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图形面积》说课稿
一、说教材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课时学习的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是这方面知识的发展,也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需要解决的问题。教材呈现的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感受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必要性,即计算房子侧面的面积;二是针对这一组合图形的特点,安排了几组提示性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学生今后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基本方法。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对几何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也具备了一定的技能。本节课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思考与解答习惯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教材呈现的是一个较为简单的组合图形,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可能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分割,计算方法将大大超过教材呈现的内容,这是培养学生个性化解决问题的一个很好的题材。
学情分析: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与梯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但是对于方法的交流、借鉴、反思及优化上需要教师的引导,所以,要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展。所以我设计教学目标如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认识组合图形,会把组合图形分解成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计算出面积
2、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组合图形的实际问题。
3、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将组合图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几个基本图形,从而计算面积。
难点:将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几个简单图形。
关键:学会运用割与补的方法来分解。
教学用具:
组合图形纸片,课件。
二、说教法、学法
1、说教法
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因此,本节课中教学方法上主要采用了创设求侧面墙面积情境,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时主要是让学生自主探索,在具体的情境中领会转化的数学思想,体会并掌握计算组合图形的多种方法,并能够在比较的基础上选择最有效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直观操作,对组合图形的认识不会很难。所以在探索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我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方式达到方法的多样化。重视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让活动有实效,真正让学生在数学方法、数学思想方面有所发
2、说学法
(1)自主探索(2)小组合作学习(3)学习归纳
以前总是老师帮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现在由学生自己来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包括组合图形定义的总结、计算方法的总结和学习收获的总结等,这样可帮助学生对新知的学习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说教学过程
为完成本节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根据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的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在教学本节课时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和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组合图形的趣味性,体会到数学的魅力。
所以制定了以下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说一说我们已经学过那些平面图形,怎样计算它们的面积?
(2)、课件出示:你看到了什么?
(3)、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4)、引出:都是由几个简单的图形拼出来的,所以我们把这些图形叫做组合图形。(板书:组合图形)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上面几个图,你能将它们分解成几个简单吗?
学生说分解过程,怎样分,分成了什么?
?(二) 1.学生独立与小组合作交流解决组合图形面积计算问题。
出示例题,请学生自主独立尝试解决“这面墙的面积”这个组合图形的面积计算。在此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在这一环节中我真正的转变们了教师的角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先进行独立思考,因为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交流是无效的,只有建立在每个孩子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每个孩子才有话说,那样的小组合作才有效。在这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解题方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
2.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汇报时用多媒体将学生的学习成果演示出来,会出现下面几种情况:
(1)、把组合图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正方形。
(2)、把组合图形分成两个梯形。
(3)、把组合图分成三个三角形。
(4)、把组合图形补成一个长方形,再减去多补上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
3.师生总结割补法计算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
接下来让学生自主观察比较上面几种方法的不同之处后,再总结出求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掌握“割补法”这种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分割图形越简洁,解题方法越简单。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新授部分的练习:练习是为了学生及时巩固新知,并能用学到的新知进行迁移。为此我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练习
a.模仿练习,以割补法为主。
b.变式练习,渗透“添补法”。
练毕校对,及时小结。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学生可以说知识上的收获,也可以说情感上的收获,既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又将本堂课的内容进行了总结.也可以评价他人的学习表现,生生互动评价,学生既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又共同体验成功,促进发展。)
《组合图形面积》教学设计
陈玉锋
扶风县杏林小学
2011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