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8 20:44: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4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85页例4、做一做及第87页练习十九第1题。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体会数学的抽象和简洁,会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
2.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教学重点: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感受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用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明确目标
1.提出问题。
师:学校要给小会议室的正方形投影屏幕和教师阅览室的长方形玻璃镶上边框。
A.猜一猜:谁需要的边框要长一些?
B.想一想:需要计算这两个图形的什么?
2.揭示课题: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1.探究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例4长方形及数据。
让学生说一说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各是多少,再指一指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独立计算,求出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后在小组内交流。
(3)小组汇报,归纳概括。
预设:A.6+4+6+4=20(厘米)
B.6×2+4×2=20(厘米)
C.(6+4)×2=20(厘米)
请学生观察这些算式,说说是怎样求出长方形的周长的。
小结:第一种方法“长+宽+长+宽”,第二种方法“长×2+宽×2”,
第三种方法“(长+宽)×2”。
(4)对比辨析,加深理解。
师:比较这三个种方法,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
学生讨论,师生一起归纳小结。
(5)练习: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1题。
对比辨析环节应引导学生理解不同算法之间的关系,明确不论怎样列式,求出的都是围成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长度之和,从而强化长方形特征的表象。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体会“(长+宽)×2”这种算法比较简便。
2.自主尝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1)课件出示例4正方形及数据。
(2)写一写,计算正方形的周长。
(3)汇报交流:
预设:A.5+5+5+5=20(厘米)
B.5×4=20(厘米)
思考:哪种方法比较简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可以怎么表示?(板书: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练习:教材第85页做一做第2题。
3.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请你用今天所学的知识验证:给正方形投影屏幕和长方形玻璃镶上边框,谁需要的边框长?
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并汇报。
三、反馈测评,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
完成练习十九第1、2题。
拓展练习
一张长方形纸,它的一组邻边和是26厘米,你能求出它的周长吗?
四、课堂小结
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数形结合从而理解周长计算的算理。呈现多种计算方法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优化,总结周长计算公式,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周长的模型。总的来说,本节课教学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