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练习
?教学内容:
教材练习十九第3、5~9*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
2.应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决有关的实际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和灵活解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积极合作、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
一、知识梳理,明确目标
师:回忆一下有关周长的知识,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公式。
揭示课题:运用周长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板书课题)
二、基础练习
1.根据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填写表格。(课件出示)
2.完成练习十九第3题。
3.完成练习十九第6题。
(1)动手操作,在折一折、剪一剪的活动中解决问题。
(2)师:剩下的这个图形的周长怎么求?(学生独立完成,请解法不同的学生板演,再交流方法)
预设:A.30×2=60(厘米)
B.30-21=9(厘米) (21+9)×2=60(厘米)
讨论两种方法,理解思路。
4.完成练习十九第7题。
指导学生明确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它的长和宽。
理解“一面靠墙”和“至少”的含义,先让学生猜测哪一面靠墙周长最短,再进行计算验证,明确当长方形菜地一面靠墙时,长边靠墙,周长最短。
完成第1题表格时,注意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引导学生根据已知信息计算,并理解为什么这样做。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8题。
2.完成练习十九第5题。
(1)小组内合作探究。
(2)学生汇报,教师指导。
四、拓展练习
1.完成练习十九第9*题。
指导学生描一描、指一指拼成的图形的边界,借助操作,强化认识。
2.课件出示解决问题。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练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
?板书设计
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练习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
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是针对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变式练习,学生面对稍有变化的问题,就容易出错。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灵活运用周长的知识解决问题,才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生在解答练习十九第5题时,出现问题比较多,需要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测量来证明直觉,教师注意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