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我看》教学设计+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5《我看》教学设计+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9 15:11:27

文档简介

5 《我看》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一个现代诗歌鉴赏单元,五篇课文异彩纷呈。前四首诗歌或寄托革命者的伟大抱负,或抒发对祖国的无限挚爱,或表现绵绵不尽的浓重乡愁,或悼念亡友颂一曲爱的悲歌,表现出一种深沉和凝重;而《我看》则奏响自然的乐章,挥斥着青春的张力和生命的勃发。该诗理解起来并不容易,应抓住诵读的环节,结合诗歌描绘的意象及作者情感的流动,层层展开,进而品读体会情感和诗的美。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诗歌的音韵美。
2. 赏析重点语段,领悟诗歌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揣摩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预习提示】
1.日积月累
(1)作者简介
穆旦(1918—1977),原名查良铮,曾用笔名梁真,祖籍浙江省海宁市袁花镇,出生于天津。诗人、翻译家。穆旦将西欧现代主义和中国诗歌传统结合起来,诗歌富于象征寓意和心灵思辨,是“九叶诗派”的代表性诗人。
(2)写作背景
选自《穆旦诗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第2版)。《我看》是穆旦在西南联大初期创作的诗歌作品。这首诗创作于1938年滇南小城蒙自,作者年仅20岁。
(3)积累字词(读准字音,理解词语)
2.边读边悟
(1)这是一首与什么内容相关的诗歌?
(2)你最喜欢的诗句有哪一些?为什么?请在文中划出这些句子。
(3)这首诗和以往所学诗歌有什么相似点?
3.学贵有疑
作者在诗中寄寓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介绍作者:他曾求学清华,毕业于西南联大;他投笔从戎,二十四岁参加过抗日远征军,是少数从野人山走出来的战士之一;他被喻为“中国现代诗歌的开拓者”;即使在抗日战场上,他诗篇依然有着强烈的抒情风格——他就是著名诗人穆旦。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青春的他的青春的诗篇——《我看》。
(二)初读课文,品味音韵之美
1.指导学生朗读诗歌。
教师展示朗读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词语之间的停顿;(2)朗读的节奏要缓急适当;(3)注意朗读的语气、语调;(4)注意词语的重读;(5)读出情感。
师生以第一节为例,尝试划分全诗朗读节奏。
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
悄悄揉过/丰润的/青草,
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
也许远水/荡起了/一片/绿潮
让学生有感情地一起朗诵这节诗,注意体现朗读要求,教师进行评价。
组推荐学生深情朗诵其余诗节,教师逐一点评。然后集体朗诵全诗,体会诗歌韵味。小组内成员展示:读出节奏,诵出真情。
2.品味诗歌的音韵之美
(1)请同学们说一说朗诵这首诗时的感受是什么?
(2)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产生这种感受的原因。
小组进行讨论探究,归纳总结上述问题的看法,并进行抢答展示。
预设:
(1)抑扬顿挫,激情澎湃,曲调优美,琅琅上口。
(2)示例一:因为押韵。第一诗节韵脚是“草”和“潮”, 第一诗节韵脚是“草”“潮”, 第二诗节韵脚是“里”和“地”, 第三诗节韵脚是“画”和“发”, 第四诗节韵脚是“息”和“逸”, 第五诗节韵脚是“游”和“流”。押韵使得诗歌具有音韵美。
示例二:因为诗歌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诗歌前两节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第三节两个“哦”字重复;第四节两个“去吧”重复。回环往复,反复吟哦,既有音韵美,也有结构美。
教师小结:因为押韵及反复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得诗歌(尤其是前两段)的可诵读性,音乐性非常强。连续四个“我看”,不断重复,获得了一种旋律的美感,同时也有前后照应的结构美。作者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点的,重韵律与节奏,语言清新,并且在内在与自然相通这一点上达到了一致和谐。因而,诗歌给人一种古典诗歌的音韵之美。明白了这一点儿,让我们再齐读一遍诗歌,进一步体会诗歌的音韵之美。
(三)品读课文,感受意境之美
1.诗歌前两个诗节,描写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个怎样的意境?
学生讨论,用精炼的词语概括。
预设:描写了春风、青草、飞鸟、晴空、流云、大地等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绮丽、优美、生气勃勃的美丽图画。
2.请同学们思考:作者为什么要开篇描写这幅优美的画卷?
学生小组讨论后展示。
预设:作者运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通过写景,来烘托个渲染自己的美好情感,为后文抒情奠定基调。
(四)研读课文,鉴赏情感之美
1.诗歌三四两节分别出现了“你”字,结合全诗,试分析这里的“你”字指代什么?
各小组讨论,然后展示各小组结论。
预设:这两节的“你”指“大自然”和“充满生机的万物”。
2.诗句含义理解
(1)试分析诗句“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的含义。
学生探究并作答。
预设:诗人指出尽管自己曾将忧伤烦恼向自然倾吐,但大自然并未因其而黯淡衰颓,依然充满生机和活力,“丰润”“勃发”。
(2)如何理解“远古的哲人怀着热望,曾向你舒出咏赞的叹息”?
预设:古往今来那些伟大的文学家、艺术家,怀着对大自然无比热爱的情感,用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例如诗歌、绘画。
3.研读第五节,思考:作者在这里因自然的激发而生出怎样的愿望?是通过哪些词语体现出来的?
预设:愿望是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过自由自在、热烈奔放的生活。通过“飞奔”“坦荡地漫游”“歌唱”“流盼”“摇曳”等词语表现出来。
4.结合时代背景,思考作者心中为什么有“忧戚”和“哀愁”?
预设:这首诗写于1938年,日本帝国主义已全面侵华,中华民族陷入民族危急时刻,诗人心中充满着对祖国的忧虑。但困境之下,作者并没有低落、悲伤和绝望。他的心灵仍保有着年轻人的朝气与活力,对自然保有一份人之初的纯真赞美。
(五)主题小结
诗人以春日夕照图的描绘开篇,讴歌了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大自然,继以歌颂大自然对自己和远古哲人情感的包容接纳,表达了自己和大自然融为一体,自由自在、热烈奔放的生活的愿望。
(六)拓展延伸
诵读穆旦的另一首诗《春》,体会作者诗中流淌着的激越的诗情。

附:板书设计
我看
意象
穆旦其人其文 意境之美
修辞

可读性、音乐性 与自然融为一体
音韵之美 情感之美
押韵 反复 自由奔放的生活









《我看》分层作业
一、基础巩固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飘逸(yì) 谐奏(xié) 飞奔(bèn) B.红晕(yùn)摇曳(yè)忧戚(qì)
C.丰润(rùn)袒荡(tǎn) 揉过(róu) D.勃发(bé)枉然(wǎnɡ)漫游(màn)
2.依次选用句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我看一阵向晚的春风/悄悄 (拂过/揉过)丰润的青草/我看它们低首又低首/也许远水 (荡起/漾起)了一片绿潮。
(2)我看飞鸟平展着翅翼/静静 (升入/吸入)深远的晴空里/我看流云慢慢地红晕/无意沉醉了 (凝望/凝思)它的大地。
A. 揉过 荡起 升入 凝思 B. 拂过 漾起 升入 凝思
C. 拂过 漾起 吸入 凝望 D. 揉过 荡起 吸入 凝望
3.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格
(1)去吧,去吧,哦生命的飞奔,叫天风挽你坦荡地漫游。
(2)让欢笑和哀愁洒向我心里,像季节燃起花朵又把它吹熄。
(3)哦,逝去的多少欢乐和忧戚,我枉然在你的心胸里描画!
二、思考探究
4.结合诗歌前两节内容,展开联想与想象,有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作者所塑造的意境。
5.以夏日事物为意象,以“生命”为话题,借景抒情,写一段文字。(不少于100字)



参考答案
1.B 2.D 3. (1)反复、拟人(2)比喻(3)拟人 4.(略)5.(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