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6张PPT。第2节 昼夜与四季第7章 地月系 HS版 七年级上B答案显示习题链接BADBBABBAABBDDDAABB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A;(23.5°N,30°E)
(2)②;昼长夜短
(3)秋分;南极地区(1)自西向东;如图所示
(2)夏至;秋季
(3)昼<夜;C;23.5°S
(4)C1.地球表面产生昼夜交替现象主要是因为( )
A.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
B.地球的自转
C.地球的公转
D.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有一个夹角B2.我国某学校的天文小组正午时观测太阳,此时人的影子位
于人的( )
A.正北 B.正南 C.正东 D.正西A3.我们把中午太阳升得高、白昼时间较长的季节称为(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B4.造成二十四节气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B5.玲玲和贝贝在争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问题,其中正确的是
( )
A.方向不同
B.公转和自转周期相同
C.都围绕太阳转
D.公转形成四季,自转导致昼夜更替D6.在某一地区,当地面上的竿影最短时,太阳的高度角为
( )
A.最大 B.最小 C.90° D.0°A7.一根竹竿插在北极点,那么正午时它的竿影的方向是
( )
A.东 B.南 C.西 D.北B8.下列不属于使地球上出现四季更替现象的原因是( )
A.地球的地轴与公转轨道斜交成66.5°角
B.地球自西向东绕地轴自转
C.地球的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D.地球斜着身子自西向东绕太阳公转B9.我国某地有一口井,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
该地的纬度和该天日期搭配正确的是( )
A.23.5°N 夏至日 B.66.5°N 冬至日
C.0° 冬至日 D.23.5°S 冬至日【点拨】由题干“我国某地”“每年只有1天有阳光直射井底的现象”可知此地处于北半球,当太阳光直射北半球的北回归线(23.5°N)时,是在夏至日这天。故选A。【答案】A10.居住在某地的人从未感受过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图中该
地处于( )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A11.下列日期中,杭州白昼最长的是( )
A.6月1日 B.7月1日
C.8月1日 D.12月22日B12.一位在太空遨游的宇航员骄傲地对爸爸说:“我已经绕
地球转了20圈了。”爸爸笑着回答:“我围绕太阳转
了60圈了,还准备再转二三十圈呢!”爸爸说此话时
的年龄是( )
A.30岁 B.60岁 C.82岁 D.无法判断【点拨】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宇航员爸爸跟随地球绕太阳转了60圈,也就是他爸爸的年龄是60岁。【答案】B13.在地球上,一年中的每天正午日影总是朝北的地区是
( )
A.赤道至北极圈 B.北回归线至北极圈
C.北回归线至北极 D.赤道至北极【点拨】地球在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太阳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也随之有规律地变化。“物体的影子始终朝北”说明太阳的直射点总会在其南面,那么此点应在北回归线以北的位置。故选B。【答案】B14.【中考·海南】2017年1月27日(除夕)22时,全球华人同步
参与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法国巴黎的华人同时参与则
是当地时间14时,造成这种时间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A.四季的变化 B.月球公转
C.地球公转 D.地球自转【点拨】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除了昼夜交替之外,还有时间的差异。随着地球的自转(自西向东),同一纬度地区,东边的时间早于西边的时间,所以2017年1月27日(除夕)22时,全球华人同步参与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法国巴黎的华人同时参与则是当地时间14时。故选D。【答案】D15.我国首都所在地北京一年太阳光直射的次数是( )
A.0次 B.1次 C.2次 D.3次【点拨】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而北京不位于此纬度之间,所以没有太阳光直射的机会。故选A。A16.【2018·随州】今天(6月20日),我们参加中考。对于这一
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随州昼长夜短
B.此时正值随州的夏季
C.哈尔滨比随州早看到日出
D.广州比随州的昼更长【点拨】6月20日地球运行在春分日与夏至日之间,接近夏至日。此时湖北随州处于夏季,昼长夜短;广州比随州的昼更短;哈尔滨比随州早看到日出。故选D。【答案】D17.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
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是( )
A.太阳西升东落
B.没有昼夜交替
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
D.没有四季交替【点拨】因为当地轴倾斜时,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不断移动。地轴不倾斜,而是同公转轨道面垂直,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就始终在赤道上,同一地区就永远在一个季节中。【答案】D18.家住北京的小明同学分别绘制了教室的正午时刻在春季、
秋季、夏季、冬季某四天的入户光线示意图,正好是夏
季某一天的光照情形图的是( )A19.某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在校园用“立竿见影”的方法
测量当地正午日影长度。如图所示:P表示正午时分旗杆
在地面的影子,影子的长度随季节发生变化,其中,6月
22日影子缩短为零。M表示教学楼,OM垂直于OP。该
学校的地理位置很可能在(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点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北半球此时为夏至日,正午的太阳高度角最大,影子缩短为零。【答案】B20.竹竿影子的长度变化与天空中太阳的位置密切相关,家
住40°N的小明同学在春分日当天,测量竹竿影子的变
化,并在地面做好记录。下列判读正确的是( )
A.这一天竹竿的影子先变长再变短
B.图中丙箭头指向正北方向
C.这一天14点太阳升得最高
D.当地这一天太阳能直射头顶B21.读“某日太阳光照图”(图甲)和“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乙),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A、B两地一年中有阳光直射的是________,C
点的经纬度坐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中的地球光照图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处,这天
昆明的昼夜长短情况是____________。
(3)图乙中,当地球处于公转轨道③处时,北半球的节气
是________,此后三个月我国科考人员适合去
__________(填“南极地区”或“北极地区”)考察。A(23.5°N,30°E)②昼长夜短秋分南极地区【点拨】(1)图甲中A地位于赤道上,有太阳直射现象;B位于北极圈上,无太阳直射现象,C点的经纬度坐标为(23.5°N,30°E)。(2)图甲中所示北极圈以内全部是极昼现象,此图所示的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即对应图乙中的②处,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云南省昆明昼长夜短。(3)图乙中③是北半球的秋分日,此后三个月我国科考人员适合去南极地区考察,该季节是南极地区的暖季。22.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甲),“太阳光照图”(图乙),
回答下列问题。(1)地球公转的方向是__________。请在甲图中的短弧线
上加上箭头,正确表示地球公转的方向。
(2)甲图中A代表的节气是___________。当地球运动到图
中B时,你学校所在地应该是___________(填季节)。自西向东如图所示夏至秋季(3)当地球光照出现乙图情况时,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是
________(填“昼=夜”“昼<夜”或“昼>夜”)。
此时刚好是地球公转至甲图中的________处,这一天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____。
(4)2019年底中国长征五号火箭将完成嫦娥五号任务,带
回月球样本。这是自1976年以来,首次尝试月球返回
任务。此时地球大致运行在公转轨道上的________附
近。昼<夜C23.5°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