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溜溜歌
年级
一年级
课题
学唱《溜溜歌》
课 型
演唱课
课时
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唱《溜溜歌》
2理解连音线的作用
教学内容
学唱《溜溜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唱《溜溜歌》
难点:理解连音线的作用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彩色笔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教学步骤
课后总结
放《溜溜歌》的范唱,提问学生听到的歌曲的速度和情绪。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这首歌就是我们今天上课的新歌《溜溜歌》。
用正确的节奏念歌词,指出有些音符上面有跳线,这跳线把音符串在一起,所以这条线时连音线,让学生反复念连音线名称,直到认识连音线。《溜溜歌》是一首轻快活泼、富有儿童情趣的贵州苗族民歌,乐曲短小、精巧、节奏规整、旋律流畅,近似于口语的旋律进行,琅琅上口,易学易唱,有浓厚的童谣风格。歌曲第一句和第二句的旋律,采用同头换尾、乐句工整的手法,仿佛两个天真烂漫的孩子,正在一唱一和,摇头晃脑演唱的生动情景。
用听唱法和教唱法相结合进行。首先让学生反复聆听歌曲。然后一句一句教授他们学会唱这首歌。在演唱的时候,给学生指出歌曲换气的地方,特别注意二分音符要唱满两拍。
用彩色笔给书上的贵州小朋友的衣服上色。
《板凳龙》和《溜溜歌》这两首歌做
对比,感受两个不同民族的歌曲所带来的不同体会。
我们已经学会了壮族和苗族的歌曲,并且认识壮族和苗族的小朋友,同学们唱的歌曲也非常好,希望同学们继续努力。
回答听到歌曲的速度和情绪
边打节拍边念歌词
有表情的演唱歌曲《溜溜歌》
用彩色笔歌书上的贵州小朋友的衣服上色。
演唱两首歌曲
用先入为主的录音带歌曲导入新课
训练学生的节奏感
训练有表情的演唱歌曲
让学生发挥自己对苗族服饰的想象力
感受两首不同民族风格的童谣
板书设计
《溜溜歌》
连音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