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盘古开天地》教案+反思(11页)

文档属性

名称 12《盘古开天地》教案+反思(11页)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7 19: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2 盘古开天地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多元对话中,培养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盘古开天地的故事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培养想象力。在教学时紧紧抓住神话故事的特点,以“伟大的巨人盘古创造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的,你认为哪处最神奇”为主线展开教学,在引读、想象、体验中感受盘古这一神话人物顶天立地的高大形象,感受天地由混沌一片变为美丽的神奇。以一篇带多篇(群文阅读),激发学生阅读神话故事的兴趣,领略神话故事的无穷魅力。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以及字卡、词卡。
学生准备: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自学本课的生字新词。
2.收集古代神话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图片渲染,激趣导入
1.导入:课件出示盘古开天地的画面。瞧,你看到了什么?
2.导学:你知道这个人是谁?他在干什么吗?
3.导学:对,这是盘古开天地的神话故事。相信爱读书的孩子之前已经读过这个神话故事了。中国的神话故事如一弯清泉,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就一起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相机板书:盘古开天地)
4.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对于四年级的学生而言,神话故事并非零起点,很多学生在学本课之前对这个神话故事已经耳熟能详了。所以在学生看图画说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滋有味地读读这个故事,感受神话故事中的奇思妙想”既能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又将学习引上新的台阶。
二、初读课文,检查识字
1.引导学生交流识字的方法。
2.根据学生交流,出示学习方法。
屏幕显示:
学习小助手
(1)将字条中的生字逐一读给小组同伴听,圈出读不准的生字。
(2)请小组同伴当小老师,教你读准圈出的生字。
(3)小组长组织交流,动脑筋,想办法,记住生字的字形。
3.集体检测。
(1)开火车朗读词语。
翻身 劈开 缓缓上升 浑浊 一丈 撑起
精疲力竭 累倒 血液 奔流不息 茂盛 滋润
①相机强调“浊”“丈”“撑”是翘舌音;“滋”是平舌音。读准多音字“血”。
②依次单击词语出现对应图片,学生看图片读词语。(不宜直观化的可以不配图片)
(2)定位朗读词语中的生字。
翻 劈 缓 浊 丈 撑 竭 累 血 液 奔 茂 滋
(3)小组赛读生字。
4.学生分句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正音。
设计意图: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学习小助手”的提示下展开合作学习。建立在预习基础之上的小组合作学习,能够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识字的平台,并通过识字方法的交流,实现方法共享、经验互补、提高识字实效的目的。
三、理清层次,整体感知
1.学习中心句。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
(3)导学:文中,能概括主要内容的是哪一句?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出示句子: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5)导学:像这样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我们把它叫作文章的中心句。
(6)指导朗读中心句。
2.理清层次。
(1)交流对“创造”一词的理解。
(2)导学:围绕盘古创造美丽的世界,你想到了哪些问题?
预设:
生1:盘古创造世界之前世界是什么样的?
生2:盘古是怎么样创造世界的?
生3:盘古创造世界之后又做了什么?
(3)导学:围绕“盘古创造世界之前——盘古创造世界的经过——盘古创造世界之后”将课文划分段落。
 可引导学生先说说每个自然段的意思,再根据合并自然段的方法划分段落。 
(4)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设计意图:在指导学生理解词语“创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围绕“盘古创造美丽的世界”引发思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的同时,巧妙地引导其梳理文章的结构,培养学生自学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四、研读开天辟地之前,激发兴趣
1.出示学习要求,学生自主感知。
学习小助手
(1)自主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
(2)边读边画出盘古开天地之前天地是什么样的。
(3)同桌合作交流。
2.汇报交流。
(1)指生汇报交流。
(2)出示第1自然段。
(3)引导学生理解“混沌”的意思。(与“清晰”进行比较,同时引导学生造句。)
(4)感知比喻的妙用。
(5)导学:从“很久很久以前”和“一万八千年”你能读懂什么?
3.指导学生朗读。
4.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和第1自然段对比朗读。
设计意图:“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中通过“学习小助手”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在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进行感知,再通过朗读指导加深了学生对关键词的内化感悟。而第1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的对比朗读,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研读初创天地时,加深感悟
1.过渡:盘古是如何创造天地的呢?我们接着读课文。
2.出示学习要求。
带着问题自学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勾画出相关句子,并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可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再结合画面写感受。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他一使劲翻身坐了起来,只听咔嚓一声,“大鸡蛋”裂开了一条缝,一丝微光透了进来。
学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指导学生抓住“一使劲”“裂开了一条缝”“微光”谈感受。
融情想象:若你在周围黑乎乎一片,什么也看不见的情况下,看到一丝微光,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指导朗读。
预设二:巨人见身边有一把斧头,就拿起斧头,对着眼前的黑暗劈过去,只听见一声巨响,“大鸡蛋”碎了。
(1)学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2)指导学生圈出描写巨人动作的词语并模仿。
①学生表演时相机指导:这样劈行不行?为什么?(引导抓住“巨响”加深感悟)
②导学:应该怎么样劈?他的表情如何?
③再指生做动作,其他学生评议。
(3)师生共读,读出用力的感觉。
预设三:轻而清的东西,缓缓上升,变成了天;重而浊的东西,慢慢下降,变成了地。
学生读句子并谈感受。
导学:再读此句,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神奇?
相机出示三组反义词,引导学生感悟。(学生汇报后出示反义词,体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
导学:这些变化是短时间完成的吗?指导学生抓住“缓缓”和“慢慢”谈感受。
指导朗读:由变化漫长你想到了什么?应该怎么样读才能突出变化的漫长呢?
学生赛读此句。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感悟“开天辟地”之难。
设计意图:不动笔墨不读书,课堂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能总是用“千百次地问”代替学生阅读、理解、思考、感悟。教学中让学生边读边想边批注,初步培养了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教学中教师恰当地点拨指导,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六、指导读文,练习写字
1.指生朗读课文的第1、2自然段。
2.课件出示“我会写”写字提示,组织学生展开同桌互助学习活动。
写字小助手
看一看:仔细观察写字表的“翻、劈、缓、浊”,将容易写错的笔画圈出来,并给同桌讲一讲圈画的理由。
想一想:怎样才能写好圈画的笔画呢?和同桌商议一下。练一练:针对自己圈画的书写难点做书空练习。
3.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同学圈画的会写字,请学生说一说圈画的理由。
预设:
“劈”左上是“”,不是“启”。(学生书空)
“缓”右侧的第一笔撇要写得短小舒展;“浊”右侧的“口”要内收。(学生书空)
4.课件利用动画演示3个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格子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完成写字表中的练写内容,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本课生字的书写难度不大,以学生自主练写为主,教师点拨为辅,实现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
七、布置作业
1.盘古创造天地之后做了什么呢?自由读课文,勾画关键句子写感受。 
2.收集神话故事。
设计意图:带着问题走出课堂,将课内、课外学习有机结合。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内容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认读,并口头组词。
2.回顾课文写作顺序,简述盘古最初是怎样开天辟地的。
3.导学:盘古开天地之后又做了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有滋有味地品读《盘古开天地》。
设计意图:加强复习,夯实所学,为进一步学习、理解课文奠定基础。
二、研读开天辟地之后,感悟神奇
1.导学:自由朗读课文的第3、4自然段,边读边想:
(1)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画出你觉得神奇的地方多读几遍,并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3)想好了可以先和小组同学说一说。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汇报交流第一个问题。
(1)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2)教师指导:这部分主要写盘古开天辟地后做的事。
4.汇报交流第二个问题。
预设一:天和地分开后,盘古怕它们还会合在一起,就头顶天,脚踏地,站在天地当中,随着它们的变化而变化。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盘古的身体也跟着长高。
(1)学生读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师课件相机出示第3自然段)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头顶天”“脚踏地”并结合实际来谈神奇之感。
(2)其他学生互相补充。
(3)相机导学理解“一丈”。
①出示词语:一丈。
②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③学习:丈。市制长度单位,1丈是10尺。也表示对成年或老年男子的尊称。
④学生尝试理解“一丈”的意思。
⑤教师结合生活实际指导学生理解。(1丈是3米多。大约3个1.1米的孩子接在一起那么高。)
预设二: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升得高极了,地变得厚极了。盘古这个巍峨的巨人就像一根柱子,撑在天和地之间,不让它们重新合拢。又不知过了多少年,天和地终于成形了,盘古也精疲力竭,累得倒下了。
(1)学生读句子,然后谈感受。(教师课件相机出示第4自然段)
(2)相机导学:抓住盘古的身高变化感悟其精神。
①填一填,想一想。
天升高一丈,地下沉一丈,盘古长了(  )丈。
天又升高一丈,地又下沉一丈,盘古又长了(  )丈。
天又(  )丈,地又(  )丈,盘古又(  )丈。
天又(  )丈,地又(  )丈,盘古又(  )丈。
…………
就这样不知不觉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和地终于(  ),盘古也(  ),累得(  )。
②看到这儿,听到这儿,你有什么感受呢?
③导思:一万八千年,一万八千年哪!一万八千年是多少天?
5.同桌配合读第3、4自然段,一人读,一人做盘古的动作。
6.采访当盘古的学生:你有什么感受?那歇歇吧!为什么不能歇?
7.抓住“精疲力竭”深化感悟。
(1)出示词语:精疲力竭。
(2)学生开火车朗读词语。
(3)学生尝试理解词语。
(4)导学:盘古最终支撑不住倒下了。你想对盘古说些什么? 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回答,围绕“盘古开天辟地勇于献身的精神”及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8.有感情地朗读第3、4自然段。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能够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多种形式的理解加深学生的感悟和思考。“一丈”和“精疲力竭”两个词语的学习,从学生自悟到教师导学,层层抽丝剥茧,在潜移默化中将盘古的高大形象呈现在学生面前。而多种形式的读又将学生的理解引向深入。
三、研读精疲力竭之后,感悟伟大
1.过渡:盘古让世界有了天和地,这就是创造,更值得我们敬佩的是盘古倒下后还献出了自己的一切,继续创造美丽的世界。
2.导学:默读第4自然段,边读边勾画出盘古的身体发生了哪些变化?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汇报交流。
4.多种形式朗读感悟。
(1)配乐朗读,想象盘古用自己的身体创造世界的情形。
(2)融情朗读:景物的美让我们不禁陶醉其中,然而这种美不仅是文字带来的,更是其博大的精神感染的。让我们再来有滋有味地读读这段。
5.抓住省略号加深感悟。
(1)导学:这后面的省略号有什么作用呢?
(2)导思:想想我们这美丽的世界还有什么是盘古变成的。
(出示课件)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他的头发飞上了天空,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骨骼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最后一缕目光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的__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巩固“总—分”结构:读读本段的第一句话和后面几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7.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盘古,更领略了神话故事的神奇,让我们带着对盘古的佩服、感激之情,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出示最后一个自然段:伟大的巨人盘古,用他的整个身体创造了美丽的世界。)
设计意图:本环节的教学既注重学生的朗读感悟,又关注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让学生在“读一读”“想一想”“说一说”中加深感悟,培养语感。
四、拓展阅读,激发兴趣
1.你读过其他神话故事吗?请说出故事的名称。
2.在我国传统文化这座宝库里,有许许多多的神话故事,是古代劳动人民留下来的丰富文化遗产。
《民族文化千字文》里这样写着——出示课件,生齐读:
盘古开天,独沉清扬。
女娲补天,日月重光。
夸父逐日,血气喷张。
精卫填海,荡气回肠。
后羿射日,功德无量。
神话故事,意味深长。
民族精神,积厚流光。
3.拓展作业:课后,我们还可以多读读神话故事,再次感受神话之神奇。(出示作业)这个星期我们就来开个故事会。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新授课的拓展阅读及课后的作业布置,让学生带着新的任务走出课堂。这既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可以促进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五、指导书写,复述经过
1.出示剩余的生字:丈 撑 竭 累 血 液 奔 茂 滋
2.读生字并组词。
3.重点指导“竭、茂”这两个字的书写。
4.课件利用动画演示会写字的笔顺和书写,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和笔画特点,尝试练写,写好后再对照范字改一改。
5.学生自由练写,教师巡视,予以面对面指导。
6.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成果,集体进行评议:哪个地方写得好?你又有什么好的建议?
设计意图:虽然学生升入了中年级,但是识字写字仍非常重要。每节课挑选重要的几个字进行指导,让学生享受书写美的同时,夯实记忆。
板书设计
盘古开天地竭力创世界
教学反思
1.《语文课程标准》目标中指出:应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阅读教学建议中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盘古开天地》这样的神话故事学生并不陌生,但是他们更多的是关注故事情节,而很少注意文字的魅力,所以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多的是通过多种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本,体会词语的内涵,感受语言的魅力,并教会学生运用优美的词汇。
2.《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应把读的训练贯穿于教学的始终。教学时,我让学生充分地读、自由地读、动情地读,在读中想象画面,体会课文所蕴藏的丰富情感,在读中培养了学生的语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