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古诗三首 示儿 课件(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2.1古诗三首 示儿 课件(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7 13:37: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写作背景 北宋1127年,金兵大举南侵,宋军节节败退,最后国都汴京(开封)都被金兵占领了,把先皇宋徽宗、当时皇帝宋钦宗一齐俘虏到北方去,这就是历史上的“靖康之变”。之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重建小朝廷,历史上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淮河就此成了南宋、金两国的分界线。从此山河破碎,不复统一。可悲的是南宋朝廷不思北上中原,收复失地,却向金屈膝投降,苟且偷安,只求保住半壁江山,就心满意足了。“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
“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
“但”“只”的意思。
“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诗句意思: 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 “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
“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
“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先。
“无”同“勿”,意思是不要。
“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诗句意思: 宋朝的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时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体会诗情①诗中哪个字最能表现陆游当时的心情?
(悲)
他为什么而悲?
(不见九州同)
②他最大的牵挂是什么?
(收复失地)
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北定中原)
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呢?
因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是作者毕生的心事,他为自己不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而感到悲伤,但他对收复失地寄予了无限的希望,所以才这样叮嘱儿子。③他到死还不忘国家统一,可见,他是一个怎样的诗人?
热爱祖国,至死不渝③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爱国情怀。一位86岁高龄的老人在临终之际还念念不忘祖国的统一,此时此刻你能体会到诗人是怀着怎样一份感情写下这首诗的吗?
(悲痛、悲、悲伤……)小结 这首诗写出了诗人毕生的心事
和无限的希望,表达了诗人渴望收
复失地,统一祖国的强烈爱国的感
情。 欣赏 爱国诗词《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南宋 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积少成多 所选诗是陆游六十八岁闲居在家乡山阳时写的。那是一个秋天的夜晚,他睡不着,在天将亮时,走出篱门外乘凉,眺望山河,想到中原,感慨万分,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对沦陷的壮丽山河、苦难百姓的深切怀念和不忘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 扩写练习
想象作者在弥留之际,在病榻上是怎样叮嘱儿子,儿子们怎样应允,请用合理的语言情景再现。(100字左右) “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
《示儿》这首诗是陆游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