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编码
?教学内容:教材第77、78页。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身份证号码中包含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尝试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对数字编码思想的理解。
3.进一步体会数字编码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领悟。
?教学重点:体会数字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探索编码的方法,如何科学合理地编码。了解身份证号码编码的规律,初步学会编码。
?教学难点:如何科学合理地编码。
?教学准备:师:课件;课前收集的编码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课件出示教材第77页主题图。
师:你能发现它们有什么共同点吗?(预设:都用了数字、编码……)
师: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块儿来学习关于数字和编码的知识。(板书课题)
二、合作学习,展示交流
1.了解邮政编码。
(1)小组交流,初步感知。
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邮政编码资料,交流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2)自学教材第77页关于邮政编码的介绍。
(3)汇报交流:
预设:邮政编码由六位数字组成:前两位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位表示邮区;第四位表示县(市);最后两位表示投递局(所)。
(4)课件介绍邮政编码小知识。
(5)对比,加深认识。
课件出示其他的邮政编码,让学生根据已经掌握的有关邮政编码的知识,说一说它们表示的含义。
2.了解身份证号码。
(1)小组讨论交流,初步获得身份证号码的编码规律。
教师请学生拿出课前收集的身份证号码资料,交流讨论,看看有什么发现。
对于身份证号码的编码特点,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互相交流、答疑,教师适时指导,并简要介绍身份证的唯一性、科学性和简明性。
(2)汇报交流:讲解身份证号码的编码。
前两位数表示省(自治区、直辖市);第三、四两位数表示所在的市;第五、六两位数表示所在的县(区);第七至十四位数表示出生的年、月、日;第十五至十六位数表示所在地派出所的代码;第十七位数表示性别;第十八位数表示个人的信息码(校验码)。
(3)质疑辨析。
师:对于身份证号码的编码,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省份为什么是两位数?身份证校验码最后一位为什么是“X”?男性和女性怎样区别?
师生交流。
(4)让学生在自己收集的身份证号码中,选择一个说说号码中的信息。
(5)课件出示练习。(学生连线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3.了解其他编码的含义。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收集的其他编码的含义,如车牌号码、电话号码、书籍码等。
三、应用创新,展示提升
课件出示编码任务:给学校每名学生编一个学号。
1.思考:学号中要包含哪些信息呢?
预设:年级、班级、性别、入学年份。
2.要求学生尝试给自己编一个学号,并在组内交流学号的含义。
3.展示评议。(教师结合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评)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活动,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拓展
找找自己身边还有哪些数字编码的事物,选择一种感兴趣的数字编码,调查了解它的含义。
?板书设计
数字编码
?教学反思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本节课只是让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初步体会数字编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运用数字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活动中,教师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后还要注重知识的延伸,鼓励学生多了解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