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数学 3.9 平均数 教案 浙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年级上册数学 3.9 平均数 教案 浙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08-21 12:4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数》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平均数是统计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我们所讲的平均数一般是指算术平均数,也就是一组数据的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力求做到以下两点:
1.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
在移多补少的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观察,为学习用计算方法求平均数打下坚实的基础。
2.多向互动,注重合作与交流。
学习本课时的过程中,创设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形式,在合作与交流中完成知识的学习,让学生共同体会学习的成果,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目标:
1、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感受平均数的作用。
2、在活动的过程中了解求平均数是统计的一种方法,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3、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展台、课件等
教学过程 :
一、情景导入:
前不久咱班进行了一场连续颠球比赛,老师统计了甲队和乙队两队的成绩。
课件出示甲乙两队连续颠球成绩:
观察上面这两个表格,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设计意图:学生感受到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让学生从直接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二、新授:
(一)感受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
①观察甲队颠球成绩(3人),算总数
②记录乙队颠球成绩(3人),算总数
③老师加入总分少的一队,引导学生发现此时比较总数就不公平了,那有没有什么办法比呢?(平均数)。
(设计意图:让生初步感受引入平均数的必要性)
(二)自主探究求平均数的方法
学生独立思考想办法求甲队数据的平均数,完成后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
1、求和均分
学生汇报计算方法并列式
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平均数所表示的意义。
小结:我们给这种求出总数再除以份数得出平均数的方法,叫做求和均分。
2、移多补少
学生汇报移多补少的方法。
(预设:如果没有学生用这种移补的方法,教师可以这样引导:你能借助手中的原片通过移动原片的位置,来求出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吗?)
明确移、补的目的是什么?是使各个数据相同
起名“移多补少”
引导学生体会,无论通过移多补少,还是求和均分,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原来几个不同的数变得同样多,这样得到的数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进一步感受平均数与各数据之间的关系
观察这组数据中的各个数和平均数有什么关系?
生:汇报(平均数是几次“匀”出来的,这正是平均数的意义所在,代表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4、通过课本记数情境巩固知识
5、借助班级数学平均分和小孩在过河是否安全的情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同时渗透防溺水的安全常识。
6、说一说生活中的平均数
生:汇报 师举例并让学生说说图中平均数的含义
三、巩固练习
基础题:
练一练T1~T2
(设计意图: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化学生对平均数的认识,同时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所带来的快乐。)
拓展题:
1、甲筐有梨32千克,乙筐有梨38千克,丙、丁两筐共有梨50千克,平均每筐梨有多少千克?( )
(32+38+50)÷3
(32+38+50)÷4
2、一个书架上第一层放书32本,第二层放书和第三层共46本。平均每层放书多少本? ( )
26本
39本
拔高题:
乐乐数学、英语、语文三科成绩平均分是90分,数学89分,语文88分,问他的英语成绩是多少?
四、板书设计
平均数
求和均分
甲队:(6+7+8)÷3 总数÷总分数=平均数
=21÷3
=7(个)
乙队:(7+4+8+5)÷4
=24÷4
=6(个)
移多补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