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湖》教案及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蒙古风土人情及民歌音调风格,激发我们队家乡的赞美与热爱,并有感情地演唱《大雁湖》。
2、将歌曲进行改编和创作,并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和自学的方法学会歌曲,并启发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用不同的速度、力度、节拍进行表演。
2、对“啊哈嗬”节奏的准确把握。
3、改编歌词。
教学过程 :
1、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首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舞蹈的视频我们一起来看看,你能看出是哪里的舞蹈吗?(播放蒙古族的舞蹈)
生:是蒙古的
师:非常好,你看完了这段蒙古的舞蹈,你喜欢里面哪些动作呢?
生:(边做边回答)[来源:学&科&网Z&X&X&K]
师:大家做的这些动作啊基本上所有的蒙古舞中都会用到,那么我们也一起来试着学学这些动作,首先我们来模仿大雁在天空展翅飞翔,我们一起伸开我们的双臂,动作要舒展些大气一些,恩,不错身子在往下仰一些。好,我们再做做挤羊奶的动作。
2、寓教于乐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那茫茫的大草原和能歌善舞的蒙古人民一起欢歌起舞吧!下面我们就来欣赏蒙古的民歌《大雁湖》,听一听这首歌给你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
生:感觉这个大雁湖很美,很想去哪里走走。
师:没错,那里山美、水美、人更美,那里的人民热情好客,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他们为我们献上了这一曲悠扬动听的歌曲《大雁湖》,大家知道吗大雁湖在唐古拉山附近,那里草肥水美,栖息着很多很多珍禽异鸟,大雁湖也在那里安家落户,让我们再次静静聆听歌中唱到什么。
生:回答
师:这首歌描绘了大雁湖美丽的湖光山色,那么大家听了两遍,你觉得这首歌的情绪是怎么样的呢?
生:温柔的、抒情的
师:你真棒,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把这首温柔的抒情的《大雁湖》学会了,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哼唱一下。
师:大家在跟唱的时候是不是哪里比较难跟上的?、
生“好风光啊哈嗬”和“在绿水”这里比较难唱
师:没错,这个地方的确比较难唱,草原上的宽广和博大赋予了蒙古人民粗犷豪迈的性格,他们的歌曲都是跌宕起伏,跨度非常大,先听老师把这里示范一遍,大家可以无声的跟唱把握一下节奏。(示范)
师:大家一起再次试试看吧
3、创造表现
师:嗯,很聪明,这么快就学会了,那我们就把整首歌整体的来一遍吧。
师:大家呢,歌曲都能唱下来了,但是老师觉得好像缺少点什么。大家想想当看到这么一望无垠的草原和勤劳善良的蒙古人民子啊愉快而忙绿的生活时,你心中会涌动一种什么样的情愫呢?当耳边响起这悦耳的音乐时,你又会用什么样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呢?
生:甜美的、抒情的、赞美的情感
师: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能从你们的歌声中体现吗?
生:能
师:那么我倒要竖起耳朵仔细听听了,我们跟着音乐再来一遍怎么样?
(跟音乐有感情演唱)
师:嗯,现在的感觉就对了,蒙古人民擅长摔跤、骑马和射箭,能不能把这些体育运动都唱到音乐中呢,我们大家一起开动脑筋,自己作一回作词家来改编一下歌词。
完美结课
师:老师看到大家在这节课中有这么多得收获,不仅自己学了一些蒙古舞蹈的动作,还学会了那里的民歌,还开动了脑筋自己做了一回小小作词家,老师非常的开心,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祖国各地走走看看,领略那里的大好河山,去了解各国民族的特色,去欣赏那里的文化,今天我们的课就到此结束,同学们再见!
教学反思
《大雁湖》是一首蒙古族民歌,曲调优美抒情、悠扬动听,富于歌唱性。歌曲中通过对美丽的大雁湖景、物的描写,抒发了人们热爱家乡的真切感受。歌曲为2/4拍,是由四个乐句组成的一段体结构。
因为本课所学的歌曲是蒙古族民歌,这节课我以游览内蒙古风景“大雁湖”为主线,引导学生逐步了解蒙古族风俗人情、音乐及舞蹈,在短短四十分钟的课堂里,让学生感受到本节课的情感主题----爱家乡。
一开始我就播放以《大雁湖》歌曲伴奏为背景音乐、表现蒙古族人民风俗习惯和大雁湖美丽的自然风光图片的幻灯片,让学生在温馨氛围中了解蒙古族及感受本节课所要学习的音乐。同时以“大雁湖”为原型,在黑板上画出一个湖泊,要求学生能通过自己在课堂上的认真学习,用自己认真的学习态度和所学到的知道来灌溉土壤,让它开出繁花朵朵,使这个了无生机的湖泊变得和歌曲中的《大雁湖》一样,引来美丽的鸟儿。把单调的课堂评价变成了一幅实实在在的风景画,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评价中来,并能在评价中感受到美的存在。
本首歌曲结构短小,内涵深刻,感情真挚,但因为有切分节奏的反复运用与出现,使歌曲曲调委婉,并不能让学生朗朗上口。所以在读歌词的环节中,我把带有衬词的“光啊哈嗬”这两小节提出来着重指导。从一路的朗读歌词到词曲演唱,孩子们始终被美妙的歌曲本身所吸引着。末了,为了让学生能更深入的了解蒙古风情,我加入了蒙古舞蹈基本动作的学习。在学习之前,我先告诉学生,蒙古舞蹈的动作大多来源于日常生活,然后展示几个舞蹈动作,让学生来猜舞蹈动作的出处,这样的一种互动,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参与和学习的欲望,他们十分愿意接受。虽说四年级的孩子显然不再像低段的学生那般放得开,有了害羞的情愫,但我始终觉得,只要讲台上的老师也真正放开了自己,音乐的氛围是可以传染的,如同今天这堂课,他们能随着音乐,合着拍子大方地舒展着自己的身体,我看他们律动得一点都不比我拘谨,反而很快活很意犹未尽。最后的拓展部分我由蒙古族人民介绍美景“大雁湖”,引出我们介绍我们的家乡----夷陵区,聆听并轻声哼唱《这是一个好地方》,渗透“爱家乡”的情感主题。
这节课学生和我都很尽兴,上的十分的顺利与流畅。但是,在指导歌曲难点“光啊哈嗬”这两小节节奏时,我重点只引导学生读出了节奏,但这两小节的旋律在音高上还有一个大跨度的大跳,我却没有更深一步的加入旋律的演唱,所以到最后,很多学生都没能用准确的音准唱好这首歌曲,这也是这节课最大的失误。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把歌曲深度的挖掘,歌曲细节的处理,做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让我的课堂不仅要充满欢歌笑舞,更重要的是能让学生在有限的课堂里高效率的汲取音乐营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