,就是死,也做鬼冢英雄,绝不屈膝投降。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鞭挞了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古诗影响 这首诗慷慨雄健、掷地有声,对比之前的《一剪梅》的柔婉,风格完全不同,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她的丈夫赵明诚站在她身后,闻听之后愧悔难当,深深自责。从此便郁郁寡欢一蹶不振,不久便急病发作而亡。
课堂总结1、学了这首古诗后,谈谈自己的感想,你是否也能像李清照一样,做一个有气节的人呢?
2、最后,让我们怀着对李清照的敬仰,抱着“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信念,再一次有感情的朗读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