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 故事二则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故事二则》包括两则寓言故事。《扁鹊治病》警示人们要防微杜渐,善于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纪昌学射》以生动的事例阐明了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的道理。本篇课文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阅读,引导学生运用积累的学习方法,领悟故事所要阐明的道理。同时,感悟故事按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叙述的特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设计引导学生在弄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对寓言的感悟及多元理解。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新词卡片和重点语句的课件。
学生准备:搜集扁鹊、韩非的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提示课题
1.看图片猜学过的寓言故事。
导言: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同学们看图片猜故事。(学生看图片猜故事)同学们猜对了,这几个故事都是我们学过的寓言故事。寓言故事的共同特点就是篇幅短小,寓意深刻,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故事二则)
2.看课件明确学习目标。
设计意图:以猜图片的形式,从学生已有知识入手,进行新旧知识的迁移和过渡,让人顿生亲切、好奇之感。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寓言故事的特点,可谓“润物细无声”。同时,了解本节略读课的阅读目标,使阅读更有重点、有目的。
二、学习故事一,感悟“讳疾忌医”
1.板书课题:扁鹊治病。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自学生字,注意读准“肤”和“髓”的字音,读通句子。
3.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这则寓言讲了一件什么事?
4.学生认读生词: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5.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学。
自学提示:默读课文,圈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一想,蔡桓侯的病共经历了几个阶段?在每个阶段中,蔡桓侯的病情怎样?应如何医治?蔡桓侯对扁鹊持什么态度?勾画出相关词语。
6.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表格,相机点拨。
学生找出带有时间的句子后,引导学生体会蔡桓侯的病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诊次
日期
病状
治疗建议
患者表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在扁鹊看来,蔡桓侯最初只是病在皮肤,热敷就能够治好皮肤上的这点小病,蔡桓侯认为扁鹊医治没有病的人,是为了显示自己的高明。接下来病发展到皮肉之间,用扎针的方法可以治好,蔡桓侯没有理睬扁鹊。然后病又发展到肠胃里,服汤药能治好,蔡桓侯非常不高兴。最后病深入到骨髓,无法医治,蔡桓侯派人请扁鹊给他治病,扁鹊早就跑到秦国去了。)重点词语板书。
7.总结道理。
师:蔡桓侯本来患的只是皮肤上的小病,却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就病死了。回顾课文内容,从中你明白了什么?(要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不能讳疾忌医。)
假设蔡桓侯听取了扁鹊的意见,及时医治,这种做法叫什么?(防微杜渐)
8.拓展升华。
“讳疾忌医”中的“疾”并不单指我们身上的疾病,还指什么呢?(包括我们身上的缺点,或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9.教师小结:一点点的小毛病如果不及时改正,就会越来越严重,发展到不可挽回的地步。希望同学们能正视自己,用心听取别人的意见,使自己的身心健康发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在把握主要内容与理清思路的基础上,概括出人物的性格特点与品质。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挖掘寓意。
三、学习故事二,体会“打好基础”
1.出示课题,生齐读课题。
2.学生默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多音字“纪”;每读完一个自然段停下来想一想:这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
3.飞卫怎么说的?纪昌是怎么练的呢?学习第2、3自然段,从文中找一找,用“____”画出来,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
4.课件出示重点句,学生谈感受,教师相机指导。
(1)重点句一:“妻子织布的时候,他躺在织布机下面,睁大眼睛,死死盯住织布机的踏板。两年以后,纪昌的本领练得相当到家了——就是锋利的锥尖要刺到眼角了,他的眼睛也不眨一下。”
①预设:引导学生抓住“睁大眼睛”“死死盯住”“两年以后”体会纪昌练习眼力的决心、毅力和恒心。从“眼睛也不眨一下”体会纪昌已经达到了看准目标不眨眼的水平。
②补白训练:纪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了两年。夏天,烈日炎炎,蚊虫叮咬,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冬天,北风呼呼,寒气逼人,在妻子织布的时候,他__________________。(逐步板书:求教射箭 练习眼力 睁大眼睛注视 锥尖要刺到眼角眼不眨)
③指名读课文。教师指导重点词语的朗读。
(2)重点句二:“纪昌记住了飞卫的话,回到家里,又开始练习起来。他用一根牛尾毛拴住一只虱子,把它吊在窗口,然后每天站在虱子旁边,聚精会神地盯着它。”
①预设:引导学生抓住“聚精会神”“盯”体会纪昌的认真和虚心。(板书:小虱子 大车轮)
②在你心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纪昌?(有决心,有毅力,有恒心,专注,认真。)(板书:有恒心 有毅力)
③自由朗读课文。教师指导朗读,读出敬佩,读出寓言的夸张。
5.揭示寓意,多元理解。
(1)过渡: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年之后,纪昌的眼力练得相当到家了,简直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了。这时飞卫才开始教他开弓放箭。后来,纪昌成了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课文学到这儿,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个谜,飞卫为什么让纪昌先练眼力呢?(无论学什么本领都要练就扎实的基本功。)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谈感受。
(2)学了这篇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呢?(无论学什么技艺,都要从学习这门技艺的基本功入手。当然,从另一个角度看,还可以体会到学习者的恒心和毅力、名师的指点对学习结果的重要作用。)
设计意图:熟知课文内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人物品质,多角度、深层次地理解寓意,在拓展与延伸中升华文章主题。
四、推荐阅读,激发兴趣
1.介绍出处,总结学法。
师:《扁鹊治病》是根据《韩非子·喻老》改写的,《纪昌学射》是根据《列子·汤问》改写的。两则寓言故事都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我们只有读好人物的对话,揣摩人物的想法,才有可能准确地理解寓言的寓意。
2.推荐几则中外寓言故事。
设计意图:通过两则故事学法的总结,帮助学生理清寓言的学习方法。同时,推荐中外寓言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抓住课文主线,解读文本内容。
《扁鹊治病》这则寓言的内容富有趣味性,所描写的故事浅显易懂。教学中,教师巧妙地以扁鹊几次给蔡桓侯看病为主线,引领学生研读在每个阶段蔡桓侯的病情怎样,应如何医治和蔡桓侯对扁鹊持什么态度来探究文本,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在自主阅读中,通过自读自悟明白其中的道理,深刻地体会到扁鹊医术的高明、医德的崇高;体会蔡桓侯固执己见和不听正确意见的性格。
2.补白训练,深化理解。
另外,教学的实效性来自教者对文本的解读,这是最为根本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能潜心解读文本,适时地利用文字来进行补白训练,如《纪昌学射》中,纪昌以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苦练了两年,这两年之中,他是如何刻苦练习的呢?这一情境的创设,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得到迸发,结合文本与生活实际大胆想象,在自由的想象中,读懂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