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课 可爱的家
教学目标:
1.能哼唱《回家》主题旋律,并能为旋律填上唱词。能听辨出萨克斯管的音色特点。
2.能听辨出演奏《可爱的家》的主奏乐器,并背唱主题旋律。
3.能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外婆的澎湖湾》,并为歌曲选择打击乐器编创节奏型伴奏。
4.能按三拍子指挥图示指挥全班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5.能独立视唱歌曲《牧场上的家》前8小节曲谱,并能改编拍子演唱,体会其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用抒情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表达情感。
教学难点:感受歌乐曲所表达的情绪,并能够辨别不同乐器的音色。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铜管乐器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与模唱。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三课歌曲。
二、学唱《外婆的澎湖湾》
1.聆听歌曲录音,注意切分音的运用。
2.再次聆听并小声跟唱。
3.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一部分。
4.跟琴演唱歌曲的第二部分,注意力度变化。
5.跟琴完整地演唱全歌。
6.再次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情绪。
7.跟伴奏演唱歌曲。
8.选择打击乐器,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渲染歌曲的情绪。
9.表演歌曲。
10.小结:这是家庭中隔代之间的温馨之情。
三、小结:童年的回忆,温馨的家,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欢乐和幸福。延伸:回家请你把这首歌唱给自己的外婆或者奶奶听一听。让她们感受一下你对她们的热爱之情。
第2课时
一、复习演唱《外婆的澎湖湾》。
1.跟着老师的弹奏齐唱歌曲。
2.分组分乐段演唱歌曲。
3.背唱歌曲。
二、学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1.聆听歌曲录音,感受其表现内容及情绪。
2.教师范唱,强调弱起小节及换气处。
3.再次聆听歌曲录音,识谱。
4.教师范唱曲调,请学生找出曲调中相同的部分。
5.分句视唱曲调。
6.跟着老师的琴,用三拍子划拍视唱曲调。
7.跟琴小声哼唱曲调。
8.跟琴演唱歌曲曲调,注意强弱起伏及力度的渐强、渐弱。
9.跟伴奏填唱歌词。注意歌曲的高潮,要唱的稍强。
10.表演歌曲,唱出家的可爱及对家的赞美之情。
三、音乐知识--三拍子指挥图示
1.复习二拍子的指挥图示,并跟着老师弹奏的歌曲旋律做指挥动作。2.复习二拍子含义,学习三拍子的含义及强弱规律。
3.师示范三拍子指挥图示,请生模做。
4.师弹奏《牧场上的家》旋律,请学生跟随划拍。
5.请动作标准的同学,跟着老师的弹奏,指挥其他同学演唱歌曲。
四、小结:家虽然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无论家在哪里,都是可爱的。都是我们温暖的避风港。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歌曲《牧场上的家》。
二、改编练习
1.熟练地唱好前8小节曲调。
2.掌握四四拍和六八拍的特征。
3.复习音符时值。
4.请学生自选节奏进行改编。
5.教师巡视指导。
6.展示改编:请学生试唱自己的改编曲并相互评价。
7.教师小结:改编也是一种创作;拍号的不同情绪不同。
三、聆听《可爱的家》
1.教师简介乐曲创作背景:由同名歌曲改编。是歌剧《米兰的少女克拉丽》中的一首插曲。
2.出示课件《可爱的家》歌片,教师范唱歌曲。
3.请学生跟着老师的伴奏,轻声哼唱歌曲。
4.初听乐曲,设问:乐曲主题的主奏乐器是什么乐器?
5.复听乐曲,随音乐画出旋律走向图形普,感受乐曲的情绪。
6再次.复听乐曲,设问:主题重复了几遍?表达了怎样的情绪?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7.小结:家庭是温馨的、可爱的。
四、聆听《回家》
1.初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在西洋乐器中属于哪一类?
2.复听乐曲,设问:这首乐曲与上一首在内容和情绪上有什么不同?3.请为乐曲编创歌词,主题“回家”。并唱一唱。
4.聆听乐曲,边听边演唱自己创编的歌词。
5.展示、评价。
6.小结:家是可爱的。
四、小结:无论你走多远,家永远是你的牵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