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5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6单元 第5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8 20:55: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5课时 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笔算(连续进位)
?教学内容:教材第62页例3及第64页练习十三第6~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3.培养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并能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难点:掌握连续进位的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目标
1.课件出示笔算题,学生计算后说一说计算两、三位数乘一位数时,应该怎样计算。
预设: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去乘多位数的每一位,哪一位上乘得的积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课件出示口算题,学生口答。
3.师: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笔算乘法的一些知识,今天让我们一起去运动场上继续学习乘法的知识吧!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
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
1.师:这些同学在干什么?你知道了些什么?(饮料每箱24瓶,9箱一共有多少瓶?)
2.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24×9,说一说算式表示的含义。
3.估算。
师:先估算一下,9箱大约是多少瓶?
预设:A.把24×9看成20×9,20×9=180。
B.把24×9看成30×9,30×9=270。
C.10箱是240瓶,9箱一定比240少。
师:通过估算,你认为得数应在哪两个结果之间?(180~240)
4.笔算。
(1)师:你能用竖式计算吗?试一试,在小组内交流。
(2)汇报:
预设:
A.24×10-24=216(瓶)(先口算出10箱的瓶数,再从10箱的瓶数里减去1箱的瓶数就是9箱的瓶数)
B.请用竖式做的同学到黑板上板演,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运用估算检验,帮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
引导学生表述计算过程:用9乘4得36,向十位进3,个位写6,用9与2乘得18,加上进上来的数3得21,在百位写2,十位写1,积为216。
(3)师生一起列竖式计算24×9,一边写一边说出计算过程。
三、合作交流,展示提升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交流,逐步归纳出“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
1.比较例2和例3的笔算,让学生说说在计算方法上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预设:例2是一次进位的笔算,例3是连续进位的笔算。
2.试着算一算:教材第62页做一做。
教师介绍“在乘法里,乘数也叫因数”。
3.师: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怎样计算?小组之间议一议。
教师一边用课件演示一边小结。
四、反馈测评,巩固新知
基础练习
1.完成教材第64页练习十三第6题。
注意展示错例,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计算时要注意的问题:
(1)不要忘记进位,也不要忘记加进位数。
(2)不要误把进位数当作因数去乘另一个因数。
(3)如果某一位的乘积正好是整十数,在向前进位的同时,不要忘记在本位添“0”。
2.独立完成练习十三第7、8题。
拓展练习
课件出示竖式谜练习。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两、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笔算。在笔算之前,先通过估算来粗略判断计算结果的范围,让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作用。然后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知识迁移类推,自主学习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在学生大量计算经验的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归纳“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但连续进位的计算比较复杂,学生容易出错,需要加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