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声音的强弱 (教案+课件9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8、声音的强弱 (教案+课件9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粤教粤科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19 13:12:34

文档简介

声音的强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3.让学生形成善于观察,并把事物的特点和性质相联系起来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知道物体振动幅度在,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2.要求学生对听到声音的不同进行描述,对物体在发出不同声音时的振动状态进行描述,能把物体的振动状态和发出的不同声音联系起来。
【教学准备】
豆子、鼓、音叉、一盆水、三角铁、发音盒、口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你们每个人说话的音量是一样的吗?声音有弱有强,你们能观察到声音的这些变化吗?声音的变化与什么因素有关?
二、探索活动
1.鼓面上的豆子
(1)老师讲解实验方法。
在鼓面上放一些小豆子,敲击鼓面时,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2)老师提出实验要求。
用不同力度敲打鼓面,注意观察并记录鼓面上豆子跳动的情况及声音的强弱。
(3)学生实践实验活动。
填写书中的实验记录表。
(4)交流实验结果。
描述鼓发出的声音强弱与什么因素有关。
2.观察音叉的振动。
看一看:振动的音叉是什么样子的。
试一试:
用一个手指轻轻地接近振动着的音叉,感觉一下音叉的振动。
击打过的音叉触及水面,观察水面有什么变化。
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怎样解释你所到的现象?
想一想:我们还有哪些办法可以观察到音叉的振动?
3.用手感受三角铁的震动。
根据书中的方式请三个同学来做这个实验。
用不同力度的敲击三角铁,让三个同学轮流感受三角铁的震动,并说说有什么不同。
4.判断声音的强弱。
师:看来同学们都十分懂思考,老师请你们听一听这一组声音,看看你有什么发现。(敲击鼓,音叉)
生:我发现鼓声很大,咚咚咚,音叉的声音很小,嗡嗡嗡。
师:你听得真细心,在日常生活中,你知道哪些声音大,哪些声音小。(学生各抒己见)
师:声音有大有小,现在你们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发音盒,看看声音有什么不同。(学生各自实验)
生:小力一点,声音就小,大力一点,声音就大。
师:很好,你怎么样才能使口哨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请一个学生实验)大家想想:你有什么发现?
生:声音大,用多一点儿气吹,小珠子转得快;轻轻地吹,声音小一点儿,我发现里面的小珠子转得慢。
师:很聪明,听听老师敲一敲鼓,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用力大一点,声音大,鼓面振动厉害,小一点,声音小,鼓面振动小一点。
师:因此,物体声音的大小与振动的幅度有密切的关系,声音大,振动的幅度大,声音小,振动的幅度小。
(学生通过动手做一做,听一听,训练学生们辨别声音的能力,并从中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
师:声音大小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你能说一说吗?
生:在做作业或人们休息时,声音大,影响他人;录音机的声音太小,听不到;同学们回答问题,声音太小,老师听不不到……
师:很好,看来同学们在平时生活中,有一双敏锐的眼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声音与物体的振动有密切的关系,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越响,振动的幅度越小,声音越小。
三、师生一起小结: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板书设计】
物体振动幅度越大,声音越强;物体振动幅度越小,声音越弱。
【教学反思】
这节课专门探究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样可以理清学生的探究思路,更能加深学生对科学概念的理解。

3 / 3
(共9张PPT)




声音的强弱
小游戏:猜一猜,这是谁的声音?
声音具有音色。
用同一个物体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研究物体在什么情况下会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
研究声音的音量
活动
用不同力度敲打鼓面,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在鼓面上放上豆子,观察豆子的跳动情况。
不能改变物体的长短、粗细、松紧,只改变用力大小。
提示:
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声音的强弱和什么因素有关?
答:声音的强弱和物体的振动幅度有关。
物体振动幅度大,声音强;物体振动幅度小,声音弱。
拓展:用同样大的力分别敲击同材料,但大小、粗细、长短不同的物体,你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差别?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