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2圆锥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 人教新课标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3单元 2圆锥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 人教新课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8.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19 16:53: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2课时 圆锥的体积
?教学内容:教材第33~34页例2、例3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在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圆锥与圆柱形容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推理思想。
3.通过经历猜测、验证的数学发现过程,培养学生乐于学习、勇于探索的数学情感。
?教学重点:圆锥体积公式的理解,并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学准备:若干同样的圆柱形容器,若干与圆柱形容器等底等高和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形容器,沙子和水,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
1.复习圆柱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相关知识,完成课件展示习题。
2.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圆锥的认识。
3.引入课题:圆锥的体积。
二、新授知识
课件出示教材第33页例2。
1.分析问题,思考解决方法。
(1)请你想一想,如何求圆锥的体积?
(2)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求出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的?
(3)今天要研究的圆锥的体积可以转化成什么来研究呢?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4)出示教具,大家觉得这个圆锥与哪一个圆柱最接近呢?你为什么这样认为?
(5)老师比较学生指出的圆柱与圆锥的底与高,引导大家发现这个圆柱与圆锥等底等高。
(6)它们的体积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
(7)试验证明。
2.自主探索,操作试验。
师:下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提供的试验材料分组操作,自己发现圆柱与圆锥体积间的关系,解决提出的问题。
(1)分组试验,教师巡回指导。
(2)同组完成试验后,进行交流,记录试验结果。小组长黑板板书本组试验结果。
(3)组织收集数据。
(4)引导学生整理信息。
(5)处理信息,得出结论。(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6)围绕3倍关系的情况讨论:
①请这几个小组同学说出他们是怎样通过试验得出这一结论的。
(突出等底等高,并请他们拿出试验用的器材,自己比划、验证这个结论)
②哪个小组得出的结论更加科学合理一些?
(7)诱导反思。
①为什么有的小组试验的结果不是3倍关系呢?
②把一个空心的圆锥慢慢按入与它等底等高且装满水的圆柱形容器里,剩下水的体积是多少?这时和圆柱体积有什么关系?
3.推导公式。
尝试运用信息推导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V圆锥=Sh=πr2h)
(1)这里Sh表示什么?为什么要乘?
(2)要求圆锥体积需要知道哪两个条件?
三、运用公式,解决问题
1.教材第34页例3,在应用公式时合理利用题目已知信息。
2.教材第34页“做一做”第1、2题。
3.最后三题拓展(课件呈现),均为对圆锥体积的实际运用,要结合具体情况,去解决问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收获了什么?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试验操作的方法,建立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全体学生动手、动口,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中。但还是有部分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在以后的教学中,更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