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1.庐山是中华十大名山之一,以风景优美、文化底蕴深厚而闻名于世,曾任临川内史的东晋诗人谢灵运游庐山有诗云:“昼夜蔽日月,冬夏黄霜雪”,霜的形成是物态变化中的________现象,该过程________(填“吸”或“放”)热。
2.火箭在大气中飞行时,它的头部跟空气摩擦生热,温度可达几千摄氏度,若在火箭头上涂一层特殊材料,这种材料在高温下发生熔化并汽化,这两种物态变化过程都要__________,就能使火箭温度________。
3.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判断出这种物质是晶体,这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__℃。从刚刚开始熔化到完全熔化大约持续的时间为________min。
(第3题) (第5题)
4.为了解决液体风口香水易洒漏的问题,小明家的车内装了一种固体型风口香水——主要是将香精与一些材料混合,然后加压成型后放在车内通风口处。固体风口香水在使用过程中会因为发生________(填物态变化的名称)逐渐变少,直至用完。
5.实验室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在图中,两温度计的温度差是________℃。
6.如图所示,用久的环形节能荧光灯端两端发黑,原因是钨丝高温下________成钨气体,遇到温度低的玻璃内壁________ 成固态钨颗粒。(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INCLUDEPICTURE"第四章卷6题.tif" INCLUDEPICTURE "F:\\邵\\19秋\\物理\\HY\\八年级\\典中点\\WORD\\第四章卷6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邵\\19秋\\物理\\HY\\八年级\\典中点\\WORD\\第四章卷6题.tif" \* MERGEFORMATINET
7.有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它在冰水混合物中的示数为4 ℃,在沸水中的示数为94 ℃。用这支温度计测得烧杯中水的温度是22℃,则这杯水的实际温度是________。
8.如图,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火焰熄灭前、后一瞬间会出现如图所示的两种情景,你可以确定________是火焰熄灭前的图片。
9.北方的冬天天气比较寒冷,房间内一般都要安装暖气片供暖。在房间暖气片温度保持不变的情况下,房间内的平衡温度将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研究表明,房间内暖气片和房内的温差与房间内、外的温差之比保持不变。当外界温度为-23 ℃时,房间内的温度长时间保持13 ℃不变;当外界温度为-18 ℃时,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16 ℃不变,则房间内暖气片的温度应为________℃。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 ℃不变时,外界温度为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0.下列四种常见的现象中,属于液化的是( )
A.春天,清晨河面上淡淡的白雾 B.夏天,玻璃上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早晨的地面上出现白霜 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
11.如图所示,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的沸腾是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B.水沸腾时出现大量的“白气”是水蒸气
C.水的温度必须达到100 ℃时,水才会沸腾
D.水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却需要不断吸收热量
12.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是蒸发现象
B.露珠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D.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13.[2018·鄂尔多斯]某种浴室内的防雾镜内部装了电热丝加热,使镜面的温度高于室温。这样做是为了防止水蒸气在镜面( )
A.汽化
B.液化
C.升华
D.凝华
14.生活中我们常看到“白气”,下列有关“白气”形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释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
B.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这是空气中水蒸气凝华的现象
C.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汽化的现象
D.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这是壶嘴喷出水蒸气液化的现象
15.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能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获得大量的淡水,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INCLUDEPICTURE"第四章卷15题.tif" INCLUDEPICTURE "F:\\邵\\19秋\\物理\\HY\\八年级\\典中点\\WORD\\第四章卷15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邵\\19秋\\物理\\HY\\八年级\\典中点\\WORD\\第四章卷15题.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D26.tif" INCLUDEPICTURE "F:\\邵\\19秋\\物理\\HY\\八年级\\典中点\\WORD\\D26.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F:\\邵\\19秋\\物理\\HY\\八年级\\典中点\\WORD\\D26.tif" \* MERGEFORMATINET
(第15题) (第16题)
16.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像如图所示,以下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在ab段之间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C.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
D.c到d是熔化过程
17.如图所示,在一敞口玻璃瓶甲里盛适量的水,使之能浮在一水槽中,将另一只同样的敞口空玻璃瓶乙瓶口朝下,按入槽内水中,并固定位置,在标准大气压下,对槽内水加热到沸腾时( )
A.槽内甲、乙瓶内水温都不能达到100 ℃
B.甲瓶内水沸腾,乙瓶内水不沸腾
C.甲瓶内水不沸腾,乙瓶内水沸腾
D.甲、乙瓶中水都不沸腾
1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B.涂抹酒精的皮肤会觉得凉,是因为酒精蒸发时吸收了热量
C.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冰熔化时的温度高于零摄氏度
D.沸腾是只在液体内部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并且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
19.现有一个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75 ℃;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5 ℃。现在把该温度计放在教室墙上,示数为26 ℃,教室的实际气温是( )
A.40 ℃ B.30 ℃ C.21 ℃ D.18.7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0.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中,小明根据实验数据绘出了水沸腾时的温度——时间关系图像,如图丙所示。
(1)为“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他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
(2)水沸腾时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_℃,请你找出丙图中哪段图像是错误的?________。
(3)小明发现水的温度始终没有达到100 ℃,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21.小明同学用图甲装置进行了“固体熔化”的实验:
(1)甲图是实验过程中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
(2)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熔化过程持续了很长时间,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解决问题后将两个实验连续完成,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了如图乙的图像,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熔化时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图像可知,该物质的熔点为________℃,该物质是________。
22.为了研究不同浓度的盐水的凝固情况,研究小组进行多次实验得到不同浓度盐水的凝固点,数据记录如表:
盐水浓度/% 0 3 6 9 12 15 18 21 24 27 30 36
凝固点/℃ 0 -2 -4 -6 -8 -11 -15 -18 -17 -1.8 -1.4 0
(1)分析上表的数据可知:当盐水浓度增大时,其凝固点_________________;
(2)以下是其中一次实验,把温度为 10 ℃、浓度为 18 %的盐水置于-20 ℃恒温冷库中,测量各时间段的温度,最后一次测量的温度为-20 ℃;
①某时刻测得温度如图1所示,读数为________℃;
②请在图2中,画出本次实验“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大致示意图。
四、计算题(每题7分,共14分)
23.华氏温度的规定: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32 ℉(℉,读作华氏度),将0~100 ℃之间划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就是1 ℉。试推导华氏度F与摄氏度t之间的关系。并用关系式计算我们的正常体温为多少华氏度?(人正常体温约为37 ℃)
24.国际单位制中所采用的温标是热力学温标,它表示的温度是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的单位是开尔文,符号是“K”。热力学温标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K,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373K。将273~373K等分100等份,每一等份表示1K。
(1)请推导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换算关系式。
(2)0K是热力学温度中的绝对零度,该温度为多少摄氏度?
答案
一、1.凝华;放 2.吸收热量;降低
3.50;3
4.升华 点拨:已知风口香水是固态的,变小实际上是变为了气态,固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5.测温液体的热胀冷缩;40.7
6.升华;凝华
7.20 ℃ 点拨:温度计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等于=℃;用它测得某液体的温度为22 ℃时,液体的实际温度为℃×(22-4)+0℃=20℃。
8.乙 点拨:冬天,在炉子上烧菜的时候,炉子上方看到的“白气”是一种水蒸气的液化现象,“白气”是小水滴;火焰熄灭前,菜上方的温度较高,水蒸气发生液化的程度较小,故“白气”较少;熄灭后,菜上方的温度较低,水蒸气液化程度大,形成的“白气”就增多。
9.67;-3 点拨:设暖气片的温度是T暖,房间内的温度为T内,房间外的温度为T外,根据题意可得:=a(常数),则=a①,=a②,以上两式联立可得:T暖=67 ℃,a=1.5;当房间内温度长时间保持25℃不变时,代入以上的比例式可得:外界温度为-3℃。
二、10.A 11.D 12.B 13.B
14.D 点拨:干冰在常温下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降低,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液滴浮在空中,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舞台上的“白气”,A选项错误;夏天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周围冒“白气”,深秋清晨的河面上经常出现“白气”,冬天水烧开后壶嘴处喷出“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
15.A
16.B 点拨:从图像上看,ab段是物质的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是晶体,故A错误;在a点时达到熔点,开始熔化,在b点时熔化结束,因此在ab段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在bc段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c点时达到沸点,cd段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是沸腾过程,故B正确,C、D错误。
17.D
18.B 点拨: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或液体沸腾时物体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错误。酒精蒸发时要吸收热量,所以涂抹酒精的皮肤会觉得凉,故B正确。水结冰时的温度是零摄氏度,零摄氏度时冰开始熔化,故C错误。沸腾是在液体内部及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时温度不变,故D错误。
19.B 点拨:摄氏温度的规定: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 ℃,冰点为0 ℃,100 ℃和0 ℃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 ℃,而该温度计的70个小格表示100 ℃,设温度计示数为26 ℃时的实际温度为t,则=,解得:t=30℃。
三、20. (1)乙 (2)96;CD (3)气压低于标准大气压
21.(1)-2 (2)固体质量较大,需要吸收的热量多 (3)晶体;继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4)0;冰
22.解:(1)先降低后又升高 (2)-13;如图所示。
四、23.解:(1)华氏温标规定: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32 ℉,0~100℃间分为18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
说明摄氏温差100度等同华氏温差180度;
即1℃=℉=1.8 ℉;
又知:华氏温度起点为32 ℉,等于摄氏温度的0度;
因此,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之间的关系为:F=1.8t+32。
(2)人的正常体温大约为37 ℃,华氏度为(1.8×37+32)℉=98.6 ℉。
24.解:(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73 K,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373K,故热力学温度T和摄氏温度t的关系是T=t+273 K。
(2)0K是热力学温度中的绝对零度,该温度为T=(273+t)K=0 K,
摄氏温度t=-2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