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可能性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7 20:49: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可能性
教学目标:
1、知道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确定现象或不确定现象。
2、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感悟猜想、验证等数学方法。
3、通过数学学习活动,体会数学方法的严谨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与
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描述确定现象与不确定现象。
教学难点:体会生活中的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扑克牌(1-9红黑都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五一”劳动节就快要到了。牛奶店老板准备用抽奖的活动吸引顾客。如果谁抽到了红的小方块,就算中奖啦。谁愿意上来抽奖?
(1)盒子里全是红的。
看到的学生,你们想对抽奖的学生说什么?——你肯定能中奖。
抽奖的学生能猜到盒子中放的是什么颜色的小方块吗?——全是红色。
验证。教师板书:一定
师:你们觉得老板会不会这么放?
(2)盒子里没有红的
看到的学生,你们想对抽奖的学生说什么?——你肯定不能中奖。
抽奖的学生能猜到盒子中放的是什么颜色的小方块吗?——没有红色。
验证。教师板书:不可能
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用“一定”和“不可能”来描述确定发生的事件。(板书:确定事件)
(3)如果你是老板的话,你会怎么放呢?
学生上来放,这时候会出现什么结果?
教师板书:可能。
活动:也让学生上来摸摸。感知:虽然可能摸到,但也有一定的运气成分。
师: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用“可能”来描述不确定发生的事件。(板书:不确定事件)
总结:通过刚才的认知,我们知道了,对于结果是确定的事件,我们可以用“一定”和“不可能”来描述,而对于结果不确定的事件,我们用“可能”来描述。
2、判断、描述生活中的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书上练习)
(1)地球是旋转的。
(2)今年我11岁,明年我10岁。(你能修改成用“一定”来描述吗?)
(3)明年的今天下雨。 (还可能会是什么情况?)
(4)地球上太阳从西边升起。
(5)花是香的。
(6)摸到的是绿棋子。
学生另外举例。
3、先判断下列哪些是确定事件?哪些是不确定事件?再用“一定”、“不可能”、“可能”来描述。
① 正方形的4个角是直角。
② 下周是雾霾天气
③ 一月的天数是31天
④ 爸爸的性别是女的
二、巩固练习
学生有1-9,红黑的扑克牌
利用颜色
抽出4张,一定能抽到红色的是:
抽出4张,不可能抽到黑色的是:
抽出4张,可能抽到红色的是:
(追问:最多可以放几张红色?最少需要放几张红色?)
利用数字
抽出4张,一定能抽到双数的是:
抽出4张,不可能抽到双数的是:
(猜猜看:你们的抽的数牌和其他人一样吗?)
抽出4张,可能抽到双数的是:
(你们抽的数牌还会是一样的吗?)
连一连,使下列条件成立。
4、填空用“一定”、“不可能”或“可能”描述下列数学知识。
(1)自然数( )大于一切负数。
(2)直角三角形中( )有2个直角。
(3)等式( )是方程,方程( )是等式。
5、选择
(1)负数( )小于自然数。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2)等边三角形( )是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 )是等边三角形。
A.可能 B.一定 C.不可能
(3)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和一定是( ),两个相邻的自然数的积一定是( )。
A.单数 B.双数
学生举例说明
6、猜猜是什么三角形
(1)露出一个钝角
(2)露出一个锐角
三、拓展
抽奖:盒子里是全班学生的姓名。让其中一个学生上来摸奖,然后通过描述逐步缩小范围。如:男生、第二组等,让满足条件的学生起立,最终确定一个人。
四、总结
板书: 可能性

一定
确定事件
不可能
不确定事件:可能
教学设计说明:
一、创设情境,帮助学生自主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逐渐建立起数学问题意识,逐渐提高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引入环节,我设计师生抽奖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能够通过观察球的颜色情况,切身体验出“一定”、“可能”、“不可能”等数学概念,也能使上台抽奖的学生通过台下学生的描述,猜测出盒子内球的情况。
二、多样练习,训练学生多元思维
在本堂课的练习中,我尽量选取生活中的数学资源,把它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如让学生根据生活情境填写可能、一定、不可能的情况,并能根据自己生活的经验对事物展开描述,还让学生实际操作了抽牌的数学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加深理解,这部分主要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而之后的巩固练习,都是结合数学知识设计的,让学生能正确描述数学知识,生活与概念结合,训练学生多元的思维。在练习中,同时也注重正反练习,如引入时的抽奖环节,半透明的盒子使台下的学生一目了然,通过台下学生的描述,台上看不见盒内情况的学生可以通过描述猜测盒内的情况;既有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描述事件结果,也有知道事件结果,抽取数牌等。
三、尊重学生,举例论证解决问题
本节课中,尊重以生为本,一切教学都是遵循学生的认知,逐层递进。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而且练习反馈时也都由学生自己解释,让他们自己举出例子来论证结果,从而解决问题。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可是举出的例子是具体的,更能让学生接受。另外在学生的讨论中,特别是拓展,通过能力强的学生介绍6个球的放法,大多数学生都能模仿练习,用他的方法尝试解决9个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