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
目标
1.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并能将小数根据需要进行化简和改写。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和归纳概括的能力。
3.感悟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辩证思想。
重点难点
重点:小数性质的推导和理解,掌握并正确运用这一性质解决相关问题。
难点:掌握在小数部分什么位置添“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法、直观推理法、观察比较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学具纸、练习纸等。
时间分配
教学
环节
教师的教学行为
学生行为
云服务
环节目标
3
一、
创设
情境,
激趣
导入
1.情境导入:张老师从金洲小学来,还带来了金洲小学的吉祥物——晶晶和灵灵。他们在做什么呢?(质疑0.1米、0.10米、0.100米的大小关系)
2.引发猜想: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知道吗?谁想说说?
学生回答
学生欣赏
生畅所欲言
播放动画
通过设置有趣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他们求知欲望的火花,从而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20
二、
互动
新授,
探究
验证
提出猜想
①板书0.1米、0.10米、0.100米,并问到底是多长?请你想一想,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并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②自主探究,小组讨论。(师巡视,并提示0.1米、0.10米、0.100米可以用哪个比米小的单位表示)
③交流汇报
板书:1分米=10厘米=100毫米
得出结论:0.1米=0.10米=0.100米
④观察发现:仔细观察这组小数你有什么发现?
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⑤合并规律:谁能把刚才发现的规律,合并成一句话: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验证规律
那么其他的小数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点呢?
①验证1:
根据上面的发现猜测大小:0.3=0.30,再涂色验证。
师:谁来说说自己怎么画的,有什么发现。
(发现:大小相等,但意义不同)
②验证2:物品价格12.50元和12.5元
3.得出结论: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这叫做“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
生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讨论
学生汇报想法
生:从左往右看:小数的末尾添上“0”,小数的大小不变;
从右往左看:小数的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指生回答
生动手验证
指生说想法
生齐答
师巡视,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用拍照功能拍下。
课件出示观察箭头,便于观察思考。
把静态的知识结论转化为动态的求知过程,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对所学的内容理解深刻,记忆牢固,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同时,还培养了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
8
三、
自学课本,触类旁通
回归课本,梳理总结:
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出关键词吗?为什么?
自学课本,举一反三:请自学39页的例3、例4。相信你们可以做到。
3.生活中的应用
其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是一张商场的小票,你认为这几个小数当中,哪些0可以去掉?
这去掉0的过程就称作“化简”,其实我们的数学就是这么地(简单)这么地好玩。
商场里商品的标价,通常用两位小数表示,这是为什么?
所以像表示商品价格的时候,小数末尾的0不能随意去掉,这表示的是咱们数学里边里的一种严谨和精准。
生上台圈出关键词,并说想法。
生自学课本39页。
听清探究活动的要求。
指生速答
生:方便计算。
用画笔圈出关键词。
“至课本”功能
聚焦功能
自学课本,回归教材,梳理知识内容。渗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10
四、
巩固深化,拓展思维
我是小判官
(先在学习纸上完成,再全班核对,指生说原因)
2.变变变魔术师:
①化简
②改写成几位小数
神奇小数点
神奇的小数点,让下面三个数之间划上等号?
6020 = 602 =60200
生独立完成
生做手势汇报答案
指生回答
“画笔”功能做课堂批改、标记等。
难度梯级设计,由易到难,层层递进。设计拓展延伸的习题,让学生的学习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后。
3
五、
数学日记,总结感悟
晶晶和灵灵有个好习惯,就是写数学日记,看,他们已经把今天的知识写成日记了:
这节课,我们通过亲自猜想验证,得到了小数的性质的结论。小数的性质就是……化简小数时要注意……改写小数时要注意……,我们还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练习,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齐读,梳理,感悟。
生各抒己见。
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梳理总结全课,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
板书设计
学具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