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认识机器人
1教学目标
1.了解机器人各部分的功能和组成;知道什么是程序,熟悉机器人编程的环境。???
2.:学习操作和控制机器人的一般过程。??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学习机器人的兴趣。
2学情分析
这个时代的学生对于机器人并不陌生,但却缺乏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学习。虽然六年级的学生对电脑的操作与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本课认识机器人来说,大家都不是非常熟悉。但是机器人这个话题对学生来说,又是充满科幻与想象的。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机器人的3个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
理解程序的概念。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教学过程
展现多样机器人,走进机器人
机器人的由来:
ROBOT?原意?“奴隶”《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机器人的历史??机器人形象和机器人一词,最早出现在科幻和文学作品中。1920年,一名捷克作家发表了一部名为《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的剧本,剧中叙述了一个叫罗萨姆的公司把机器人作为人类生产的工业品推向市场,让它充当劳动力代替人类劳动的故事。第一台机器人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出现在1959年。当时,美国人英格伯格和德沃尔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工业机器人。这台机器人外形像一个坦克的炮塔,基座上有一个可转动的大机械臂,大臂上又伸出一个可以伸缩和转动的小机械臂,能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代替人做一些诸如抓放零件的工作。
我国科学家对机器人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自动化的机器,而且其具备一些与人或生物相似的智能能力,如感知能力、规划能力、动作能力和协同能力,是一种具有自主能力的自动化机器。 一般说来,国际上,对机器人的认识是: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2.以“六足机器人”为例,介绍机器人基本组成部分
? 通常一套完整的机器人设备,至少包含以下几个部件:
1. 控制模块——机器人的大脑。
机器人的大脑就是电脑,一般都是由较复杂的芯片和电路组装而成的。
2. 传感模块——机器人的感觉器官。
传感器是一种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对应,能代替人定量测出感知对象的信息量,并能把被测的信息量转换成电脑能识别、判断电信号的装置。常用的有红外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热敏传感器、声音识别等传感器。
3. 执行器模块——机器人的四肢和嘴。
执行器一般由电机和机械装置构成。用来完成指定的动作,一般机器人的执行器有:马达、喇叭、风扇、机器臂、气缸等。
3.赋予思想,指挥机器人
配套软件——玩转机器人的大舞台。组装完成的机器人,没有软件是不会工作的,必须通过相关配套软件,编制程序,下载、调试后,才有可能让机器人按我们的设计意图忠实地执行。
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机器人都有一些共同的特征,具备一定的机械结构和外形;能够完成一定的动作(如:行走、负重、分拣等)。更重要的是它们都有自己的“大脑”,能按照人们事先编制的程序工作。通过介绍特里斯机器人,认识机器人的特征。实物介绍,编写程序,按路线执行指令。
4.认识更多的机器人朋友
教师小结:我们今天的科学技术与我们人类的想像决定了有怎样的机器人诞生。总结一句话:为梦想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