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2.9复制与变换 教案 浙江摄影版(新)

文档属性

名称 三年级上册信息技术 2.9复制与变换 教案 浙江摄影版(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摄影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19-08-18 08:52: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9复制与变换
【设计意图】
  本课我通过“小蚂蚁搬豆”这一儿歌导入,意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课伊始就投入到本课的情境中来。接着在寻找“小蚂蚁”,帮“小蚂蚁”变出伙伴来,变出形态万千的“小蚂蚁”来,清理多余的“小蚂蚁”,帮助“小蚂蚁”建设它们的家园等一系列活动中,将技能、知识点串连起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巧妙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教材分析】
《复制与变换》是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三年级上册第9课的内容,教材主要介绍图形的复制、粘贴、旋转、翻转等绘图操作技巧,是画图模块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内容体系看,复制与粘贴图形既是对学生已有画线、画图形、涂色等画图技能的提升,又是后续进行图形创作的主要技能手段。从实践角度看,复制与粘贴图形的操作属于较高层次的技能,通过这种操作,可以创作出许多形态各异的图形,容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对信息技术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是初步的、粗浅的。由于他们的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思考问题多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技能、知识点融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实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图像的复制、移动等操作,知道选择的重要性,理解“复制”“粘贴”功能。
  2.通过对图形的变换(翻转),掌握“画图”中图形的翻转、删除等操作方法,体验计算机绘图的神奇。
【重点难点】
  重点:复制、粘贴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复制”“粘贴”功能。
【环境与素材】
  1.范例,课件。
  2.将作业中所需的图复制到学生机的默认文件夹中。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播放歌曲《蚂蚁搬豆》的视频,让学生观看,会的学生可以大声跟唱。
二、我会变
1、一变:
师:同学们唱得真好,今天这只小蚂蚁来到了我们的课堂,它藏在(d:三年级三()班复制与变换)里,谁能找到这个“蚂蚁”文件,并打开它。
学生演示打开,讲解几种方法。
方法一:画图——打开——选择相应图片。
方法二:选中图片——右击选择“用画图打开”。
师:小蚂蚁来到这里,是来请我们帮忙的,它刚刚又找到了一粒豆,一个人怎么搬也搬不动。只是这次,它离自己的家比较远,回去请小伙伴需要很多时间,小蚂蚁有点着急,你有办法帮小蚂蚁变出几个一模一样的伙伴来吗?(出示幻灯小蚂蚁的话)
生1:画
生2:复制
任务一:请同学们,帮小蚂蚁变出一模一样的小伙伴来。
温馨提示:可以参考书本P23页的百花盛开。
1)学生自主探究,尝试操作
教师巡视,出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
2)汇报成果,理清步骤
师:下面,我要请一位魔术师上来变给大家看一看。谁愿意上来变一变。
指名一生在教师机上演示操作步骤。学生演示,教师在边上讲解。
教师示范演示疏理步骤:1、单击选择按钮。2、选定。3、复制。4、粘贴。5、移动。(板书)
师:刚才我们是把原来的蚂蚁当成“种子”,通过:单击选择按钮、选定、复制、粘贴、移动这5步,变出了一模一样的蚂蚁来。这就如同复印机,首先要选择一页要复印的内容——选择;然后复印机对复印的文件内容进行扫描——复制;复印机复制出一页相同的文件——粘贴。
师:一只变出来了,老师想要再变几只帮忙搬豆的小蚂蚁,几只帮忙加油的,行吗?有什么办法?
3)再次操作,发现技巧(引导复制一次多次粘贴)
学生再次尝试。
预设1:这部分内容如果学生会了,请学生演示。
预设2:如果学生都不会,教师演示。
师:刚才老师发现有同学是这样变的。看仔细了哦,教师演示复制一次然后连续粘贴的方法(也可用鼠标的右键)和选定多个目标进行复制再粘贴。
问:这位同学的方法跟你的方法有什么不同?(第二次没有用复制,而是直接粘贴了)
师:为什么他没有复制,也可以变出小蚂蚁来呢?(生:因为电脑已经记住了小蚂蚁的模样,所以可以直接粘贴了)。
师:对啊,复印机扫描一次就可以复制多份文件——粘贴也可以使用多次。
再让学生尝试。
2、二变
师:(出示幻灯)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小蚂蚁们终于把这粒豆搬了回去。大家开心得手舞足蹈,有的躺在地上,有的在地上打滚,有的直起身子走路……形态万千,好看极了。你有办法把加油的蚂蚁变出这样的形态来吗?
出示任务二:把加油的蚂蚁变得形态万千。
学生自主学习
反馈:指名演示。
大家在操作过程中,注意“翻转/旋转”对话框中的各个选项,看看变化前后有什么不同?
选择了“水平翻转”选项,是“左右翻转”;选择了“垂直翻转”选项,是“上下翻转”。
3、三变
师:现在的场面真是热闹,表演的小蚂蚁也该回洞里去了,你有办法把这些小蚂蚁变没了吗?
出示任务三:把加油的小蚂蚁变没有。
让学生自行操作,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指导)
一般的学生都会想到用橡皮去檫,在一定时间后让学生停下来,你们都变没了没有?
生:还没呢?(如果有个别学生用别的清除方法的说变没了,就让他来讲解自己是怎么变的。)师:你真能干,能来说说你是怎么变的吗?
(如果学生都用檫除的那么老师进行演示讲解。)
师:恩,大家都很聪明,找到了变没的办法。不过老师这有一招能一下变没哦。
生:真的吗 ?
师:不信,那我们一起来瞧瞧。
教师演示,我这一招你学会了吗?那你来试试看看学会了没有。
学生再次尝试。
(方法一:复制一空白处,盖住小蚂蚁。方法2:选中要清除的部分,按删除键……)
三、花香满园
最后,小蚂蚁还想请大家帮忙建设一下它们的家园。它给大家提供了云朵、小蚂蚁、太阳、豆的种子。但有个条件,不能破坏这些种子。
请同学们打开(d:三年级三()班复制与变换)
学生练习,师巡视。
四、总结。
1、揭题:今天我们学习了复制与变换。
2、师:你学会了哪些本领?(指名)
【教学反思】
本课,我创设了“阶梯式”的问题情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遵照循序渐进的原则,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成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简单问题或步骤。问题情景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层层递进,使学生易于接受,顺利进入情景,并积极主动地追寻知识的真谛,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并对所提出的问题一步步地加以分析,直至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本课,我通过儿歌“蚂蚁搬豆”故事,引出情境:小蚂蚁又找到了一粒豆,一个人怎么搬也搬不动。只是这次,它离自己的家比较远,回去请小伙伴需要很多时间,小蚂蚁有点着急,你有办法帮小蚂蚁变出几个一模一样的伙伴吗?引出:需要复制蚂蚁。复制成功后,发现需要多只蚂蚁,引出:多次复制。通过小蚂蚁开心得心舞足蹈,引出要变出形态万千的小蚂蚁,即:知识点:翻转旋转。完成变形后,教师再提升阶梯,清除多余的小蚂蚁,最后的帮小蚂蚁重建家园作为新课的练习。在本课中,我提供了一系列的层层深入的递进式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掌握“复制——变形——清除等”技能,并形成学习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