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灵活的超链接
教材分析
《灵活的超链接》一课选自浙江摄影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小学五年级下。本课教学内容是演示文稿内容制作的最后阶段,也是关键内容。对演示文稿的相应对象进行超链接设置,可以使演讲更富有变化,便于浏览、操作。
在PowerPoint中有两种设置超链接的方法:设置超链接、使用动作按钮。这两种方法都比较常用,而且操作简单易学。因此,本课的内容从这两方面来呈现。
学情分析
教学面向的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该学段的学生通过第二单元《我的数字名片》的学习,已经掌握了PowerPoint的基本操作。同时,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制作出内容较完整的演示文稿,为“设置超链接”的学习做了有力的铺垫。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超链接的定义、功能,掌握超级链接的一般设置实现简单交互的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文本和图片设置超链接,掌握超级链接的一般设置方法;通过幻灯片间的跳转设置,掌握动作按钮的操作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完善演示文稿,提高构思设计的严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挑战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超链接和动作的设置。
教学难点:合理设置超链接和动作。
教学准备
(一)超链接设置操作视频制作,发表班级云空间日志,并布置学生进行学习。
已经设置好各种超链接的示例演示文稿。
围绕“圆明新园”准备三个不同主题的未做超链接设置的演示文稿。
通过《问卷网》准备一份“学生自我检测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游戏激趣,明确主题
教师出示用演示文稿制作的“数字按钮抽奖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玩个抽奖游戏,请同学上来随机选取屏幕中的数字,看看你的运气如何。
生1:选“1”
这时,幻灯片跳转至---恭喜你,获得能量棒一根!(伴随着文字配音)
生2:选“3”
这时,幻灯片跳转至—很遗憾,谢谢你的参与!(伴随着文字配音)
生3:选“6”
这时,幻灯片跳转至—恭喜你,获特等奖!(伴随着文字配音)
教师小结:同学们,刚刚的小游戏好玩吗?(学生回答:……)那你们知道,老师的小游戏是利用演示文稿的什么功能制作的吗?(学生回答:……)是的,像老师的演示文稿这样,能够实现幻灯片之间任意跳转的,叫“超链接”。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这“灵活的超链接”。(板书)
设计意图:教学开始,通过轻松的小游戏,让学生感受超链接的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引出今天学习的主题。本环节设计,做到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明确任务,合作实践
师:课前,老师已经在“教育云空间-班级日志”中,给大家布置了自学任务,大家学得都很认真,但效果究竟如何呢,就用这堂课来检验检验吧。没有学好的同学也别慌,在课堂上,还有时间给大家,边学边操作,看不明白的地方多看几遍,或者求助同学和老师。
通过前两节课的努力,我们已经完成了“圆明新园”宣传演示文稿的制作,为了让演示文稿演讲起来更加精彩,我们还得为它设置“超链接”。
下面,请看大屏幕中的任务一:
1.请给“圆明新园”演示文稿中的目录页文本(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设置超链接。
2.为目录页中文本旁边的小图片设置超链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学习、自主探索,操作设置超链接。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在巡视中,发现共性问题,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由学生上教师机演示解决。
设计意图:“圆明新园”是离我校最近的旅游景区,学生很熟悉,学生能通过自己的所学为“圆明新园”宣传出力,对学生来说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是身边的事实。安排学生在课堂外进行自主学习,回到课堂实践操作,流出更多体验的时间,使操作技能更扎实。但,教师在巡视中要特别注意基础较弱的学生,还有及时收集学生操作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例如,文字的选定、链接错误、不能返回等,及时面向全体同学出示问题,请同学们自己解决问题。教师应做到学生会的决不轻易出手“帮助”,以锻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布置任务二:
在幻灯片“新圆明园”、“新长春园”、“新绮春园”、“新畅春园”中,设置“返回”动作按钮。
学生继续完成任务二,教师巡视指导,请完成得好又快的学生,上教师机边讲解边演示操作,分享操作方法。
教师小结:以上,我们操作的任务一和任务二,分别使用了“超链接”和“动作按钮”两种方法来实现演示文稿的跳转。有没有人发现这两种方法的区别呢?(生回答:……)是的,它们看起来很相近,但还是有一点区别,通过“动作按钮”设置的超链接,还可以实现鼠标悬停的方式跳转到所链接的幻灯片中。稍后,大家再去体验一番。
设计意图:“动作按钮设置”是超链接的另一种方法,给出明确的任务,让学生跟着任务的节奏进行学习操作。教学任务始终围绕教材主题,在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其中起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经验,主动来讲解演示,锻炼学生的操作和表达能力,重视学生之间的经验传授。
(三)运用新知,完善作品
师:请同学们打开“主题练习”文件夹,老师在这里给大家提供了三个不同主题的演示文稿,同学们可以选择一个你所感兴趣的主题演示文稿,运用今天掌握的知识,按照上面的提示,完善作品吧,一会儿我们要进行展示。
学生完善作品,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设计意图:在这一环节里,学生可以试着给图片设置超链接。这样的设计不仅可以巩固、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同时色彩丰富、个性鲜明的演示文稿,给学生带来视觉享受,并能对相关知识拓展、延伸,提高学生综合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展示作品,师生互评
学生展示自己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所选择的主题。
师生互评,提出意见或建议。
预设:有的学生在一张幻灯片中设置了多个超链接,播放时顺序被打乱。
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很正常的,这时,及时引导学生,超链接的设置是为了让幻灯片之间的切换更自然、舒适,但要注意超链接的设置不是越多越好,要根据演示文稿的内容需要,进行合理设置。
设计意图:这里采用的是“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点评”的三评方式,学生在互评过程中,互相欣赏,互相借鉴,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五)自我检测,总结所学
师:请同学们打开“班级云空间”-“自我检测表”问卷链接,进行填写,快速提交。
生:打开链接,提交问卷。
师:本节课,我们通过实践操作,学会给演示文稿设置超链接,其实,在Word文档中、网页中等,都有超链接的设置,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自己去了解。同学们,下课!
设计意图: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制作了一份问卷表,由同学们如实填写,用于分析学生学习掌握情况,也作为课后总结反思的参考。同时,在填表过程中,学生又一次地加深了对本课知识的掌握。
教学反思
尝试采用“翻转课堂”的形式开展本课的教学工作,这是我的新尝试,也是亮点所在。主要借助于“教育云空间”这个平台,将录制的微课,放在“班级空间”中进行展示,做到课外和学生进行有效交流。通过微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发现,比上课自己讲授要更有效,原因在于,视频可以在课前提前学习,在课上也能边学边操作,可以反复地看,使那些反应慢的学生也能跟上来,同时,课堂上少了许多讲授时间,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有效操作。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任务驱动学生完成课堂实践,有节奏,有效率地进行学习。最后,我还利用“问卷网”制作了一份简单而能反应学生学习情况的“学生自查问卷”,让学生在填写时认识到自己的掌握情况,让老师在课后更清楚自己的教学效果,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提高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