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教案13《凸透镜 》青岛版(五年制)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下册科学说课教案13《凸透镜 》青岛版(五年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五四制)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19 13:09: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凸透镜》说课稿
教材:青岛版小学科学
实验器材: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瓶子、激光灯
手电筒等。
实验改进要点:本课借助凸透镜成像规律演示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学生实验操作简单、方便,实验效果明显。
实验原理:凸透镜具有放大、聚光、成像的作用。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图像就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图像就大。
尊敬的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是济宁高新区第四小学的科学教师盛建华。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青岛版小学四年级科学下册第13课《凸透镜》。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活动准备、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七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凸透镜》这一课是第三单元“光与我们的生活”的经典课程,是在学生认识平面镜,理解彩虹形成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同时,本课的学习又为下一课《照相机与眼睛》奠定基础。本课从观察放大镜入手,首先完成放大镜到凸透镜名称的变化,再以探究凸透镜有什么作用为主要内容,引导学生探究凸透镜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从而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学情分析
知识经验:四年级的学生对放大镜比较熟悉,很多学生熟知放大镜的放大作用,部分男生对放大镜的其他作用也有所了解,但大部分学生很少认真观察放大镜,对放大镜的作用未曾全面思考和把握。
心理认知特点:四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对比较直观感性的东西感兴趣,喜欢动手操作,通过做来表达;在教师的指导下,能从具体的观察、比较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具有一定的合作学习的经验,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看法。
困难与障碍:学生归纳概括的能力差,总结出凸透镜的特点和作用需要老师的适时引导、帮助。
三、说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为突出科学课“回归生活探究生活”及“趣味性原则”这一要求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凸透镜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过程与方法?
能够发现和提出问题,用简单的实验器材进行操作验证并做好实验记录。能够与他人进行交流、探讨发现的问题和自己的想法,体验到实验的乐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喜欢探究和发现周围的事物,从中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具有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知道凸透镜的作用,了解成像
规。教学难点是: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四、活动准备:
放大镜、蜡烛、火柴、纸屏、支架、透明的瓶子、激光灯手电筒等。
五、教法和学法:
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分组教学
本着学生为主体,体现探究性和趣味性的原则。本节课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小组探究合作学习法、演示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法是:“自主探究学习法。”让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从“我要玩”变成“我要研究“,引导学生玩中学,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兴趣。
六、教学过程:
整个教学过程我以“玩”为主线,从玩“水”开始,引起学生兴趣,再通过“玩放大镜”到“玩凸透镜”再到“玩蜡烛成像”几个环节,让学生的兴趣逐步提高,研究逐步提升,从而顺其自然地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整个教学过程安排了四个环节。?
(一)导入新课
在上课开始,我引导学生通过“滴水看字”、“通过瓶子看画报”两个小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进而引导学生把思路宽展到放大镜放大现象,进而引出本节课要研究的主题凸透镜。?
(二)科学探究
为了能够让学生由易到难,掌握重点,攻破难点,我安排了三个实验过程。
第一个实验过程是:玩一玩放大镜
1、了解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出凸透镜的概念。这个环节让学生观察自己面前桌子的放大镜。引导学生通过看、摸、小组交流的合作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 “玩”出放大镜的镜片特点:“中间厚、边缘薄、透明”。2、指名结合实物说出放大镜各部分的名称。
3.小结:放大镜分镜框、镜片、镜柄。
4.师生总结:像放大镜这样,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凸透镜,放大镜和老花眼镜都是凸透镜。(板书课题:13凸透镜)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通过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第二个实验过程是:自由玩凸透镜?
1、玩出凸透镜的放大和聚光作用。这个环节还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玩”,玩出花样。
(1)让学生用放大镜看书上的字,有什么发现?
(2)学生讨论交流,并汇报。
(3)总结:凸透镜有放大的作用。(师板书放大)
2、(1)组织学生拿着凸透镜、火柴和直尺到室外阳光强的地方玩凸透镜。(一部分学生用凸透镜自由玩,一部分学生不用凸透镜,直接将火柴放到阳光下晒,然后再交换做实验)教师要巡回指导,如凸透镜面要和阳光垂直,调节镜面到火柴头的距离使光斑最小最亮,手拿放大镜不要晃动等。也可让学生边玩边研究怎样玩才能达到以上几个要求。
(注意:不要用激光灯照射眼睛,不要用凸透镜看太阳,否则会灼伤眼睛。)
(2)各组汇报实验现象。(学生一般会回答:①火柴头被点燃了。②蚂蚁、小虫被晒死了。③纸被烧冒烟了,纸被烧出一个小洞。)
(3)师生小结:凸透镜能使光线会聚成一个亮点,在这个点上集中了太阳的光和热,温度很高,所以能使火柴燃烧。(师板书聚光)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养成观察、思考、团结协作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第三个实验过程是:实验探究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这个过程由老师指导方法。(1)师:通过以上研究,我们知道了凸透镜有聚光和放大作用,除此之外,还有什么作用呢?请同学们利用桌面的器材进行探究吧!
(注意:注意安全,小心蜡烛烫伤。)
(1)学生根据实验器材,分组讨论实验方案。
(2)师生提出实验注意事项。
(3)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凸透镜有成像的作用。
3、进一步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引导学生自行设计实验研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最后提供给学生下面表格,让学生边实验边填写。
附表格:
凸透镜的位置
像的特点
填倒或正
填大或小
凸透镜距纸屏近,距蜡烛远时
?
?
凸透镜距纸屏远,距蜡烛近时
?
?
(2)学生分组实验并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3)提问:①凸透镜成像是什么样的?(倒立的、缩小或放大的)
②怎样做能使图像清晰?(移动蜡烛、凸透镜或纸屏)
③成像的大小变化有什么规律?(学生讨论)
3.小结凸透镜成像的大小变化规律: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大,图像就小;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比凸透镜到纸屏的距离小,图像就大。
(三)生活应用
师展示有关凸透镜的图片、视频、实物等,组织学生搜集其他透镜的知识。了解凸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拓展延伸
为什么同一条鱼,两个人看到的大小却不同呢?
七、板书设计:
13.凸透镜?
凸透镜的作用:聚光、放大、成像。?
实验教学效果评价:
本次教学活动突出体现了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本,开放教学、注重思维引领的教学思想。主要表现在:
1.教学准备上具有很强的开放性和全员性。科学探究活动需要教师周密的课前教学准备,任课教师能够科学准备两套不同层次的研究材料;能够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及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难点,引领学生探究。
2.教学设计上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和灵活性。整个活动设计以“玩”为起点,以“有思考的玩”为主线,通过一系列的“发现一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和感悟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感受深层思考、解决疑难带来的愉悦体验,很有成效。
3.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多边互动和生成。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够简洁、理性、风趣的引领学生在玩中、在探究中渐入学习佳境,呈现出了多边互动、合作探究的学习现场,同时,教师能够准确把握生成性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