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分数的再认识(一)
泉州市西隅中心小学 黄若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经历概括分数意义的过程,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
2、在具体的情境中,发展数感,体会分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体会分数的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表示多少的相对性,体会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教学准备:分数的再认识(一)微课视频、课件、学习单、卡纸、剪刀。
教学过程:
检查课前自学效果
1、四人小组根据学习单讨论自学情况,并在小组中质疑问难。
2、根据学习单反馈自学情况。(主要是谈收获和交流生活中的分数。)
3、讲评练习
(1)看图填数(设计本题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理解整体“1”.)
(2)、看一看,想一想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本题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同一个分数,整体“1”的数量不同,对应的部分量也不相同。从相对量的角度理解分数意义中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4、学习小结:下面老师把大家交流的知识梳理一下,1、分数的意义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就可以用分数表示。2、分母表示平均分成的份数,分子表示取出的份数。3、整体“1”既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或多组物体4、当整体“1”不相同时,同一个分数对应的数量就不相同。
5、出示课前收集到的疑惑,并交流。(质疑问难,充分让学生自己解决困惑)
活动(一):拼一拼,剪一剪。(小组合作)
1、四人小组每人拿出一张卡纸拼起来,说说每一种颜色各占整幅图形的几分之几?(直接交流)
2、小组合作拼一幅图,使红色纸占整幅图形的,可以怎么拼?可以剪一剪再拼。(贴在黑板上)
3、每人拿出一张卡纸并剪下整张卡纸的四分之一,想一想每人剪下的面积大小一样吗?(贴在黑板上)。
(这三个动手实践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活动中合作交流,体验分数的意义,特别是第三题,学生剪出来的四分之一的形状不同,但让学生思考,面积一样吗?真正让学生理解虽然形状不同,但同一个整体的四分之一大小是一样的,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活动小结:刚才的拼剪活动,同学们通过合作交流很好地完成任务,运用分数的意义解决了实际问题。
活动(二)辨一辨,说一说
1、为了帮助灾区人民,奇思捐献了零花钱的,妙想捐献了零花钱的,妙想捐的钱一定比奇思多吗?请说明理由。
小结:通过这道题目,你明白了什么?(未知整体1,只看分数不能确定对应数量的大小。)
(本题结合“捐零花钱”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的相对性)
四、出示数轴(板书)(对分数认识的提升,让学生认识到分数也是数的一种,也有大小,而不单纯是部分的与整体关系的表示形式。)
刚才我们一直在研究分数,这是什么?(数轴)以0为分界点,左边是负数,右边是正数。数轴上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数,越往右边越大,你能在数轴上找到的位置吗?大家估一估,大概在什么地方?能准确地把它表示出来吗?看来每一个分数都能在数轴上找到它的位置.分数也是数这个大家族的一员,但它又有自己特殊的意义,同时与小数的联系也有密切的联系。
五、练一练(机动)
1、
2、 3、
4、 5、
全课总结。
1、根据板书总结学到的知识:(1)、分数的意义是把整体“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1份或几份的数,叫分数。(2)、整体“1”的量相同,同一个分数的对应量也一定相同,即使形状不同。(3)、整体“1”的量不同,同一个分数的对应量也不同。(4)、不知道整体“1”的量,无法确定分数对应量的大小。(5)、分数也可以表示具体的数,有一定的大小,在数轴上也能找到它的位置。(以上的内容通过板书让学生自己总结)。
(学习方法的总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课前的自学,课堂的合作交流,很好地掌握了分数的意义及运用,以后每节课我们都可以用这样方法进行学习,只要同学们能主动认真地落实自学作业,相信我们的数学能力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下页附课前学习单:
分数的再认识(一)》学习单 姓名:
一、通过视频自学,你有什么收获?
二、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分数?请说一说它所表示的意义。
三、看一看,想一想并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
我的想法:
四、自学之后,你还有什么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