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农家乐
教学目标:
1.能随乐曲《丰收锣鼓》的节奏、速度、力度情绪等变化,用动作表现出“欢庆丰收”的喜悦之情。并对聆听民族管弦乐曲产生兴趣。
2.能用轻快、活泼、和谐的声音,演唱合唱曲《丰收的节日》中的一个声部。并边唱边做新疆舞蹈的动作,表现出新疆歌曲的风格特点。3.能用活泼、热情的声音,流畅地演唱合唱曲《苹果丰收》中的一个声部。并能按其旋律、节奏的特点,边唱边用声势为歌曲伴奏。能听辨出器乐曲《打猪草》第2乐段中乐器对答的形式,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教学重点:能用轻快、活泼、热情、和谐的声音演唱本课歌曲。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感受民族音乐的情绪变化,并辨别各种乐器的音色。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锣鼓、图片
教学方法:聆听模唱、创编实践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复习演唱第二课歌曲。
二、聆听《丰收锣鼓》
1.导入:人们在喜庆的日子里,往往要敲锣打鼓来庆贺。中国的锣鼓经世界闻名,非常有中国特色。中国的管弦乐器也有别于西洋管弦乐器。
2.教师展示打击乐器锣和鼓,请学生说出这些乐器的名称,并试着来敲击。
3.分段聆听,第一部分,设问:在你的面前仿佛出现了什么场面?你从音乐声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绪?
4.聆听乐曲的第二部分,设问:这一部分与第一部分比较情绪上有什么变化?速度的变化又是怎样的?
5.重点聆听2、4乐段
(1)哼唱主题曲调,熟悉主题。
(2)完整地聆听乐曲,分别听出2、4乐段主题出现的地方。当主题出现时举手示意。
(3)聆听2、4乐段,听出主奏乐器。
(4)再次聆听2、4乐段,边听边模仿主奏乐器的演奏动作。
6.完整地聆听全曲,整体感受喜庆丰收的热闹场面,并用动作表现获得丰收成果后的喜悦情绪。
三、聆听《打猪草》
1.初听乐曲,设问: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劳动生活情境??发生了什么有趣的事?结合曲名及教材插图说一说。
2.教师简介乐曲所描述的故事。
3.复听乐曲,听出2乐段出现的地方,并说出表现男孩与女孩的对话旋律,分别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两件乐器的交替出现,描绘了什么情景?请男女生模仿演奏乐器的动作模拟对话,但不出声。
4.再听乐曲,比较第1乐段和第2乐段的不同情绪,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四、小结:我国的民族乐器多种多样,丰富多彩。希望你热爱学习和生活,在生活中去寻找最美的乐章。延伸:搜集用民族乐器演奏的乐曲,感受它们多姿多彩的魅力。
第2课时
一、交流资料。
二、学唱《苹果丰收》
1.初听歌曲范唱。请同学们说出听后的感受?
2.再次聆听,感受丰收后人们喜悦的情绪。提示:这首歌曲是几个声部的歌曲?下面听老师唱的这段歌曲是几个声部的?
3.师范唱“发声练习”乐段旋律,并请学生跟着老师的琴小声分声部模唱。
4.师生合作演唱《半个月亮爬上来》片段旋律。提示:注意音准。
5.跟着老师的弹奏,加入歌词唱一唱。提示:注意声部间的倾听,学会控制自己的声音,做到声音和谐。
6.学唱《苹果丰收》第一部分曲调
(1)教师范奏曲调。
(2)教师范唱曲调。
(3)请学生跟琴模唱曲调。
(4)跟琴演唱曲调。重点唱好带有色块的部分。
7.学唱第二部分曲调
(1)老师弹奏曲调,生聆听模唱。
(2)视唱第二声部曲调。
(3)学生分小组视唱曲调。
(4)师生合作合成。
(5)生生合作完成合唱部分。
8.学唱歌词
(1)跟琴填唱第一部分歌词。注意唱得欢快、热烈,表现喜悦的情绪。
(2)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一声部歌词。
(3)跟琴填唱第二部分第二声部歌词。
(4)师生合作练习合唱歌曲。
(5)学生分小组练习合唱歌曲。
(6)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9.歌曲处理
(1)请一组同学选择打击乐器用课本上的节奏为合唱队伴奏。
(2)请舞蹈动作较好的同学,编创朝鲜族舞蹈动作为合唱队伴舞。三、小结:丰收的喜悦展现在朝鲜族人民的脸上和音乐里。
第3课时
一、复习演唱《苹果丰收》。
二、学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1.播放视频:新疆人民丰收后载歌载舞的画面。
2.教师加入简单的新疆舞蹈动作范唱歌曲《丰收的节日》。
3.请有特长的学生上台跟着歌曲范唱跳一跳,其他同学模仿舞蹈动作。感受歌曲欢庆热闹的场面。
4.学唱曲调
(1)老师弹奏歌曲曲调,请学生拍出节奏
(2)老师范唱歌曲曲调,让学生熟悉曲调,然后找出曲调的规律。
(3)跟着老师的弹奏拍击节奏,并模唱基本音调。
(4)跟琴完整地模唱全曲。
5.填唱歌词。
6.歌曲处理:学生分组加入舞蹈动作和打击乐器表演。
三、编创活动
1.师分别范唱两个音乐片段。
2.师生接唱。
3.生自由创作,注意给人已结束感。
4.展示、评价。
四、小结:新疆人民载歌载舞欢庆丰收的日子,歌唱幸福的生活。
唱一唱:选择你喜欢的歌曲背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