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卷(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3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08-19 16:37: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2019深圳中考6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D.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
2.(2019深圳7 .)施琅认为此地“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清政府廷议后,在此“设县三、府一”。此处的“府 ”指( )
A.神州府 B.台湾府 C.泉州府 D.苏州府
3.(2019深圳8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历史文化名人出现最晚的是( )
A.曹雪芹 B.玄奘 C.王羲之 D.苏轼
4.(2019漳州8 .)中国戏曲艺术种类繁多,其中以历史故事为主要题材,用唱、念、做、打为表演形式,角色分为生、旦、净、丑的剧种是( )
A.昆曲 B.秦腔 C.汉调 D.京剧

5.(2019北京 9.)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台湾府 B.签订《尼布楚条约》 C.平定噶尔丹叛乱 D.实行金瓶掣签制
6.(2019北京10 .)一位同学分类梳理中国古代书籍,其中①处可填( )

A.《韩非子》 B.《兰亭集序》 C.《窦娥冤》 D.《农政全书》
7.(2019北京11 .)以下文物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半两钱 ②殷墟甲骨 ③京剧早期戏服 ④三彩骆驼俑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①②④③
8.(2019张家界7 .)我国古代中央机构不断变革,下列图示反映出这些变革的趋势是不断强化( )

A.专制皇权 B.监察权力 C.丞相权力 D.地方权力
9.(2019张家界8 .)根据“宣政院”、“台湾府”、“驻藏大臣”、“伊犁将军”等内容,可以提炼的学习主题是( )
A.经济重心的南移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国家的产生和社会改革
10.(2019营口4.)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趁明朝国势衰败之机,出兵侵占了我国宝岛台湾,哪一位民族英雄收回台湾?( )
A.戚继光 B.林则徐 C.郑成功 D.陈化成
11.(2019舟山11 .)舟山有座古楼——御书楼。1687年,皇帝诏改“舟山”为“定海山”。两年后,定海知县建此楼以敬奉皇帝御书“定海山”木匾。据此推断,“定海”作为舟山县名始于(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2.(2019常德 5 .)常德某校举办历史手抄报设计大赛,其中一小组成员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这些图片资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高超的青铜工艺 B.伟大的建筑工程
C.先进的科技成就 D.独特的制造技术
13.(2019台州15 .)“号令明兮赏罚信,赴水火兮敢迟留?上抱天子兮救黔首,杀尽倭奴兮觅个封侯。”与这首军歌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霍去病 B.戚继光 C.郑成功 D.邓世昌
14.(2019大庆15 .)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潮流的主要原因是清统治者在和西方各国的交往中基本采取( )
A.鼓励海外贸易政策 B.对外开放政策 C.开明政策 D.闭关锁国
15.(2019海南5 .)它是世界文化宝库中不可多得的文学名著。它以贵族青年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悲刷故事为主线,揭示了封建社会走向衰亡的历史命运。“它”指( )
A.《儒林外史》 B.《聊斋志异》 C.《红楼梦》 D.《水浒传》
16.(2019海南13 .)清初,在海南设立地方行政管理机构琼州府,将南海的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大群岛划归琼州府管辖。其中,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自2012年7月24日始,受辖于海南省( )
A.海口市 C.三沙市 B.儋州市 D.三亚市
17.(2019广东6 .)从设置宣政院到澎湖巡检司,从戚继光荡平倭寇到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从册封达赖、班禅到设置驻藏大臣。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较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稳定 B.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开放与危机
18.(2019广东7 .)乾隆嘉庆时期,文人大多埋头于古籍,不敢过问社会现实,考据之风大盛,形成为考据而考据的现象。这反映了清代( )
A.思想专制加强 B.传统文化衰落 C.八股取士盛行 D.儒家地位提高
19.(2019滨州5 .)以下中国古代清明治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贞观之治 ②开元盛世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②①④③ D.③①②①
西汉 设西域都护
元朝 设宣政院
清朝 册封达赖、班禅
清朝 设伊犁将军
20.(2019孝感5 .)右表所示内容反映的学习主题应为( )
A.开放与革新
B.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对外联系与交往
二.材料题
1.(2019怀化34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说“这三种东两,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
--岳麓版七下教
材材料二:“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朱彧《萍洲可谈》
材料三:东汉时,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改进造纸术,制成质优价廉的植物纤维纸。
--岳麓版七上教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第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宋代的哪种发明?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时期中国的指南针开始运用于哪个领域?到了明代,郑和的船队借助指南针这一发明最远到达了什么地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东汉改进造纸术的是谁?
2.(2019南平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杨益茂、宋桂芝《台湾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距今七万年以前,台湾岛是东亚大陆的一个半岛。七万年前,海平面上升,那一连接的部分断了,于是台湾成为被海峡隔离的一个大岛。
――――摘自北京青年报《台湾历文溯派
材料三 2011年,台湾“中研院”在马祖亮岛发现人类遗骸群,统称“亮岛人”,他们是台湾少数民族原住民的祖先。经基因鉴定,他们与大陆一些少数民族存有共同的遗传血缘关系,如下图中的亮岛人分别来自中国大陆东南地区与西南地区。






中国大陆南部的少数民族与台湾少数民族在相貌及语言、信仰、社会形态、生活方式、传统工艺等文化特质上,都遗留相同或相似的文化及习俗。
―――摘自熊子杰《你不知道的台湾》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在历史上的名称,并概括历代中央政府对台湾行使主权的史实。(6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台湾两次回归大陆的原因,并结合村料二、三,分析台湾走向回归的必然性。(5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其主题。(2分)
3.(2019宿迁市 21.)(7分)当今世界,开放融通的潮流滚滚向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为高云鹏画作《玄奘取经回长安图》

(1)图中的“经”取自何处?同一朝代应邀六次东渡日本传授佛法,最终成功的高僧是谁?
材料二:《乾隆御制诗》中有“间年外城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说:“彼等以为苟不如此,则恐外人之交际频繁,又碍于安谧,而各界人等之服从上命,以维持皇威于不坠,乃中国政府唯一不易之格言。”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2)据材料一、二,分析从唐朝到清朝前期,中国对外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材料三: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兴建经济特区成为一个重大突破。经过30多年的发展,深圳从只有“一条街道、一盏红绿灯、一个小公园”的小镇,迅速崛起成为一座现代化大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摘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3)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哪次会议上?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不得摘抄材料原文)。
4.(2019淮安 26.)(6分)美丽的淮安是我们的家乡,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结合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老子雕像 河下古镇 沈坤状元府 明祖陵
(1)老子雕像坐落于洪泽老子山镇。老子是春秋时期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到了战国时期,
我国形成了怎样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
(2)河下古镇位于淮安区西北隅,见证了大运河的兴衰。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历史作用。
(3)沈坤是淮安历史上第一位状元。“状元”的产生与我国古代哪一选官制度直接相关?(4)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伟大贡献,堪称世界航海史上壮举的是什么事件?
5.(2019娄底55 .)(14分)我国古代历朝历代在国家治理方面各有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 图2
图3


材料二 公元前127年,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宋朝初,宋太祖吸取了唐朝中期以来的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选用文官到地方任知府、知州等职,代替节度使管理地方政事,用以压制武将的权力。同时,文官可以担任统兵的将帅,武将却往往只是副帅,受文官的监督和管束,因此,宋代文官的地位和待遇都高于武将。
——斯摘编自岳麓版书社七年级《中国历史》下册
材料四
大事年表
时间 事件
1653年 顺治帝赐予西藏佛教首领达赖五世金册、 金印和“达赖喇嘛”封号
17世纪后期 康熙帝三次亲征,平定蒙古族准喝尔叛乱势力
1713年 康熙帝册封西藏另一位佛教首領“班禅额尔德尼”封号
1727年 设置驻藏大臣,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18世纪中期 乾隆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设置伊犁将军管辖新疆地区
1793年 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
(1)观察材料一,图1反映了秦朝的什么地方管理制度?图2、图3分别反映秦朝采取的什么措施? (3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皇帝”颁布此法令的原因。(2分)
(3)材料三中,“唐朝中期以来地方节度使权力过大的历史教训”主要是指什么?为此,宋太祖采取了什么政策? (3 分)
(4)根据材料四,归纳清朝对边疆地区管理的主要方式。它们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4分)(5)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国家治理的总体特点。(2分)
6.(2019金华 义乌 丽水 22.)(10分)民族团结,民心所向,国家统一,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辖彰显主权
地区 朝代 机构
新疆 西汉 设置 ① ,总管西域事务,保护往来商旅
西藏 元朝 设立 ② ,负责藏族地区的行政
台湾 元朝 设置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
清朝 设置 ③ ,隶属福建省
材料二 文物见证历史

图1 汉 霍去病墓 图2 文成公主入吐蕃壁画

图3 明长城 图4 清 须弥福寿之庙
(1)写出材料一中①②③的内容。(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我国古代推动民族融合的不同方式。(2分)
(3)综合上述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用相关的史实加以论证。(5分)
(温馨提示:本小题分层给分,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9年中考历史真题分类汇编
七下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D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B A D A D C A C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B D C C C A D C
二.材料题
1.(2019怀化34 .)【答案】
(1)北宋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2)航海事业。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3)蔡伦。
2.(2019南平32 .)【答案】
(1)名称:夷洲;流求。(答出其中一点1分,满分2分)
史实:南宋朝廷在澎湖戍兵防守,建制上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元朝在澎湖设立巡检司;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1885年清政府在台湾建省。(答出其中一点1分,满分
4分)
(2)原因: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抗日战争的胜利。(答出其中一点1分,满分2分)
必然性:台湾与大陆历史相承、地理相连、血脉相通、文化相同或相似。(3分。答出其中三点即可)
(3)主题: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统一是历史发展的趋势。(2分。答出其中一点即可)
3.(2019宿迁市21 .)【答案】
(1)天竺(印度)。鉴真。
(2)变化:由对外开放逐步变成闭关锁国。影响:闭关政策使中国失掉了对外贸易的主动权,阻碍了手工业的进步和发展。清政府闭关锁国,与世隔绝,既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也未能适时地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因此,闭关锁国政策更大程度上导致了中国近代落后挨打的局面。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上。作用:有利于吸收侨资、外资和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4.(2019淮安26 .)【答案】
(1)道家;诸子百家的局面形成百家争鸣。
(2)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中央集权;
(3)科举制。
(4)郑和下西洋。
5.(2019娄底55 .)【答案】
(1)郡县制、统一货币、统一文字。
(2)王国对中央的威胁很大。
(3)安史之乱、重文轻武。
(4)武力平叛、册封宗教领袖、设置管理机构等;巩固边疆,维护国家统一。
(5)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维护国家统一。
6.(2019金华 义乌 丽水 22.)【答案】
(1)①西域都护府;②宣政院;台湾府。
(2)武力征服与和平交往。
(3)本题为分层賦分。观点示例:
观点1:有效的边疆治理能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观点2:正确的政策有利于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
观点3: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一类:《论语》《老子》《墨子》
第二类:《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第三类:《齐民要术》《天工开物》 ①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