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爬山虎的脚
导学案设计
课题
爬山虎的脚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认识“均、柄”等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曲”,会写“虎、操”等13个字,会写“爬山虎、操场”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爬山虎的脚的特点,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体会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学写观察日记。
教学重难点
1.了解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连续。
2.学写观察日记。
课前准备
1.爬山虎的实物,课上引导学生观察。(教师)
2.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3.查找有关爬山虎的资料和作者叶圣陶的资料。(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谜语揭题,交流资料(用时:5分钟)
1.多媒体课件出示谜语:是虎不是虎,有脚只会爬,紧贴墙上绿,离墙便枯死。引导学生思考,猜出谜底。
2.板书课文题目。课件出示爬山虎的图片。
3.课件出示叶圣陶的图片,教师提问:是哪位作家这样善于观察,发现了爬山虎的脚?
1.仔细读谜语,猜谜底是爬山虎。
2.齐读课文题目。学生结合图片,交流爬山虎的资料,简单了解爬山虎的生长习性和用途。
3.交流作者叶圣陶的资料,简单了解作者的生平和代表作。
由于爬山虎这种植物比较常见,建议教师课前布置学生观察爬山虎的特点,没有条件观察的可以上网查找资料。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用时:22分钟)
1.课件出示读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不懂的字词。
2.教师重点强调“茎、均匀、重叠”的读音。
3.教师指导书写,重点指导“虎、叠、茎”。
1.明确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再同桌互读,纠错,达到语句通顺。同时画出不理解的字词。
2.汇报交流:
(1)读课文,正音。
(2)开火车读词语卡片,熟记字形。
(3)交流自己识记生字的好方法。
3.仔细观察字形,认真书写:“叠”字要注意它的结构比较特殊,而且笔画较多,“虎”字注意书写笔顺。
1.初读课文要让学生带着初读要求自由读,遇到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2.在书写环节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习得书写的方法,用心观察,发现规律,发现要点。
三、熟读课文,理清顺序(用时:10分钟)
1.教师指导学生读熟课文。
2.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提出要求:
(1)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爬山虎的?
(2)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
(3)组织学生汇报,解决组内没解决的问题。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以轮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读课文,达到熟练、流利的程度。
2.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独立思考问题。
(2)小组内交流,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一),明确作者是从“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的特点、爬山虎的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等方面来写爬山虎的。
(3)小组代表汇报学习成果,提出组内未解决的问题,其他组同学帮助解决,最后理出课文的表达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组长读课文,其他学生评议。
1.教师要指导学生怎样进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如何分工与合作,使学生能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2.有感情地练习朗读课文,对于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要求,要注意文体的差别。就本文而言,引导学生语调自然平实即可。
四、总结回顾,拓展延伸(用时:3分钟)
1.概括本课学习内容。
2.布置作业。
1.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畅谈本节课的收获。
2.熟读课文,摘录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畅谈本课的收获并不是没有标准的杂谈,而是要引导学生抓住本课习得的几个关键点,如生字新词,合作学习的方式等。
第二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教学提示
一、回顾导入,设疑启思(用时:6分钟)
1.启发学生回顾课文的主要内容。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题目质疑。
1.默读课文,思考并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细致地描写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的脚的特点,以及它是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的。
2.默读课文,提出疑问,引起下文。
学贵有疑,根据课文题目质疑,就是让学生各自找到自己阅读的突破口,要引导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用时:10分钟)
课件出示自学要求:
1.默读第2~5自然段。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的?爬山虎的脚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爬的?爬山虎的脚与墙有什么关系?
2.小组交流,合作完成学生活动卡设计(二)。
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并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内交流学习收获,合作完成活动卡设计(二)。
学生自学时,教师可提示学生对照问题,找到相关段落仔细阅读,感兴趣的学生也可以动手画一画,看看理解得是否准确。
三、汇报交流,深入理解(用时:12分钟)
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教师适时点拨:
1.爬山虎的叶子。作者为什么把叶子写得这么美?(课件出示满墙爬山虎的图片。)
2.爬山虎的脚。
(1)爬山虎的脚长在哪儿?是什么样的?
(2)爬山虎是怎样爬的?描写爬山虎向上爬的动作的词可以改变位置吗?为什么?
(3)触着墙的和没触着墙的脚有什么不同?
根据学生活动卡设计汇报学习收获:
1.(1)抓住“新鲜、一顺儿、均匀、空隙”等词语感受爬山虎叶子的美,体会观察的重要和用词的准确。
(2)看图片,结合自己平时的观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第2自然段,再次感受爬山虎的叶子的美。
2.(1)重点抓住“茎上长叶柄的地方……也是嫩红的”这句话,边读边想象爬山虎的脚。观察教师提供的爬山虎实物,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细丝样的脚。动笔画一画,进一步感知它的样子。
(2)到黑板上用手模仿爬山虎爬的动作。自由读第4自然段,体会“触、巴、拉、贴”几个动词用得准确。
(3)用手演示爬山虎脚的变化。体会爬山虎的生长与墙的密切关系。
1.首先要读懂作者描写的妙处,比如在写叶子时用词的准确,描述的细致,同时可以反过来思考,这些确切的描述都是在确切地观察的基础上诞生的。
2.“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是课文学习的重点。教师应结合课文和实物让学生们观察思考,再用自己的话说出爬山虎是用什么来爬墙和怎么爬的。然后回顾课文中作者又是怎样来介绍的,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表达方式。
3.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体会作者对爬山虎的观察细致入微,而且连续观察了很长时间。
四、回归整体,感悟写法(用时:12分钟)
1.提出问题,引发思考:作者用什么样的方法把爬山虎的脚写得这样生动?
2.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内容,学写观察日记。
1.讨论问题,进行交流:课文重点围绕“爬山虎的脚”来写。为了说清这个意思,作者进行细心而连续的观察,并且用准确、生动的语言,使爬山虎的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2.把自己认为好的词句抄下来。
3.阅读并交流课后“资料袋”内容,激发留心观察生活和事物的兴趣。学写观察日记,交流明确格式、内容。
本环节可以让学生学着作者的观察方法用自己的话对爬山虎脚的特点及爬山虎是怎么爬的进行描述,并用一段话写下来。目的是巩固所学的内容,再用所学的方法去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