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分、秒,测量
1.让学生学会对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知识的整理和复习。
2.通过对知识的错题分析,落实知识的查缺补漏。
3.通过知识的归类整理,掌握解题方法,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4.沟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使用工具的技能。
5.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长度、质量、时间单位的信心。
【重点】
将学过的知识整理、归纳成知识图并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难点】
让学生体会时间单位和质量单位的大小和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考点1 计算经过的时间
一、回顾整理。
师:我们学过了时、分、秒。关于时间的知识,你知道哪些?
预设 生1:分针指向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生2:时针指过了几,就是几时,分针过了几个大格,就是几个5分。
生3:1时=60分,1分=60秒。
师:如何求某一段经过的时间。
预设 生1:当题目直接告诉了我们开始的时刻和结束的时刻,我们可以用结束时刻减去开始时刻,就是经过的时间。
生2:如果题目的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是以钟面来展现的,又正好经过了几个大格,可以用经过的大格数乘5。
生3:如果经过的时间较短,我们可以用续数法数出经过的时间。
……
二、例题讲练。
青青每天的作息时间如下表所示:
起床
吃早饭
上午课
开始
吃完中
午饭
下午课
开始
6:30
7:45
8:10
12:10
2:15
(1)青青从起床到吃早饭,中间有多长的准备时间?
(2)青青从吃完中午饭到上课,中间可以休息多长时间?
[分析] 青青起床的时间是6时30分,吃早饭的时间是7时45分,因为6时30分距离7时是30分,再加上45分为75分,也就是1小时15分,所以青青从起床到吃早饭的准备时间为1小时15分钟;青青吃完中午饭的时间为12时10分,下午课开始的时间为2时15分,从12时10分到2时10分是2小时,再加上5分就是2小时5分钟,所以青青中午休息时间为2小时5分钟。
[解答] (1)青青从起床到吃早饭,中间有1小时15分钟的准备时间。
(2)青青中午的休息时间为2小时5分钟。
考点2 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一、回顾整理。
1.师生回顾。
(1)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毫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厘米等于10毫米,想几厘米就是几个10毫米,也就是几十毫米。
(2) 当我们要把以厘米为单位的长度换算成以分米为单位的长度时,我们根据10厘米等于1分米,想几十厘米里面有几个10厘米,也就是几分米。
(3)米和千米的进率是1000,由千米化成米时,是几千米就有几个1000米,反之亦然。
2.长度单位的关系式。
①进率是10。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0分米=1米 10厘米=1分米 10毫米=1厘米
②进率是100。
1米=100厘米 1分米=100毫米 100厘米=1米 100毫米=1分米
③进率是1000。
1千米=1000米 1000米=1千米
3.小技巧。
换算长度单位时,把大单位换成小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添加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添几个0);把小单位换成大单位就在数字的末尾去掉0(关系式中有几个0,就去掉几个0)。
二、例题讲练。
把下面的数量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2米 420厘米 4分米 500毫米
[分析] 通过观察发现这几个数量的单位名称都不相同,要先统一单位,根据数量的特点统一成分米比较好。2米=20分米 420厘米=42分米 500毫米=5分米。
[解答] 420厘米>2米>500毫米>4分米
考点3 千克和吨之间的换算
一、回顾整理。
1.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时,通常要用到质量单位 。
在生活中,称比较轻的物品的质量,可以用克作单位;称一般物品的质量,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或大宗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吨作单位。
2.小技巧。
在“吨”与“千克”的换算中,把吨换算成千克,是在数字的末尾加上3个0;把千克换算成吨,是在数字的末尾去掉3个0。
3.相邻两个质量单位的进率是1000。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000千克= 1吨 1000克=1千克
二、例题讲练。
水果店运进一批苹果和梨,苹果有875千克,比梨少250千克,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合多少吨?
[分析] 要求这批水果一共有多少千克,必须要知道苹果和梨各有多少千克,题目中没有直接告诉梨的质量,所以应该先求出梨的质量,再把两种水果的质量相加得到总质量,最后把单位千克化成吨。
[解答] 875+250=1125(千克) 1125+875=2000(千克) 2000千克=2吨
答:这批水果一共有2000千克,合2吨。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时、分、秒,测量
1时=60分 1厘米=10毫米
1分=60秒 1分米=10厘米
经过的时间 1千米=1000米
1吨=1000千克
由于这节课的教学设计的重点突出,所以在教学中也是紧扣考点,层次清楚,知识梳理比较全面。总结做得比较成功的地方有如下几点:(1)重视知识的整理。每个环节都是让学生对这一个考点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体系。(2)重视有针对性的设置训练,让学生通过有效的训练巩固所学的知识。(3)通过交流,让学生取长补短,进一步掌握知识。
由于考点讲解用了过多的时间,使得随堂练习有些同学没有完成。
回顾这个教学过程的前松后紧的情况,以后的教学设计,可以在认识钟表及时分的换算的教学上让学生简单回顾,不予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