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形成高山、山脉、裂谷和海沟等地形地貌。
过程与方法
观看资料,了解火山和地震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
做板块运动的模拟实验,想象和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认识到地球内部是不断运动的,地形地貌也是不断变化的。
教学重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会改变地形。
教学难点
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板块运动影响和改变着地形地貌。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板块运动实验材料,实验报告单。
演示材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形地貌
1、我们先来观看影片,看看这是什么自然现象。
2、播放火山、地震影片。
3、讲解: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地形。
二、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火山爆发和地震
1、问题:火山和地震能改变地形,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火山和地震的?
2、观看视频,教师讲解:地球内部分地壳、地幔、地核三层。火山和地震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球的内部物质不断的运动,会带动地壳运动,导致大陆移动。
三、了解板块构造学说
(1)课件演示地表六大板块。
(2)教师讲解:地球表面分为六大板块,板块在运动过程中会相互碰撞,相互分离。
(3)做板块碰撞、分离的模拟实验。
我们来做两个实验,模拟板块运动会产生什么现象。
模拟实验一:板块碰撞实验。
1:用两本科学书代表两个大陆板块,把两本书平放在桌面。
2:把两本科学书相互靠近挤压,观察有什么现象。
3:观察并讨论会形成什么样的地形地貌,填写实验记录单。
4:汇报实验结果。
5:播放喜马拉雅山形成影片。教师讲解:板块碰撞会造成山脉、高山等地形。
模拟实验二:板块分离实验。
1:用叠起来的纸张模拟地球板块。
2:从纸张两边往外拉,观察有什么现象。
3:注意:实验过程中控制好力度,防止摔倒和碰撞。
4:观察并讨论会产生什么样的地形地貌,填写实验记录单。
5:汇报实验结果。
6:播放东非大裂谷形成影片。教师讲解:板块分离会造成峡谷、海沟等地形。
(4)、教师小结:地球内部的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形成高山、山脉、裂谷和海沟等地形,还会引发火山、地震等自然灾害。
四、思考、猜测
猜测未来的喜马拉雅山脉、东非大裂谷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五、总结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形成高山、山脉、裂谷、海沟等地形。
板书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
火山和地震会改变地球表面的地形。
火山和地震是由地球内部运动造成的。
地球内部运动会引起板块运动,形成高山、山脉、裂谷、海沟等地形。
教学反思
《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和宇宙的内容抽象、不易理解,一直以来这一类课型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难以调动和体现。在深入研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科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并融入“发展与创新”课题的理念,设计教学过程时始终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贯穿始终的教学目标。
本课内容主要分为“火山和地震”、“火山和地震的成因”、“地球内部的运动”三部分,主要通过火山和地震的事例来认识地球内部的力量是如何改变地形地貌的。火山和地震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话题,然而对火山和地震是怎样形成的,又是怎样改变地形地貌的这些知识则是学生所欠缺的。本课主要是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中,直观地感受到地球内部运动会造成火山和地震以及地形地貌的变化。在教学设计中,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一、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过程。由于地球内部运动对于学生说是难以察觉的,在具体的教学方式上,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交流讨论、模拟实验、合作探究等方式,为学生破解时间和空间的诸多限制,把抽象的、难以触摸的内容变成具体的、形象的、生动的内容,为学生架起了形象思维通向抽象思维的桥梁,便于学生直观感受与理解地球内部运动对地形地貌的作用。
二、利用不同形式的“导”推动学生主动探究。1、指导学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在分析火山地震资料时对第一个事例的导学,其目的就是为了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资料分析的方法,为紧接着的自主分析资料这一活动铺设基石;2、引导思维,培养抽象思维能力:“大陆板块的相互碰撞、分离,导致地表巨大变化”是个宏观现象,既观察不到,又难以察觉,如果光靠教师讲解或阅读资料,学生是很难理解的。教学时,老师引导学生把书本想像成大陆板块,用书本模拟大陆板块的碰撞、用纸张模拟大陆板块分离,观察运动结果,体会领悟山脉、裂谷等地形的形成,引导学生经历由操作思维到形象思维最后到抽象思维的过程,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和宇宙空间的热情。3、疏导障碍,为学习保驾护航。科学课堂是一个生成性的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会有新思维的碰撞与生成,随着教学环节的深入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巧妙地疏导学生的思维,处理好偶发事件,使课堂更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