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九年级 历史上册
第18课美国的独立
情境导入
下面的国旗,你知道是哪个国家的吗?你知道这个国家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吗?
导入新课
早期移民的“五月花号”船
英国建立了13个殖民地
13条代表美国独立前的13个殖民地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一、 独立战争的序幕
北美十三个殖民地
从17世纪开始,英国先后在北美建立了13个殖民地。
殖民地上的移民逐渐形成美利坚民族,通用语言为英语。
美国独立战争的背景
木材、造船、冶铁
小麦
烟草、蓝靛
它们位于今天美国的东北部大西洋沿岸,有优良的港口;自然资源丰富;有大片土地可供耕种。
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中部盛产小麦、玉米;
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
一、独立战争的序幕
殖民地的经济、政治状况如何?最初的五月花移民者有没有实现它们的梦想?为什么?
经济上:北部资本主义工商业发达;
中部盛产小麦、玉米;南部盛行种植园经济。
政治上:建立殖民地议会
苦呀!
税务局的人
连糖都要上税
毕业证书
也要征税吗?
滥收苛捐杂税
1660年的《航海条例》,规定北美殖民地所有的输入和输出商品都要使用英国船只运输,一切物品只能运往英国。1765年的《印花税法》规定,所有的印刷品、商业单据、法律证件等都要缴纳印花税。
北美
英国
苦啊苦
毕业证书
也要征税?
想毕业就快交钱!
咖啡很苦涩,为什么不放多点糖呢?
放糖要交税,苦啊……
漫画反映了18世纪中期北美哪一社会现状?
滥收苛捐杂税
北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展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形成
英国压制北美经济的发展
英国对北美实行殖民压迫
经济矛盾
民族矛盾
1、美国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
英国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的
发展。
斗争:自由的选择
波士顿人
为什么
要把茶叶扔
到海里?
1773年殖民地波士顿人民反对一切贸易垄断行为,反对向英国交纳茶税,所以将茶叶扔进海里。
2、导火线:1773年波士顿倾茶事件
波士顿
康科德
来克星顿
开始标志:
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
参加反抗英军战斗的妇女和儿童
3、战争开始标志——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费城)
第二届大陆会议:
华盛顿 (军队总司令)
二、华盛顿与独立战争
4.建军——任命华盛顿为大陆军总司令
1777年华盛顿在新泽西检阅大陆军
华盛顿率领大陆军与英军奋勇作战
第18课 美国的独立 1.独立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独立战争的导火线:
1773年12月波士顿倾茶事件。 3.美国独立战争爆发:1775年4月19日,来克星顿枪声,标志美国独立战争爆发。 4.建立军队: (1)时间地点:1775年5月在费城 (2)内容:召开第二届大陆会议,决定把民兵整编为大陆军,任华盛顿为总司令。
《独立宣言》的发表
5、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通过杰斐逊起草的《独立宣言》,宣告独立。(7月4日美国国庆节)
三、《独立宣言》与美国宪法
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诞生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发表,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国的诞生。
约翰·尼克松向众人宣读《独立宣言》
《独立宣言》
????我们以这些殖民地的善良人民的名义和权力,谨庄严宣告:这些联合殖民地从此成为、而且名正言顺地应当成为自由独立的合众国,它们解除对于英王的一切隶属关系,而它们与大不列颠王国之间的一切政治联系也应从此完全废止。
托马斯·杰斐逊
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它是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件。
(1)《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什么?
体现了平等、民主、自由和追求幸福的思想。
美国诞生。
《独立宣言》?
(3)《独立宣言》的颁布有何重大的历史意义?
(2)《独立宣言》体现了哪些民主思想?
①激励美国人民争取独立的斗志;
②推动了欧美、亚洲、拉丁美洲人民的独立运动。
6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年)
萨拉托加战役,美国俘虏了6名英国将军、300名军官和5000名士兵,史称萨拉托加大捷。萨拉托加大捷扭转了整个独立战争的战局,从此美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1781年10月,被击败的英军投降,其队伍长达2000米,一直延伸到被夷为废墟的约克镇。
7、胜利:1781年,约克镇之战(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萨拉托加战役(1777年)
约克镇英军投降(1781年)
独立战争转折点
独立战争胜利
1783年,英美《巴黎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独立——英国承认美国独立(1783年)
8.结束——1783年,英国正式承认美国独立
8.结束;英美签署《巴黎合约》,英国承认美国的独立(1783年)
自由女神像
《巴黎合约》
自由女神像是1876年美国独立战争100周年时法国赠送的礼物,作为法国参战和对美国独立战争的纪念和友谊。她右手高举火炬,左手拿着标有“1776年7月4日”的铭板。1885年从法国运抵纽约港,安放在哈得逊河口一个百米见方的自由岛上。
2.建军:大陆会议,华盛顿为总司令
4.转折: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5.胜利: 1781年约克镇大捷
1.开始: 1775年来克星顿枪声
1775年-1783年
具有标志性的六件大事
3.建国: 1776年7月4日《独立宣言》
6.独立: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实现了国家的独立
对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9性质:既是民族解放战争,也是资产阶级革命
国 内
战争的胜利
1787年宪法
国 际
影响
5.建国:《独立宣言》发表(1)时间:1776年7月4日。(2)起草者:杰斐逊。 (3)主要内容:宣布人人生而平等,享有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列举英国的暴政宣告独立。 (4)意义: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机构;第二届大陆会议 局限性:宣言没有宣布废除奴隶制,事实上,天赋人权的享有在不包括黑人和印第安人。 (5)性质:第一个以国家名义明确表述资产阶级政治要求的纲领性文献。被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 6.战争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是独立战争的转折点。 7.战争胜利:约克镇战役: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与英军激战,英将康华利率部下投降。 8.美国独立:1783年,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 9.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华盛顿纪念碑
(Washington Monument)是为了纪念第一任美国总统乔治·华盛顿而兴建,塔高55英尺,是世界最高的石制建筑。华盛顿特区有明文规定,不得建造高度超过此塔的建筑。
“按华盛顿,异人也。起事勇于胜广,割据雄于曹刘,既已提三尺剑,开疆万里,乃不僭位号,不传子孙,而创为推举之法,几于天下为公,浸浸乎三代之遗志。”
—— 华盛顿纪念塔的中文碑文
10、政体、制定;1787年美国宪法
(2)、实行三权分立
(1)、制定的原因:美国建立后,各州都有自己的州宪法,各行其是,矛盾重重,代表国家的全国政府软弱无力。
1789年,联邦政府成立,华盛顿成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总统——行政权
国会——立法权
最高法院——司法权
(3)、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明确联邦权力高于各州的权力
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对后来许多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1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联邦制,根据三权分立原则组成联邦政府
三权分立示意图
1787年宪法
立法
行政
司法
国
会
最高
法院
总统
三权分立
制约和平衡
美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属于总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职权集中于总统一人,总统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不对国会负责。总统的行政命令与法律有同等效力。总统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政府内阁由各部部长和总统指定的。
美国白宫
美国国会为最高立法机构,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合组成。国会的主要职权有:立法权、行政监督权、条约及官员任命的审批权(参议院)和宪法修改权。对总统、副总统的复选权等。
美国国会大厦
根据美国宪法,美国的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联邦最高法院由首席大法官和8名大法官组成,终身任职。法院有权宣布联邦和各州的任何法律无效。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
1789年华盛顿就任第一届美国总统
资料 毅然辞去军职,回到农庄。1789年,他成为首届总统,并连任成功。两届任期届满之时,华盛顿向公众发表了《告别辞》。他认为自己已经为政府贡献了最大力量,现在年事已高,应该退休了。他说:“按照我的选择并经过慎重考虑,我应当退出政坛,而且,爱国心也容许我这样做。”于是,他再次回到农庄,成为一名普通公民。
华盛顿
说一说,你怎么看待华盛顿的举动。
华盛顿维护共和制、不贪恋权位,以身作则,开创了总统连任不得超过两届的民主政治的先河。
华盛顿纪念碑
乔治华盛顿大学
首都华盛顿
总统山上的四总统雕像
10.国家体制; 制定1787美国宪法(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 (1)宪法制定:1787年,各州代表在费城,由华盛顿主持制宪会议,制定出美国宪法。 (2)宪法内容:依据分权制衡原则设计了一个联邦制共和国 (3)美国体制: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共和国,实行行政(总统)、立法(国会)、司法(最高法院)三权分立。 (4)地位;1787美国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课堂小结
11、对比英国和美国政治体制的差异
英国 美国
宪法或法律性文件 《权利法案》 1787年联邦宪法
政体形式 君主立宪制 共和制
国家元首以及产生方式 国王、世袭 总统,民众选举
政府首脑以及产生方式 首相,选举议会后多数党的领袖担任 总统,民众选举
12、美国为什么能够战胜强大的英国?
战争目的
人民支持
领导核心
国际援助
追求自由独立的正义之战
人民积极支持美军作战
华盛顿等人的正确领导
法国等国家提供国际援助
胜利的天平总会站在正义的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