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课件学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第四单元12《动物游戏之谜》课件学案(打包4套)新人教版必修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7 16:18:17

文档简介

12 动物游戏之谜

学习目标
1.了解科普文章的文体特点。
2.掌握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方法。
3.发掘文章的人文内涵,培养关爱动物的意识。
自主认知
一、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自主完成学案。
2.对预习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作标注。
3.收集与动物游戏有关的资料。
二、自练自测
1.常识积累
科普文章是介绍科学领域关于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它具有   、   、通俗性三个特点。科普文章的说明顺序一般有   、   、   三种,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下定义、   、引用、作比较、   、列图表、   等。?
2.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竭力(jié)   嚼烂(jiáo)   徘徊(huí)   辽阔无垠(yín)
B.聒噪(ɡuō) 广袤(mào) 召唤(zhào) 模糊纤细(xiān)
C.尾鳍(qí) 踝节(ɡuō) 跳跃(yuè) 晕眩战栗(xuàn)
D.默契(qiè) 脚趾(zhǐ) 汲取(jí) 璀璨夺目(cuǐ)
3.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嬉(游戏,玩耍)闹     汲(从下往上打水)取
B.锻(锻造)炼 捉摸(思索,考虑)
C.消融(融化) 陡(坡度很大,近于垂直)坡
D.聒(声音嘈杂,使人厌烦)噪 厮(互相)打
三、质疑问难
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1.下列哪些句子的信息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或不重要的?
①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②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③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④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⑤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2.认真阅读课文,填写以下“结题简报”的空缺部分。
动物游戏之谜的结题简报
A.课题名称:
B.课题组成员:
C.课题研究原因:
D.研究的案例:
E.得出的结论:
F.研究成果:
3.下面是一位同学写出的上述“结题简报”的“研究成果”部分,有几处错误。请再次快速筛选文章信息,根据原文的内容加以修改。
研究成果(截止日期1985年5月):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科学家珍妮·古多尔、汉斯·特贝、斯塔·阿特曼等人极大的研究兴趣。经过研究,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可归结为四种:①演习说,例如幼小的黑猩猩常玩搏斗的游戏,就是生活的排练或演习;②自娱说,例如英国科学家发现河马玩浮叶的游戏,是为了调剂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③学习说,例如黑猩猩玩棍子,只会用棍子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④锻炼说,例如西伯利亚羱羊奔跑跳跃总是从“实战”出发来锻炼身体。总之,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所有的专家都相信,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以后也不会解开。



4.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了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各项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隐蔽    漫游    兴高彩烈    众说纷纭
B.汲取 撕守 碧波荡漾 与世隔绝
C.碰壁 磅礴 各执己见 神密莫测
D.陡峭 嬉闹 冰雪消融 朝气蓬勃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我们的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   的。?
(2)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   起来。?
(3)   对幼小动物   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A.诞生    组合    无论/还是
B.诞生 结合 无论/和
C.诞辰 组合 无论/和
D.诞辰 结合 无论/还是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B.动物为什么游戏?《动物游戏之谜》一文介绍了演习说、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等几种假说,究竟哪种假说更有道理,本文作者莫衷一是。
C.夏季游戏好像体育运动,使北极熊在食物丰富的季节养精蓄锐,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这对于它们冬季捕食大有好处。
D.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适可而止,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4.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B.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和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比比皆是。
C.地震发生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救援部队全力救助。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以防止余震不再发生。
D.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5.注意下列句子相互间用语的逻辑照应,把它们组合成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①单独游戏的特征是无需伙伴,动物个体可以独自进行。
②单独游戏时动物显得自由自在,这是最基本的游戏行为。
③猴类喜欢在地上翻滚,拉着树枝荡秋千……
④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⑤例如,马驹常常欢快地连续扬起前蹄,轻盈地蹦跳;
A.①④⑤③②            B.①②④③⑤
C.②④⑤①③ D.②⑤①④③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不久前,美国加州大学神经生理学家汉斯·特贝、哈佛大学社会生物学家斯塔·阿特曼等提出一种引人注目的新假说——“学习说”。他们认为,游戏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学习行为……用棍子……“捉迷藏”和追逐游戏,也使动物学会利用有利地形保护自己的本领。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接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速度、敏捷、躲藏能力、争斗能力和利用环境的能力很有效。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美国爱达荷大学的约翰·贝叶和加拿大动物学家保尔·赖特认为,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贝叶注意到,西伯利亚羱羊的游戏带有明显的锻炼倾向:它们选择游戏场地时,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选择在坎坷的斜坡上奔跑追逐,在陡峭的悬崖上跳跃,好像是在锻炼它们逃避敌害的能力。赖特发现,哈得逊湾的北极熊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很大力气去捕捉海豹、鱼类,过着紧张的流浪生活。到了夏季,冰雪消融了,北极熊转移到陆上生活,这时,食物来源丰富了,北极熊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它们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如摔跤、奔跑、追逐、滑坡等……因此,这两位学者提出“锻炼说”来补充“学习说”。
6.下列对文中关于动物游戏的四种假说,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演习说”认为,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排练或演习以后可能出现的生活,使动物从小就能熟悉将来要掌握的“技能”和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B.“自娱说”认为,因为动物需要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所以会用游戏的方式进行某种调剂和补偿。
C.汉斯·特贝等认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复杂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D.保尔·赖特等认为锻炼在动物游戏中的意义是最主要的。
7.下列不属于以“自娱说”否定“演习说”的论据的一项是(  )
A.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
B.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
C.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
D.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8.对文段中画线句子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说明北极熊的生活习性:冬季在冰面上紧张觅食,夏季在陆地上,吃饱喝足了就进行各种游戏。
B.为了说明北极熊的生存环境:冬季生活艰难,要花大力气捕食,夏季食物来源丰富,不必为捕食而整天奔波。
C.为了说明北极熊在夏季游戏的原因和作用:因为夏季不必为猎食而整天奔波,所以有精力进行游戏;游戏使它们保持了身体的灵活和力量,有利于冬季捕食。
D.为了说明北极熊捕食的方式和食物的种类:以追逐的方式捕食海豹和鱼类。
9.北极熊常常把一根棍子或石块衔上山坡,从坡上扔下来,自己跟在后面追,追上石块或棍子后,再衔上去。请根据选文的四种假说推测,成年北极熊玩这一游戏的目的可能性最小的会是(  )
A.适应将来的生存需要。
B.使自己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是动物天性的表现。
C.锻炼自己的速度、敏捷能力。
D.在食物丰富的季节保持身体的灵活和力量。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序列化
生物信息的序列化,是生命科学进入21世纪的划时代的里程碑,也是生命科学成熟的一个阶段性标志。只有数量化(定量)的学科才能称为科学。孟德尔的贡献主要是把“因子”与数量化带进了这一门原先就存在、并已有巨大成就的学科。
生物信息的序列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这是新时代的生命科学区别于以前的生物学的最主要的特点。随着人类基因组序列图的最终完成,SNP(单核苦酸多态性,即序列差异)的发现,以及比较基因组学、古代DNA、“食物基因组计划”“病原与环境基因组计划”(主要是致命致病源以及与之有关的人类易感性有关序列)的推进,具有科学、经济、医学意义的主要物种的基因组序列图都将问世。我们从序列中得到的信息,已经比到现在为止的所有生物研究积累的信息还要多。生命科学第一次成为导向的,科学而不再是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科学。即使进化这一生命最实质的特征,以及进化的研究,也将这一因时间与过去了的环境而唯一不能在实验室重复的研究,都将因多种模式及其他生物的基因组序列为基础进行定量的研究。古代DNA的研究,将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与古今生物的联系。这将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人类在生物世界中的关系。
10.新时代生命科学区别于以前的生物学的最主要特点是什么?




11.“生物信息的序列化”这个概念提出以前,生命科学的导向是什么?




12.进化这一生命最实质的特征,以及进化的研究,以往为什么不能在实验室里重复研究?





13.阅读本文,综合分析“生物信息的序列化”的引入有何价值。




(四)语言运用
14.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话,正确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只填序号)。?
①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
②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
③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
④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⑤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自练自测
1.科学性 文学性 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 逻辑顺序 举例子 列数字 分类别
2.B 解析:A项,“徊”应读huái;C项,“踝”应读huái;D项,“契”应读qì。
3.B 解析:“捉摸”意为“猜测;预料”的意思。
【合作探究】
1.③⑤句是主要信息,①②④句是次要信息。
2.A.课题名称:动物游戏之谜。
B.课题组成员:珍妮·古多尔、汉斯·特贝、斯塔·阿特曼、约翰·贝叶、保尔·赖特、罗伯特·亨德。
C.研究课题: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研究的案例:①黑猩猩掌中戏水;②河马玩浮叶;③黑猩猩玩棍子;④羱羊奔跑跳跃。
E.得出的结论:①游戏是生活的演习;②游戏是为了调剂紧张的竞争生活;③游戏是为了学习不断适应环境的技能;④游戏是为了锻炼身体。
3.正确的表述: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英国珍妮·古多尔、美国汉斯·特贝、加拿大保尔·赖特等动物学家极大的研究兴趣。经过研究,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可归结为四种:①演习说,例如幼小的黑猩猩常玩“掌中戏水”的游戏,就是未来生活的排练或演习;②自娱说,例如河马玩浮叶的游戏,是为了调剂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③学习说,例如黑猩猩玩棍子,会用棍子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④锻炼说,例如西伯利亚羱羊奔跑跳跃似乎总是从“实战”出发来锻炼身体。总之,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所有的专家都相信,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4.(1)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在动物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2)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3)创造性和想象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4)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5)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课堂练习】
1.D 解析:A项,彩-采;B项,撕-厮;C项,密-秘。
2.A 解析:诞辰:生日;诞生:出生。“诞辰”是名词,“诞生”是动词,显然①句中填“诞生”。结合:人或事物间发生密切联系;组合:组织成为整体。根据②句句意,填“组合”更恰当些。“无论”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不会改变,与“还是”搭配恰当。
3.B 解析:莫衷一是:形容议论纷纷,谁都拿不出一个正确的意见。“莫衷一是”的主语应当是复数,如“大家”“人们”等,不能是单数,所以“作者莫衷一是”是错误的。
4.A 解析:B项,应将“和”改为“,还是”;C项,不合逻辑,应将“不再”改为“再次”;D项,“事实……说明”正好说反了,最后一句应改为“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5.A 解析:注意总分说及解释的特点。
6.A 解析:B项,强加因果,第二段中原文为“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C项,说法错误,第三段中原文为“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D项,根据第四段末“补充”可知,该项说法不当。
7.D 解析:D项只是肯定“自娱说”。
8.C 解析:作者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证明“锻炼说”,游戏不仅是学习,而且是“锻炼”。
9.A 解析:该项属“演习说”,题目中是成年北极熊,可能性最小;其他选项分别属于“自娱说”“学习说”“锻炼说”。
10.生物信息的序列化即生命科学以序列为基础。
11.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
12.是时间与过去了的环境原因。
13.(1)我们可以从序列中得到更多的信息。(2)改变了以假说与概念为导向的研究,变成以生物信息为导向。(3)可以将以前不能在实验室重复的研究进行定量研究。(4)揭示生命进化的奥秘和古今生物的联系。
14.⑤③②④①


7
(共15张PPT)
12 动物游戏之谜
“不是说好了一起跳吗?怎么不等我了!”
来吧,来吧,我们一起来跳个舞!
别惹我!
这是我的地盘,你凭什么来!
学习目标
1.知识和能力:(1)了解并掌握科普文章的相关知识。(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学习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2.过程和方法:(1)鉴赏准确平实而又巧妙生动的语言风格。(2)将科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增加科普文章学习的乐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勤于探索、勇于钻研的科学精神。
(2)领悟文中蕴含的丰富的人文内涵,形成健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快速阅读课文,看看本文是以什么顺序来说明动物游戏之谜的(本文的写作思路)。
梳理思路
科学思维过程: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结构形式: 总——分——总
内容:     
演习说
         自娱说
动物为什么游戏    还有待更深入研究
         学习说
         锻炼说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仔细阅读课文的8~14自然段,结合学案,完成下面的表格。
文本探究
假 说
演 习 说
自 娱 说
学 习 说
锻 炼 说
根 据
猩猩掌中戏水的
游戏
河马玩浮叶
渡鸦滑雪梯
黑猩猩玩棍子、动物捉迷藏和追逐游戏
羱羊奔跑跳跃、
北极熊的夏季游戏
结 论
游戏是生活的
演习
在生理上心理上保持平衡,自我安抚,自我保护
游戏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自己的身体和生存能力





一般的说明文字总是有些枯燥的,可是本文却充满了趣味,为什么?请举例说明这些充满趣味的语句。
文本探究
示例:一群北极渡鸦发出欢快的聒噪声。它们飞上坡顶,像小孩坐滑梯一样一只挨着一只滑雪而下,滑到坡底后,又飞上去……
提示:此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难以见到的北极渡鸦玩耍的情景与日常生活中孩子嬉戏的情景联系起来,使读者可以想见北极渡鸦的天真可爱。
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全面,避免含糊、偏颇。请结合文中相关句子分析准确的特点。
文本探究
示例:“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提示:“调剂和补偿”表明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
学习完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呢?
拓展延伸
1. 我们要关注自然,关注未知世界,永远保持对生命、对世界的激情。
2. 我们应该透过现象,乐于探索、勇于质疑,用一种冷静、思辨的理性审视这个纷繁芜杂的客观世界。
3. 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作业
1.写一篇周记,谈谈我们应该怎样与身边的动物和谐相处。
2.请你换位思考,以动物代言人的身份来诉说动物们的心声,它们想对人类说什么呢?
(共12张PPT)
12 动物游戏之谜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回顾初中所学科普文章的特点,了解这篇科普文章的文体特色。
2.过程与方法:在了解并概括文章的大致内容、理清课文层次结构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发掘文章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关爱动物的意识。
快速阅读课文,补写下列空缺的两句:
动物游戏是个谜, 。
,解开奥秘不容易。
整体感知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回答得又快又准呢?
下列哪些句子的信息是主要的,哪些是次要的?为什么?
①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报游戏:用手掌舀一点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②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③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学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④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⑤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示例方法
③⑤是主要信息,①②④是次要信息
填写以下《结题简报》的空缺部分
动物游戏之谜的结题简报
A.课题名称:
B.课题组成员:
C.课题研究的问题:
D.研究的案例: E.得出的结论:

学以致用
A.课题名称:动物游戏之谜。
B.课题组成员:珍妮?古多尔、汉斯?特贝、斯塔?阿特曼、约翰?贝叶、保尔?赖特、罗伯特?亨德等。
C. 课题研究的问题:动物为什么要进行游戏。
D.研究的案例:①黑猩猩掌中戏水;②河马玩浮叶等;③黑猩猩玩棍子等;④羱羊奔跑跳跃等。
E.得出的结论:①游戏是生活的演习;②游戏是为了调剂紧张的竞争生活;③游戏是为了学习不断适应环境的技能;④游戏是为了锻炼身体。
学以致用
下列是一位同学写出的《结题报告》的“研究成果”部分,有六处错误,请加以修改。
近二十年来,动物的游戏行为引起了英国、美国、加拿大科学家珍妮?古多尔、汉斯?特贝、斯塔?阿特曼等人极大的研究兴趣。经过研究,他们提出了不同的假说,可归结为四种:①演习说,例如幼小的黑猩猩常玩搏斗的游戏,就是生活的排练;②自娱说,例如英国科学家发现河马玩浮叶的游戏,是为了调剂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③学习说,例如黑猩猩玩棍子,只会用棍子赶来赶去,像人们赶鸭子似的;④锻炼说,例如西伯里亚羱羊奔跑跳跃总是从“实战”出发来锻炼身体。总之,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但所有的专家都相信,动物游戏的所有秘密,以后也不会解开。
学以致用
①“搏斗”改为“掌中戏水”。
②“生活”前加“未来”二字。
③“英国科学家”改为“科学家”。
④删掉“只”,原文中说“也会用棍子去取挂着的食物”。
⑤“总是”前加“似乎”。
⑥“以后也不会解开”改为“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研究”。
学以致用
作者说“动物在游戏行为中”,表现出超出估计的“智力潜能、自我克制能力、创造性、想象力、狡猾、计谋、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你能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例证吗?
巩固升华
1.智力潜能:动物们的游戏,“与人类儿童的游戏行为有着相似特征”,这说明动物在游戏中蕴含着智慧。具体如给黑猩猩棍子,它会用棍子做各种游戏等等。
2.自我克制能力:战斗游戏,“看似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3.创造性和想象力:北极熊玩棍子或石头;野象“踢”草球等。
4.狡猾、计谋:叶猴在树上互相推搡,攻守嬉闹。
5.丰富多彩的通信方式:动物群体的游戏活动,必定有各种形式的交流通信方式,才能保证游戏的组织、进行。如北极渡鸦排队滑雪,没有沟通是不可能井然有序的。
总 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会了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方法,希望同学们能在以后的学习中,真正掌握并能灵活运用这些方法。《动物游戏之谜》这篇文章为我们揭开了动物日常游戏行为的神秘面纱,摆出了研究者的种种结论,既让我们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让我们明白了科学探索永无止境,也让我们真正懂得,地球不是人类独有的,动物一样是地球的主人,让我们尊重动物,善待动物。
作 业
阅读下文,回答后面问题:
从适当的高度往下看,大西洋城边青天白日下的海滨木板路上,为举行年会从四面八方聚集而来的医学家们,就像是群居性昆虫的大聚会。同样是那种离子式的振动,碰上一些个急匆匆来回乱窜的个体,这才略停一停,碰碰触角,交换一点点信息。每隔一段时间,那群体都要像抛出钓蹲鱼的钓线一样,准确无误地向恰尔德饭店抛出一个长长的单列纵队。假如木板不是牢牢钉住,那么,看到他们一块儿筑起各式各样的巢穴,就不用感到吃惊了。
用这种话来描绘人类是可以的。在他们最强制性的社会行为中,人类的确很像远远看去的蚁群。不过,如果把话反过来讲,暗示说昆虫群居的活动跟人类事务总有点联系,那在生物学界将是相当糟糕的态度。关于昆虫行为的书籍作者,通常要在序言里苦口婆心地提醒人们,昆虫好象是来自外星的生物,它们的行为绝对是有异于人的,完全是非人性、非世俗,几乎还是非生物的。它们倒更像一些制作精巧、却魔魔道道的小机器。假如我们想从它们的活动中看出什么显示人类特点的东西,那就是在违反科学。
问题: 两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筛选信息、归纳要点的方法加以概括。
12 动物游戏之谜

学习目标
1.了解并掌握科普文章的相关知识。
2.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学习条理清晰的写作方法。
3.学习本文准确平实而又巧妙生动的语言风格。
自主认知
一、知识链接
1.关于科普文章
科普文章是介绍科学领域关于某方面的探索、研究的文章。
(1)科普文章的特点
科学性:①实用性:与生活密切相关,容易引起读者的注意。
②知识性:向读者介绍有关知识,增强认识,引发思考,启发人们注意有关问题。
③客观性:介绍对象客观存在,不带主观感情。
文学性:为增加趣味性,运用多种表现方法及一些修辞手法等。
通俗性:通俗易懂,趣味性强。
(2)结构特点
结构一般为“倒金字塔”:第一部分先引出话题,介绍新工艺、新技术、新见解、新成果或新问题、新挑战,后面再从不同角度具体介绍这个“新”,介绍它的形态、构造、成因、功用、原理、演变、发展、现状、评价等。
(3)说明顺序
一般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科普文章的整体布局还有漫话式、试问式、穿插式、拟人式、问答式等多种形式;局部安排一般有引用材料、讲述故事、设置悬念、留下问题等。
(4)说明方法
①下定义: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
②举例子:使说明对象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③引用(事例、数据、名言、神话、新闻报道、轶事趣闻):突出说明对象的特征,增强趣味性。
④作比较:突出被说明事物的事理和特征。
⑤打比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
⑥列数字:准确,更有说服力。
⑦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和事理加以描摹,具体形象。
⑧列图表:直观形象。
⑨分类别:对事物的性质特征进行分类,一目了然。
2.写作背景
人类社会越来越现代化,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随之而来的是生活的快节奏,学习和工作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一直波及儿童,加之中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望子成龙的传统观念,做父母的把一切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盼着他们实现自己未能实现的理想。中国实行计划生育几十年来,独生子女越来越多,逐渐形成了祖孙三代4、2、1的局面。对儿童过分保护、溺爱及过早地灌输知识会得到什么结果呢?如何减轻儿童负担,恢复童年的天真,在游戏、玩耍、娱乐当中训练孩子们的才能,培养有益的兴趣?过分的保护方式,强迫性灌输,禁锢式生活,放纵孩子等等,对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不会有益处。
3.文学常识
周立明,国际行为分析协会会员,曾任少年儿童出版社副总编辑。
二、整体感知
1.认真阅读课文,梳理这篇文章的思路。


2.仔细阅读课文的第8~14自然段,完成下面的表格。
假说 依据 结论
演习说
自娱说
学习说
锻炼说


3.这篇文章的语言既准确又生动,请分别从文中找出相关语句进行赏析。(至少找两句)




三、自练自测
1.字音
嬉闹(  )   聒噪(  )   尾鳍(  )   马驹(  )
默契(  ) 汲取(  ) 反馈(  ) 羱羊(  )
2.字形
(1)sī    (2)kuì    (3)xī
3.词语积累
(1)聒噪:
(2)得意洋洋:
(3)厮打:
(4)默契:
(5)调剂:
(6)比比皆是:
(7)众说纷纭:
(8)兴高采烈:
四、质疑问难
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



合作探究
本文是一篇通俗易懂的科普文章,使人在获得科学知识的同时,还能得到某种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艺术上的享受。学习完这篇文章之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课堂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聒噪(guō zào)   调剂(tiáo jì)   嚼舌(jué)
B.陡峭(dǒu qiào) 汲(xī)取 天赋(fù)
C.捉摸(zuō mō) 消融(róng) 尾鳍(qí)
D.坠地(zhuì) 嬉闹(xī) 默契(qì)
2.下列语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没有一定的模式,没有不变的规则,内容复杂多变,实在令人琢磨不透。
B.动物常常兴高彩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C.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
D.游戏的实践性强,能产生直截的效果反馈,对锻炼动物的能力很有效。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生物世界有一条普遍规律,就是尽可能   能量。?
(2)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   树洞中的水解渴的。?
(3)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   ”。?
A.节省    获取    练习     B.节约    汲取    演习
C.节约 获取 练习 D.节省 汲取 演习
4.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
B.动物的游戏行为,被认为是动物行为研究中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引起争论最多的行为。
C.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家,按照动物游戏的形式,把它们分成三种最基本的类型(单独游戏、战斗游戏、操纵事物的游戏)。
D.动物学家对此做出的解释也许会使我们吃惊:这些动物是在游戏!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成群的露脊鲸把尾鳍高高举出水面,正对着大风,以便像船帆似的,让大风推着它们,得意洋洋地“驶”向海岸。
B.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各执己见,众说纷纭。
C.单独游戏时,动物常常兴高采烈地独自奔跑、跳跃,在原地打圈子。
D.在动物身上,无论从形态结构、生理过程,还是行为方面去分析,尽可能节省能量的例子俯拾皆是。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9题
著名的黑猩猩研究者珍妮·古多尔发现,幼小的黑猩猩常常玩这样的游戏:用手掌舀一点儿水,用牙齿嚼烂树叶,来汲取手掌中的水。而成年黑猩猩在干旱的季节,就是用嚼烂的树叶汲取树洞中的水解渴的。根据这样的发现,一些科学家认为,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例如追逐、躲藏、搏斗等等,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这对于动物将来的生存适应是非常重要的。这种假说可以称为“演习说”,基本观点是“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有一些科学家不同意“演习说”。他们指出,游戏行为并不限于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同样需要。他们举出不少成年动物游戏的例子。对于成年动物来说,不存在用游戏来演习生活的需要。他们还指出,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例如河马喜欢玩从水下吹起浮在水面上的树叶的游戏,渡鸦喜欢玩从雪坡上滑下的游戏等。这些科学家认为,动物游戏是为了“自我娱乐”,而“自我娱乐”是动物天性的表现,正像捕食、逃避敌害、繁殖行为等是动物的天性一样。越是进化程度高、智力发达的动物,这种“自我娱乐”的天性越强。游戏正是这种自我娱乐的集中表现。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因而,不仅幼小动物,成年动物也需要游戏。以上假说可以称为“自娱说”。
6.画线句中的代词“这”指代什么?



7.根据第一段文字,给“演习说”下个定义。



8.第二段中举河马和渡鸦游戏的例子有何作用?



9.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谈谈本文的语言是如何体现科普文章的准确性和严谨性的。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0~13题
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在果蝇群体中,通过系统地选择晚生育的个体,成功地获得了寿命长的品系,这些果蝇的代谢能力明显提高。此外,有的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增加,有的对饥饿、干燥、高温的耐受能力提高。但这种寿命的延长是在发育长期停滞幼虫阶段,且幼虫密度很高、食物受到极大限制的逆境条件下选择出来的。也就是说,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同时,这些抗逆境的能力分属不同的代谢途径。因此衰老有多种机制,延长寿命的途径绝不止一种。果蝇研究的结果表明,衰老和寿命是多基因控制的。
线虫在完成发育以后,主要是在生殖以后开始出现衰老的。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以及基因间相互作用的途径已比较清楚,至少有6个基因参与此作用,一些基因突变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这表明生物体存在着与寿命长短相关的单个基因。在果蝇中也发现了与寿限有关的基因。
人类有一种早衰综合征,患者儿童期情况很正常,在青春期间生长延缓,以后很快就出现衰老。引起这种疾病的基因已被克隆,基因编码的1 432个氨基酸的序列,同DNA螺旋酶这种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有很高的相似性。这种结构的相似性又表明这两种蛋白质也许有相似的功能。DNA螺旋酶参与DNA的代谢,因此,推测DNA代谢发生缺陷可能是病人出现早衰的一个因素。这个例子说明,单基因突变可能也是人类衰老的机制之一。
总之,衰老和寿限都是由遗传和环境相互作用决定的。环境因子的作用是随机的,而对环境作出反应的能力则是遗传的。与衰老有关的基因或是参与细胞的生存和损伤修复,或是参与对老年性疾病的易感性。因此,可从单基因遗传和多基因遗传两种研究策略来探究衰老和寿限的遗传机制,揭示相关基因的功能,尽可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最近有人说,把人的基因组图谱弄清楚了,人可以活上500岁甚至1 200岁。依据无非是上面提到的果蝇和线虫的实验结果,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如果人能活到1 200岁,那么要到400岁、500岁才会长大成人,结婚生子。此外,有些基因改变后将导致代谢活动缓慢,活力降低。试想,一个人如果反应迟钝、生机索然地活上几百岁,那还有什么意思?让人类减少疾患,健康而长寿地生活,才是遗传学家在21世纪追求的目标。
1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由许多因素决定”的一项是(  )
A.一般认为,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
B.果蝇寿命的延长是以相关基因在一定条件下的表达为前提的。
C.除遗传外,环境因子对生物体的生命也产生影响。
D.生物体的衰老和寿命是由其基因组图谱所决定的。
1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
A.科学家们在逆境条件下成功地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
B.人或其他生物体的活动缓慢、活力降低必然导致其基因的改变。
C.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都可使其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
D.目前还不能断定DNA代谢发生缺陷是导致早衰综合征的因素。
12.文末“但这种说法忘记了上文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句中“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所指的是(  )
A.果蝇的发育长期停滞于幼虫阶段         B.果蝇的幼虫密度很高
C.果蝇的食物受到极大限制 D.果蝇的寿命受多基因控制
1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人们之所以不能确定单基因突变与人类衰老的关系,是因为只采取单基因遗传研究的策略,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遗传研究结合起来。
B.尽管引起人类早衰综合征的基因已被研究者克隆,但并不表明人们已经找到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基因研究要造福人类,依然任重而道远。
C.既然线虫的某些基因的突变可使其寿命延长,那么人类也只需用基因突变的方式,就能消除寿限的限制因子,以达到延长寿命的目的。
D.从某些生物体到人类,研究者在基因方面作了比较广泛和深入的探索,科学的日新月异使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四)语言运用
14.10月4日是世界爱护动物日,请以“爱护动物”为主题,写一句公益广告词。(不超过25字)


参考答案
【自主认知】
整体感知
1.这篇文章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总—分—总”的结构分作三部分。具体内容如下:
动物的各种游戏行为
动物游戏的分类
动物为什么游戏还有待更深入地研究
2.
假说 依据 结论
演习说 黑猩猩掌中 戏水的游戏 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游戏是生活的演习
自娱说 河马玩浮叶 渡鸦滑雪梯 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
学习说 黑猩猩玩棍子 动物“捉迷藏” 和追逐游戏 游戏向动物提供了大量机会,使它们能把自身的各种天赋技能和复杂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因而无论对幼小动物还是成年动物,游戏都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学习行为
锻炼说 羱羊奔跑跳跃 北极熊夏季进 行的各种游戏 动物通过游戏来锻炼身体,提高生存能力


3.示例:(1)它们依仗长尾巴出色的平衡功能,在树枝上玩着“走钢丝”和“倒立”的把戏;它俩相互推挤,好像竭力要把对方推下树去,可被推的一方总是抓住树枝,巧妙地跳开去,绝不会失足坠地……
提示:通过一系列动词“依仗”“玩”“推挤”“抓住”“跳开”及修饰语“好像竭力”“巧妙”的运用,形象地描绘出了叶猴游戏时调皮、可爱、灵巧的姿态,体现了科普文章生动性的特点。
(2)战斗游戏得由两个以上的个体参加,是一种社会行为。战斗游戏时,动物亲密地厮打,看似战斗激烈,其实极有分寸,它们配合默契,绝不会引起伤害。研究者认为,战斗游戏可能要比真的战斗更为困难,因为这种游戏要求双方的攻击有分寸,对伙伴十分信赖。动物严格地自我控制,使游戏不会发展成真的战斗。
提示:这段文字中的“亲密”“看似”“极”“绝”非常准确。“亲密”一词修饰限制了“厮打”的状态,表明它们不是真正地“厮打”,而是“游戏”。所以“亲密”一词用得准确。“看似”“极”“绝”等程度副词,也准确地表达了作者的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自练自测
1.xī guō qí jū qì jí kuì yuán
2.(1)厮打(撕打)\嘶哑\撕毁\澌灭 (2)振聋发聩\反馈\溃逃\匮乏 (3)熹微\嬉笑怒骂\笑嘻嘻
3.(1)形容声音杂乱;吵闹。(2)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3)互相扭打。(4)双方的意思没有明白说出而彼此有一致的了解。(5)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6)到处都是。(7)各种各样的说法都有。(8)兴致高,情绪热烈。
【合作探究】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目,只要能结合文本,自圆其说就行。提示:
(1)我们要关注自然,关注未知世界,我们应该拥有一颗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永远保持对生命、对自然的探索热情。
(2)我们不要迷信权威,不要盲从他人,不要囿于成见,也不要被错综复杂的现象所迷惑,而应该透过现象,乐于探索,勇于质疑,用一种冷静、思辨的理性审视这个纷繁芜杂的客观世界。
(3)傲慢的人类曾认为,只有人类才是有智慧的生命体,只有人类才会思考、才会有超出生理反应以外的各种行为。现在动物学家注意到动物具有游戏的天性,虽然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但是承认动物在游戏,承认动物具有一定的智力潜能、创造性和多样的交流方式,承认动物也是具有智慧的生命体,这本身就是一种认识上的进步。这种进步带来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在生命伦理和生态环境等许多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人类将因此重新定义动物,重新审视人类和动物的关系,进而重新认识自己。
【课堂练习】
1.D 解析:A项,“嚼”读jiáo;B项,“汲”读jí;C项,“捉”读zhuō。
2.C 解析:A项,琢磨—捉摸;B项,彩—采;D项,截—接。
3.D 解析:“节省”重在“省”,意思是尽量少用或不用;“节约”重在不铺张,不奢侈。“获取”适用范围较广,是指对物品的取得;“汲取”是吸取的意思,多用于对“水分”“营养”“热量”的吸收。“练习”,反复学习、实践,以求熟练;“演习”,实地练习。
4.D 解析:A项,选择问句中问号放在最后,因此前面的三个问号都应该换为逗号;B项,“最复杂”“最难以捉摸”后应该用顿号;C项,括号中的内容是三种类型的表现,应去掉括号,在“类型”后用冒号。
5.D 解析:应为“比比皆是”。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
6.指代“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和“熟悉未来动物社会中将要结成的各种关系”。
7.“演习说”是科学家针对动物为什么游戏而提出的动物的游戏行为是未来生活的排演或演习的一种假说。
8.论证了有些动物的游戏与生存适应毫无关系的观点,从而进一步说明了“演习说”的漏洞。
9.科普文章的语言,很注重准确性和严谨性,避免含糊和偏颇。如“游戏行为使得动物从小就能熟悉未来生活中要掌握的各种‘技能’”,之所以用“技能”而不是“技艺”,是因为二者在语义上有细微差别。又如“通过自得其乐的游戏,使动物紧张的自然竞争生活得到某种调剂和补偿,使它们在生理上、心理上容易保持平衡,从而得到一定的自我安抚和自我保护”。“调剂”和“补偿”表明了动物游戏的本质,两者是互相补充的,单说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全的。(其他合理的分析亦可)
10.D 解析:A项,从文中第一段“生物体的代谢能力、抗逆境能力起着重要作用。但近年来对一些模式生物如线虫、果蝇的研究表明,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可以证明正确;B项,从文中第一段“基因控制着衰老过程”可以证明正确;C项,从文中第一段“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可以证明正确。D项,不合题干要求。
11.D 解析:A项,原文强调的是“与延长寿命有关的基因要在这种逆境条件下才会表达,才能发挥其功能”的基因,不是“在果蝇中选出了寿命长的品系”中的品系;B项,因果颠倒;C项,原文“与线虫的衰老和寿命有关的基因……突变以后可使寿命延长6倍或更多倍”,而“线虫的与寿命有关的基因”与其表述不一致。
12.A 解析:根据上句“并以此来推算人类的寿限”的“此”可以推断A项正确。
13.B 解析:A项,错在“而没有把单基因遗传研究与多基因研究结合起来”;C项,错在“只需”;D项,错在“在不远的将来,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而是现实”。
14.答案示例:(1)地球上没有动物,人类一定会感到孤独。(2)动物和人类共有一个家。(3)尊重每一个生命,呵护每一个生灵。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