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数学 6.1.1 图形放大和缩小 表格式教案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数学 6.1.1 图形放大和缩小 表格式教案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0.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1 12:39: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放大和缩小
课型:新授课
授课教师:
教材与学情分析
单元主题图从整体上呈现了本单元要学习的内容,引发学生的认识需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驱力。
例1感受图形的放大或缩小,领会相似图形的特征;例2教学在方格纸上按要求把图形放大或缩小,能画出图形的相似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理解放大与缩小的含义,能在方格纸上按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或缩小。
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认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以及把图形放大或缩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积极参加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体会图形的相似,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放大和缩小。
教学难点
会画放大和缩小的图。
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情境导入法?
预习作业
调查:生活中有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课前准备
放大镜、答题纸、多媒体?
教学板块
课 堂 预 设
课堂记录及原因分析
第一版块:
情景导入
?
第二版块:
探索求知
?
第三版块:
深化认知
?
?
?
?
?
?
?
?
第四版块:
总结收获
?
一、引入:
师:同学们,看老师手中拿的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
师:你们每个小组也有一个这样的放大镜,拿出来试一试。你有什么发现?
生:把字放大、图片变大了……
师:的确,放大镜能够把文字或者图片放大。(板书“放大”)老师这有一张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看,中国长城闻名世界。想一想,我们在照相时是把实际的景物怎么样?
生:缩小。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放大与缩小。(板书“放大与缩小)
二、新授:
1、师:谁能来说一说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
生:放大镜、复印机、投影、老花镜……
师:老师这也有一些放大与缩小的现象,一起看一看。(幻灯片)
在深圳有一个世界微窗景观,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它们的美景。
2、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准备的小棒,分别用3根、6根、9根摆成三个等边三角形。
学生自由摆交流成果
② ③
师:观察上面的三个三角形,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
生1:这三个三角形都是等边三角形
生2:第二个三角形的边长是第一个三角形边长的2倍。
师:我们就说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2倍后得到第二个图形。还可以说第二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2后得到第一个图形。(一起说,注重学生理解)
师:第一个三角形和第三个三角形比较,可以怎么说?(同桌互相说一说。)
生:第一个图形的边长放大到原来的3倍后得到第三个图形。还可以说第三个图形的边长缩小到原来的1/3后得到第一个图形。
3、在方格纸上按要求画出图形:
(1)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放大到原来的2倍。


放大后的长是:3×2=6(个)格
放大后的宽是:2×2=4(个)格
(2)把下面长方形的各边缩小到原来的2分之1
先让学生自己算出缩小后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三、巩固练习:
1、把下面的图形在方格纸上扩大3倍


2、把下面的图形在方格纸上缩小到原来的1/2


3、试一试
四、作业:练一练。

板书设计
?
教学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