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曹刿论战》十年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曹刿论战》十年中考试题汇编(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9-08-19 18:17: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曹刿论战》十年中考试题汇编
2019年
(2019·佳木斯市)(8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那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又何间焉    ②阡陌   
(2)翻译下列语句。
①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3)甲乙两文各有一句话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请找出来,写在下面。
答案:
(1)①参与 ②田间小路。
(2)①(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 ②袁安听说以后,怀疑这不是真的,暗地里派人前往观察。
(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鲁恭为中牟令)重德化,不任刑罚。

(2019·北部湾区)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①,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①(遍)也有版本写作“偏”。
13.下列句子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齐师伐我 伐薪烧炭南山中
B.忠之属也有 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遂逐齐师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D.公问其故 温故而知新
B(A中“伐”前者为“攻打”,后者为“砍伐”;B中“属”,二者均为“类”之意;C中“师”,前者为“军队”,后者为“老师”;D中“故”,前者为“原因”,后者为“旧的”。)
14.下列句子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以塞忠谏之路也
B.战则请从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公与之乘 何陋之有
D.吾视其辙乱 其真不知马也
B(A中“C ”前者为“凭”,后者为“以致”;B中“则”,二者均为“就”之意;C中“之”,前者为代词,指“曹刿”,后者为句式倒装的标志;D中“其”,前者为“他们的”,后者为表强调的语气词。)
15.下列对文章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通过写曹刿对战争的论述以及弱鲁战胜强齐的战例,表现了曹刿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和军事上的卓越才能。
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这两句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获得民心,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C.本文刻画人物精炼传神,如“公将鼓之”“公将驰之”仅八个字就把鲁庄公急于求成、轻率寡谋的特点刻画出来。
D.本文紧扣“论战”,详写曹刿言论,而一概不提战争的经过,这样的剪裁,详略得当,叙事清楚,有力地突出了中心。
D(不是一概不提,而是略写)
16.把第I卷文言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位高禄厚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2)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

(2019·衡阳市)古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D ) (2 分)
A.①又何间焉 ②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①忠之属也 ②属引凄异
C.①战则请从 ②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D.①故逐之 ②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解析】A.参与/夹;B.这一类/连接;C.请/请教;D.所以。故选D。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2 分)
A.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①可以一成 ②以君之力
C.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D.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解析】A.代词/无意;B.凭借;C.在/比;D.承接/却,转折。故选B。
13.用现代双悟写出下面甸子的意思。(4分)
(1)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大大小小不同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判。
(2)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耗尽了。
【解析】考查文言文重点句子的翻译,且是课本原句,几无技术含量,只要听老师话认真训练了,都轻而易举。
1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2分)
A“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曹刿“请见“的原因,显示了他的自信。
B本文记叙了战争的全过程,充分地显示了曹刿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军事指挥上的杰出才能。
C.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D.全文紧扣“论战”来写,对曹刿的论战写得详细,而战争经过写得简略,这充分表现了《左传》善于剪裁、言简意赅的特点。
【解析】B.课文长勺一战,只是显示了曹刿的政治远见——他知道国君可以一战的根本是“取信于民”,并不体现他的远大抱负。不是一回事。
15.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本文简要分析鲁国取胜的原因。(2 分)
鲁国取胜的原因有: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解析】考查对全文内容的理解,由文章内容结合当时背景来看:鲁国能以弱胜强,重要原因就是①鲁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正义战争;②鲁庄公能取信于民,得到人民的支持;③有曹刿战场审时度势的正确指挥。

(2019·吉林省)阅读下面文章,完成9-13题。(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请写出一个出自本文的成语: 。(1分)
10.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焉/间不容发 B.望其旗靡/所向披靡
C.公将鼓之/锣鼓喧天 D.小信未孚/信手拈来
11.对“齐师伐我”一事,曹与“乡人”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

12.阅读第二段,从曹刿简短的话语中,你能感受到当时怎样的战斗形势?(2分)

13.本文借曹刿之口,揭示了战争中的哪些制胜之道?(3分)

答案:
一鼓作气
B
11.“乡人”漠不关心,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而曹刿则是主动参与,关心国事。
12.两军对垒,紧张的战斗形势。
13.①“取信于民”的战略思想;②善于抓住战机;③谨慎而又果断的战术思想。

2018年
(2018·安徽省)【三】 (15 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日:“小惠未稿,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左传》)
【乙】长勺之役,曹刿问所以战于庄公。公曰:“余听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断之。”对曰:“是则可矣。知夫苟中心图民①,智虽弗及,必将至焉。”
(节选自《国语》)
【注】①中心图民:内心为百姓考虑。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5分)
⑴又何间焉 间: ⑵小惠未徧 徧:
⑶必以信 信: ⑷必以情断之 之:
⑸智虽弗及 及:
1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是则可矣。

17.【甲】【乙】两段文字刻两人物主要运用了 描写,【甲】在写作手法上还使用了 。(2分)
18.长勺之战最终鲁国大胜,请结合选段简要分析取胜的原因。(4分)


【答案】[三](15分)
15.(5分)⑴参与 ⑵通“遍”,遍及,普遍 ⑶实情 ⑷代指案件、案情 ⑸够,达到(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
16.(4分)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⑵这就能(开)战了。(每句2分,意思对即可)
17.(2分)对话(语言);对比(每空1分,意思对即可)
18.(4分)①鲁庄公任人唯贤 ②曹刿的远见卓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长勺之战,曹刿向鲁庄公问(与齐国)作战依靠的是什么,庄公说:“我处理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查,一定凭实情裁决。“曹刿回答说:”这就能战了,如能衷心地为人民利益考虑,智能即使有不够的地方,也必定将达到目的。”

(2018·梧州市)课内文言文阅读(10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神弗福也 福:福气
  B.小信未孚 孚:为人所信服
  C.虽不能察 察:明察
  D.夫大国,难测也 测:揣测,估计
  1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何以战 以伤先帝之明
  B.再而衰,三而竭 广起,夺而杀尉
  C.公将鼓之 陈胜佐之
  D.公问其故 安陵君其许寡人
  1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剪裁别具匠心,围绕“论战”,详写曹刿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略写战争的过程,突出曹刿的“远谋”。
  B.文章巧妙运用了对比,如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家卫国的热情.
  C.文章语言十分精炼,如写齐军,仅用“齐人三鼓”四字就表现出他们依仗数量上的优势急切取胜的心理。
  D.文章内容前后照应,如“肉食者鄙”与“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公问其故”等相照应,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
第Ⅱ卷(92分)
  15.把上文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答案】12.A【解析】福,(名词)形容词做动词“保佑”。
  13.B【解析】两个而,都表承接关系。
  14.D【解析】表明鲁庄公是一个昏君,分析不正确。
  15.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
  ⑵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

(2018·绥化市)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11-14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2分)
  ⑴肉食者鄙 ( ) ⑵神弗福也 ( )
  12.翻译下面的句子。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3.下列加点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1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对此,你有何评价?(2分)


  【答案】(一)阅读文言文《曹刿论战》选段,回答11-14题。(8分)
  11.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⑵赐福,保佑。
  评分说明:(2分)每小题各1分。
  12.(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仗。
  评分说明:(2分)译句语言完整流畅即可。
  13.D(狱,案件/监狱;牺牲,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为正义事业而献出生命;交通,交错相通/交通运输、邮电事业的总称)
  评分说明:(2分)“反”的古今义相同。
  14.示例:我赞赏刿的做法。“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虽然他为一介布衣非“肉食者”,但他高度的爱国精神和主人翁的责任感,促使他积极参政参战,最后协助庄公战胜强敌。这种以天下为己任,参政议政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说明:(2分)围绕“爱国”或“责任感”(1分),语意连贯(1分)。

(2018·怀化市)文言文阅读(17分)
【甲】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
子鱼论战
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宋人既②成列,楚人未既济③。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公曰:“不可。”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公伤股,门官⑥歼焉。国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伤⑦,不禽⑧二毛⑨。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⑩也。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
【注释】①宋公:宋襄公。泓:泓水,河流。②既:尽,全部。③济:这里指渡过泓水。④司马:统帅军队的高级长官,此指子鱼。⑤陈:同“阵”,此处意为摆好阵势。⑥门官:国军的卫士。⑦重(chóng)伤:这里指不对受伤的敌人再次攻击。⑧禽:同“擒”⑨二毛:头发花白的人。⑩阻隘:这里指险要的地势。?亡国之余:亡国者的后代。
12.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⑴牺牲玉帛 ⑵肉食者鄙
⑶门官歼焉 ⑷公伤股
13.请用“/”给下面句子标出朗读停顿(指标一处)。(2分)
宋 公 及 楚 人 战 于 泓
1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⑵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15.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3分)
⑴【甲】文中曹刿“请见”的原因是“ ”,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 ”。
⑵【乙】文中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 ”。
16.你觉得造成两场战争不同结局的原因分别是什么?(4分)


【答案】12.答案: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猪牛羊等;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歼:被杀死;股:大腿。
13.答案:宋公及楚人/战于泓
14.答案: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后士兵的勇气就消耗完了。⑵对方人多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
15.答案: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⑵及其未既济或既济而未成列
16.答案:长勺之战鲁庄公取信于民且善于听取曹刿的建议,战争中善于抓住战机,因此取胜;(2分)泓水之战宋公不能听取子鱼的意见,以“君子道德”之义作战,妇人之仁,固执己见,不能抓住战机,因此失败。(2分)
【参考译文】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阵势以后,宋军采才去进攻楚军,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宋国人都责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去杀死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人。”

2017年
(2017·重庆A卷)
【重庆市A卷】二、(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15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1]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2]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注】[1][2]鄂版教材为句号。
9.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4分)
⑴又何间焉( ) ⑵小惠未徧( )
⑶小大之狱( ) ⑷故克之 ( )
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1.下面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表现了曹刿作为一介平民对国家高度的责任感。
B.本文第二段运用对比,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
C.本文在剪裁上别居匠心,详写论战,略写作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
D.在曹刿心目中,土兵的勇猛无畏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先决条件。
12.阅读以下链接材料,并结合选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4分)
【链接】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用只善于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


【答案】9.(4分)⑴参与⑵通“遍”,遍及⑶案件⑷战胜
10.(4分)①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②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时士气就减弱了,到第三次击鼓时士气已经枯竭了。(每一句扣1分,扣完为止)
11.(3分)D
12.(4分)要求:说出在两个文本中的依据(2分)。结论合理:如善于听取意见,善于用人,遇事谨慎冷静等(2分)。示例:庄公善于听取意见,取得了胜利。赵王不听劝告导致作战失败,因此我们要善于听取他人意见。

(2017·白银市)阅读【甲】【乙】两文,完成17-20题。(12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民弗从也。”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补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日:“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日:“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鲍叔牙闻鲁侯引兵而来,乃严阵以待。庄公亦列阵相持。鲍叔牙因乾时①得胜,:有轻鲁之心,下令击鼓进兵,先陷者重赏。庄公闻鼓声震地,亦教鸣鼓对敌。曹刿止之日:“齐鼓方锐,宜静以待之。”传令军中:“有敢喧哗者斩。”齐兵来冲鲁阵,阵如铁桶,不能冲动,只得退后。少顷,对阵鼓声又震,鲁军寂如不闻,齐师又退。鲍叔牙曰:“鲁怯战耳。再鼓之,必走。曹刿又闻鼓响,谓庄公日:“败齐此其时矣,可速鼓之!”论鲁是初次鸣鼓,论齐已是第三通鼓了。齐兵见鲁兵两次不动,以为不战,都不在意了。谁知鼓声一起,突然而来,刀砍箭射,势如疾雷不及掩耳,杀得齐兵七零八落,大败而奔。庄公欲行追逐,曹刿日:“未可也,臣当察之。乃下车,将齐兵列阵之处,周围看了一遍,复登车轼远望,良久日:“可追矣。”庄公乃驱车而进,追三十余里方还,所获辎重甲兵无算。
(选自《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注释】①乾时:春秋时地名,在今山东青州。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4分)
⑴肉食者鄙 ( ) ⑵小惠未徧 ( )
⑶再鼓之,必走( ) ⑷势如疾雷不及掩耳( )
18.翻译【甲】文中的画线句。(3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9.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对长勺之战给予很高的评价,说鲁国“采取了‘敌疲我打’的方针,打胜了齐军,造成中国战争史中弱军战胜强军的有名战例”。【甲】文中曹刿的哪句话体现了“‘敌疲我打’的方针”?(2分)


20.【甲】【乙】两文都写了齐鲁长勺之战,在详略安排上有什么不同?(3分)


【答案】17.(4分)⑴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⑵通“遍”,遍及、普遍⑶击鼓进军⑷快,急速
18.(3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判断。
19.(2分)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答“彼竭我盈,故克之”亦可)
20.(3分)【甲】文详写战前和战后的论战,(1分)略写战争过程;(1分)【乙】文详写战争过程。(1分)

(2017·常州市)阅读两个文言选段,完成7-10题。(共13分)

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偏。”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日:“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既克,公问其故。对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选自《曹刿论战》)

周武王克殷,封姬姓于巴,爵之,建都江州,为南土诸侯之首。周之季世①,巴国有乱。将军蔓子性行刚烈,晓畅军事,夙夜筹谋。遂请师于楚,许以三城。楚王终救巴,蔓子亦身披坚执锐。巴国既宁,楚使请城。蔓子曰:“借楚之威,克弭②祸难,诚许楚王城,然巴土不可分。宁死,将吾头往谢之,城不可得也!”乃自刎以死国,以头授楚使。楚王叹日:“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乃以上卿之礼葬其头。巴国葬其身,亦以上卿礼。
(摘自《华阳国志》,有删改)

【注】①季世:末代。②弭:平息,消除。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牺牲玉帛:
⑵齐师败绩:
⑶夙夜筹谋:
⑷楚使请城:
⑸乃自刎以死国:
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两个句子的意思。(5分)l
⑴彼竭我盈,故克之

⑵使吾得臣若蔓子,用城何为!

9.乙文中楚王为何要“以上卿之礼”来厚葬巴蔓子将军?(2分)


10.对两个选段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着力运用精彩的对话描写来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主题和表现人物性格。
B.乙文主要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从侧面来刻画巴蔓子这一感人形象的。
C.甲、乙两文都略写战争过程,甲文是为了突出曹刿的谋略与机智,而乙文则是为了突出楚国军队的勇猛与强大。
D.曹刿的“肉食者鄙”、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陈胜的“举大计”与诸葛亮的“兴复汉室”都表达了“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答案】7.⑴祭祀用的猪牛羊等。⑵军队溃败。⑶日夜。⑷请求兑现承诺的城池。⑸为国而死。
解析:此题考查对文言字词含义的理解和把握。前两小题是课内部分,相对简单。后三题是课外内容。“夙夜”可联系《出师表》中的“夙夜忧叹”,而“死国”可联系《陈涉世家》中的“死国可乎”。
8.⑴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们。⑵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那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
解析:翻译时,要注意翻译的规则与技巧:⑴连猜带蒙,力争读懂;⑵逐字解释,用词慎重;⑶查漏补缺,句意要通;⑷注意句式,内外兼工。
9.巴蔓子为了国家的安危能够挺身而出,为了国家的完整能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保全,使楚王敬佩。
解析:本题主要是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只要将巴蔓子的特点概括出来即可。
10.A
解析:B项不是“通过描述楚王的言行”来刻画,而是对巴蔓子进行的正面描写。C项中乙文是为了刻画巴蔓子的人物形象。D项中巴蔓子的“自刎以死国”和诸葛亮的“兴复汉室”不能表达“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的悲愤之情。
【参考译文】【乙】周武王打败殷商后,把姬姓子弟分封在巴地,授予官职,在江州建都,成为南方诸侯的首领。周朝末年,巴国发生叛乱。将军蔓子性情刚毅勇猛,精通军事,日夜想办法平乱。于是向楚国请求军队支援,允诺给楚国三座城池。楚王最终救援了巴国,蔓子也亲自披上盔甲,拿起武器参战。巴国叛乱平定后,楚国的使者来要求兑现许诺的三座城池。蔓子说:“借助楚国的军力,消除我国的灾难,确实许诺给楚王城池,但巴国的土地不能分割。宁愿死,把我的头颅提给楚王谢罪,城池也不能给他。”于是自杀殉国,将头颅给了楚国的使者。楚王感叹说:“如果我能得到像蔓子这样的臣子,还要城池干吗!”于是用最尊贵的上卿丧礼的规格埋葬了他的头颅。巴国埋葬他的身躯,也用了上卿丧礼的规格。

(2017·淮安市)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7-11题。(20分)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刘备)率诸将自江南缘山截岭,军于夷道猇亭①。吴将皆欲迎击之。陆逊曰:“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②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且奖励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闲则是平原广野,当恐有焱音标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③于木石之间,徐制④其弊耳。”诸将不解,以为逊畏之,各怀愤恨。
……
闰月,逊将进攻汉军,诸将并曰:“攻备当在初,今乃令入五六百里,相守经七八月,其诸要害已固守,击之必无利矣。”逊曰:“备是猾虏⑤,更尝⑥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⑦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⑧,兵疲意沮,计不复生,犄⑨角此寇,正在今日。”乃攻一营,不利。逊曰:“吾已晓破之之术。”乃敕⑩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夷道猇(xiāo)亭:地名,在今湖北省宜都市西北。②纵:即使、纵然③罢:同“疲”,疲乏④制:掌握⑤猾虏:狡猾的家伙。⑥尝:经历⑦干:做⑧便:便利⑨犄(jī)角:分兵牵制或夹击敌人。⑩敕:命令。
7. 请用“/” 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2分)
吴将皆欲迎击之。
8.解释文中加点词语(4分)
⑴公将鼓之( ) ⑵彼竭我盈( )
⑶犹难尽克( ) ⑷诸将并曰( )
9.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⑵夫战,勇气也。


⑶其诸要害已固守。


10.请简要分析【甲】文为什么略写齐鲁两军战斗的经过。(4分)


11.曹刿与陆逊都战胜了强大的敌人,请结合选文内容,简要分析他们采取的方法有哪些共同之处。(4分)


【答案】7.(2分)吴将/皆欲迎击之。
8.(4分)⑴击鼓、击鼓进军⑵充满、旺盛、士气正旺盛⑶战胜、攻克⑷一起、都。
9.(6分)⑴(曹刿)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横木眺望齐军退败的情况。⑵打仗,是靠勇气的。⑶他们的各个险要的地方都已经巩固(或加强)了防守。
10.(4分)示例:⑴使文章详略得当,能够集中表现主要内容——对战争的分析评论;⑵后文学曹刿的集中论战,可以更好地突出曹刿的军事才干,表现他“远谋”。
11.(4分)避其锋芒(消磨的方锐气);及时出击

(2017·大连市)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⑴乃入见 ( )
⑵民弗从也( )
⑶忠之属也( )
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2分)


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2分)


【答案】6.(3分)⑴于是、就⑵顺从、听从⑶类
7.(2分)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以”译对1分,大意对1分)
8.(2分)⑴将乡人和曹刿对国事的态度作对比,突出了曹刿对国家的责任感。⑵将鲁庄公与曹刿对战前准备的认识作对比,突出了曹刿的“远谋”。(答出其一即可)

2016年
【2016年甘肃省天水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15-19题。(15分)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5.用“/”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2分)
⑴肉 食 者 谋 之 ⑵弗 敢 加 也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4分)
⑴小惠未徧( ) ⑵小信未孚( )
⑶公将鼓之( ) ⑷再而衰 ( )
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⑴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18.选文详略得当,详写 ,略写 ,这样安排,突出了曹刿的“远谋”。(2分)
19.鲁庄公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从选文可以看出,他身上也有不少值得肯定的地方。请找出一处作简要分析。(3分)

【答案】15.⑴肉食者/谋之 ⑵弗敢/加也
16.⑴“徧”通“遍”,普及的意思;⑵取得信任;⑶击鼓;⑷第二次。
17.⑴我看到他们车辙混乱,战旗倒掉,因此去追赶他们。⑵这是尽了忠于职分的事,可以凭借这打一仗。
18.战前和战后;战争过程。
19.能听取不同意见;能任用贤能;忠于值守,体贴下属;身先士卒,谦虚好学,不懂就问。例如:衣食所安,弗敢加也,必以分人——表明他体贴下属。

【2016年海南省】阅读《曹刿论战》,完成第11~14题。(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又何间(jiān)焉 B.牺牲玉帛(bó)
C.下视其辙(zhé) D.望其旗靡(mǐ)
1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⑴小大之狱( ) ⑵遂逐齐师 ( )
⑶公问其故( ) ⑷夫大国,难测也(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彼竭我盈,故克之。

14.选文第②段用了对比的手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回答。(2分)

【答案】11.(2分)A解析:jiàn
12.(4分)⑴案件 ⑵追赶(追击) ⑶原因(缘故) ⑷推测(估计)
评分标准:每小题1分。有错字、别字,该小题不给分。
13.(4分)示例:⑴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眼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给分点:肉食者鄙)⑵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给分点:竭 盈)评分标准:每题2分。给分点翻译正确给1分,表意通顺准确给1分。
14.(2分)以鲁庄公的“鄙”来衬托曹刿的“远谋”。评分标准:2分。意思相近即可,有欠缺酌情扣分。

【2016年湖南省娄底市】二、(一)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 B.惟长/堤一痕
C.是/非木柿?????? D.夫/大国难测也
1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小大之狱(案件)????? B.卒逢暴雨(通“猝”突然)
C.公将鼓之(代词、那件事)???? D.可以一战(介词,凭借)
12.下列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文三个自然段,分别写了战前、战中、战后三个阶段的有关情况,其中略写战前鲁国的政治准备。
B.“忠之属也,可以现一战”这话告诉我们:在曹刿看来,忠诚尽责的人,才可以获得民心,获得民心,是取得战胜齐军的政治保证。
C.从写法上说,选文第一段主要记述了庄公和曹刿的对话,叙述议论都有,曹刿的“战则请从”起了结束上段,开启下文的作用。
D.选文第三段中,通过庄公问曹刿“不可”“可矣”的道理和曹刿的“盈竭之论”“大小之论”“真假之论”,揭示了曹刿的战略思想和军事见解。
1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文语句的大意(6分)
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⑵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4.请你说说选文中哪些内容体现了“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曹刿的远谋表理在哪些地方。(5分)

【答案】10.B解析:“长堤”是一个词,不应分开。
11.C 解析:“公将鼓之”的“之”字不解释为代词,那件事,而应是音节助词,不译。
12.A 解析:应是详写战前,略写战中,战后。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13.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⑵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
14.⑴战前准备阶段,鲁庄公的三答,表明他寄战胜的希望于身边的臣子、神,而不是百姓。⑵战斗中,“公将鼓之”“公将驰之”,充分暴露了鲁庄公未察敌情,贸然进军、不懂军事。⑶战后,“既克,公问其故”战胜了还不知什么原因,再次暴露“鄙”。曹刿的“远谋”表现在:⑴战前三问。说明他明白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有远见。⑵战中能掌握将士心理,能观察敌情,把握战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2016年四川省雅安市】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 完成22-24 题。( 7 分)
十年春,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 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2.选出加点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肉食者谋之 陛下亦宜自谋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C.问:“何以战?” 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D.一鼓作气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23.选出加虚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 )(2分)
A.乃入见 问今是何世, 乃不知有汉
B.可以一战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C.战于长勺 客之美我者, 欲有求于我也。
D.登轼而望之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4.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3分)
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 必以分人。

【答案】22.(2分)A 解析:谋划B项,长远的/ 传得远,远播;C项,询问/请教;D项,振作/ 做、干。
23.⑵分 B 解析:介词,凭借。A项,于是、就/ 竟然; C项,在/ 对; D项,表承接或修饰/表并列
24.(3分)衣食这类用来养生的东西,(1分)我不敢独自享用,(分)一定把它分给别人(1分)

【2016年福建省泉州市】二、(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15分)
(甲)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乙)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丙)柯公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间为古田尉。时邻寇侵境,或曰:‘可以去乎?’焕曰:‘寇至则去,国谁与守?’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其家歼焉。帅府嘉其忠勇,立祠祀之。(《泉州府记》)
5.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还于旧都?? ? 所恶有甚于死者 B.忠之属也?? 子之听夫志
C.元贞间为古田尉?? 不足为外人道也 D.帅府嘉其忠勇? ? 稍稍宾客其父
6.解释加点词。(3分)
⑴北定中原 __________ ⑵小大之狱 _________ ⑶可以去乎____________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⑵遂率其民敌之,力不继而死

8.诸葛亮、曹刿、柯焕三人“忠”的内涵分别是什么?(3分)

【答案】5.(3分)D解析:A项,到/比;B项,这/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当/向。
6.(3分)⑴向北⑵案件⑶离开
7.(6分)⑴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故”“崩”“以大事”各0.5分)⑵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补主语, “敌”“力”各0.5分)
8.(3分)诸葛亮忠诚蜀汉,报先帝忠陛下;鲁庄公竭尽全力做好君主本分的事;柯焕誓死抗敌,为国为民。
【参考译文】柯焕,字德章,福建晋江人。元贞年间担任古田县尉。有一次邻近的敌兵侵扰古田县,有人问:“可以逃跑吗?”。柯焕说:“敌人来了就逃跑,国家谁来防守?” 柯焕于是他就率领他的民众抵抗敌人,终因实力不足战死,他的家人都被杀死了。元帅嘉奖他的忠诚与勇敢,建了一个祠堂纪念他。

【2016年湖北省襄阳市】三、(二)文言文比较阅读(10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虞公曰:“吾享祀丰洁①,神必据②我。”宫之奇对曰:“臣闻之,鬼神非人实亲,惟德是依。故《周书》曰:‘皇天无亲,惟德是辅。’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③,惟德繄④物。’如是,则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冯依⑤,将在德矣。若晋取虞⑥,而明德以荐馨香⑦,神其吐⑧之乎?”
弗听,许晋使。宫之奇以其族行⑨,曰:“虞不腊⑩矣,在此行也,晋不更举矣。”冬,晋灭虢。师还,馆于虞,遂袭虞,灭之,执虞公。
——节选自《宫之奇谏假道》
【注释】①享祀丰洁:享祀,祭祀的物品。丰洁,丰盛洁净。 ②据:保佑。 ③易物:改变祭品。 ④繄(yì):句中语气词。 ⑤冯依:依据。冯(pínɡ)同“凭”。 ⑥若晋取虞:晋,晋国。虞,虞国。下文中“虢”,读“Guó”,即虢国。 ⑦而明德以荐馨香:而以光明的德行作为芳香的祭品奉献神灵。 ⑧吐:指不食所祭之物。 ⑨以其族行:带领他的家族出走。 ⑩腊:岁终祭祀。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①其乡人曰 其: ②惟德是依 惟:
13.下列句中加点字意思或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
B.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C.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遂袭虞,灭之
D.可以一战 宫之奇以其族行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15.甲文中的庄公和乙文中的虞公都深信“神”能保佑自己的国家,甲文从“
”可知,乙文从“ ”可知(用原文作答)。(2分)
16.甲文中,曹刿认为“信”(取信于民)是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乙文中,宫之奇认为神佑国家的根本依凭是什么?说说是从哪里看出来的。(2分)

【答案】12.①他的 ②只(各1分,共2分)
13.D(2分)解析:凭借/带领。
14.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也一定要根据实情判断。(“狱”“虽”“察”“情”必须译出,少译、误译一点扣1分,共2分)
15.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吾享祀丰洁,神必据我。(每空1分,共2分)
16.“德”(或:“明德”“仁德”“重德”“重视仁德”等)(1分),是从宫之奇的话“鬼神非人实亲,惟德足依”看出来的(1分)。(共2分)

【2016年山东省滨州市】二、(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2~16题。(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太祖①比②征之③,一朝引军退,绣自追之。诩④谓绣曰:“不可追也,追必败。”绣不从,进兵交战,大败而还。诩谓绣曰:“促⑤更追之,更战必胜。”绣谢曰:“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诩曰:“兵势有变,亟⑥往必利。”绣信之,遂收散卒赴追,大战,果以胜还。
绣问诩曰:“绣以精兵追退军,而公曰必败;退以败卒击胜兵,而公曰必克。悉如公言,何其反而皆验也?”诩曰:“此易知耳。将军虽善用兵,非曹公敌⑦也。军虽新退,曹公必自断后;追兵虽精,将既不敌,彼士亦锐,故知必败。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已破将军,必轻军速进,纵⑧留诸将断后,诸将虽勇,亦非将军敌,故虽用败兵而战必胜也。”绣乃服。(选自陈寿《三国志》)
【注】①太祖:指曹操。②比:连续。③之:指张绣,东汉末年的军阀。④诩:贾诩,东汉末年著名的谋士。⑤促:赶快。⑥亟(ji):赶紧。⑦敌:对手。⑧纵:纵然。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B.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先帝不以臣卑鄙
C.绣谢曰 长跪而谢之
D.公问其故 故不为苟得也
13.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绣以精兵追诩军”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策之不以其道
D.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1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
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不用公言,以至于此,今已败,奈何复追?

16.从两文相关的论述看,【甲】文中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各是什么?你怎样评价【乙】文中的贾诩?(2分)

【答案】12.B解析:A项,参与/暗中;C项,目光短浅/身份低微;D项,原因/因此。
13.D解析:是“把”的意思。
14.曹公攻将军无失策∕力未尽而退∕必国内有故
15.⑴大大小小的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查清楚,也一定按照实情来处理。⑵(我)不听您的话,以至于到了这般地步。如今已经战败,为什么还要追击呢?
16.甲文: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抓住战争与反攻时机,彼竭我盈之时与辙乱旗靡之时。贾诩在作战中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知己知彼,果断做出判断。
【参考译文】曹操连续攻打张绣,一天早上带领军队撤退,张绣亲自追赶曹军。贾诩对张绣说:“不可以再追了,如果再追赶的话一定会被打败的。”张绣不听从(他的话),带领士兵和曹操交战,大败回去。贾诩对张绣说:“现在赶快再去追,再去交战一定可以胜利的。”张绣拒绝说:“刚才没有听您的话,落得此番田地。现在已经被打败了,再追又有什么用呢?”贾诩说:“战争形势有变化,赶快前往一定会取得胜利。”张绣相信了他,就收拾闲散的士兵追赶,大战后,果然胜利而归。
张绣问贾诩说:“我用精英的士兵和追赶他们撤退的军队,而你说一定会兵败;我撤退后用被打败的士兵去交战胜利的士兵,而你说一定会战胜他们。全部都真的如你所说的,可是为什么反过来的都灵验呢?”贾诩说:“这个很容易知道。将军虽然善于用兵,却并非能和曹操匹敌。军队虽然刚刚撤退,曹操一定会行军时走在最后面;追赶的士兵虽然是精英,将军虽然不凡,他们的士兵也很锐利,所以知道肯定是会失败的。曹操攻打将军没有失算,力气并未用尽就撤退了,一定是国内出现了重要的问题;已经打败了将军,一定率领了轻快的军队迅速行进,虽然留下众多将领行走在最后面,众多的将领虽然英勇,也仍然不是将军的对手,所以即使用打败的士兵交战也一定会胜利。”张绣因此很佩服贾诩。

【2016年四川省广安市】三、(三)文言文阅读(14分)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之拔逼阳,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下,而蓄养锐气,先备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yīng):春秋时晋国大将。②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③遽:迅速。
25.请用“/”为下面句子断句(标两处)。(2分)
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
2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⑴又何间焉 ( ) ⑵望其旗靡( )
⑶惟荀罃之拔逼阳( ) ⑷先备外援( )
2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孙仲谋之攻合肥 故克之
B.预料城之不能遽下 此何遽不为福乎
C.此善于用气者也 京中有善口技者
D.渐就衰竭之故 故克之
2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

2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2分)

【答案】25.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划正确一处得1分,共2分)
26.①参与;②倒下;③攻下;④准备。(每个1分,共4分)
27.C(2分)解析:A项,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代词,敌军;B项,迅速/怎么;D项,原因/因此。
28.①对于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我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会按诗情来处理。(2分)②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2分)
29.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共2分,答对2点得满分。)
【参考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2015年
【2015年广东省汕尾市】(一)课内文言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齐师伐我/伐竹取道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虽人有百手,手有百指,不能指其一端
D.既克,公问其故/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7.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4分)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8.从全文看,对鲁国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原因,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4分)
A.鲁庄公大敌当前,能礼贤下士,虚心纳谏。
B.鲁庄公懂得民心向背的重要性,能够取信于民,获得国人的支持。
C.鲁庄公在战场上能审时度势,把握好反攻和追击时机。
D.鲁庄公在作战中善于听取曹刿的意见,充分信任曹刿的军事才能。
【答案】6.B(4分)解析:A项,攻打/砍伐;C项,虚夸/施加;D项,原因/原来的。
7.做大官的人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关键词:“肉食者”“谋”“间”未译或错译,每处扣1分,语句不通顺扣1分)(4分)
8.D(4分)解析:此题疑似有误。

【2015年贵州省贵阳市】文段(三)文言文阅读(1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9.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4分)
⑴又何间焉( )  ⑵必以分人( )
⑶小惠未徧( )  ⑷牺牲玉帛( )
20.翻译句子。(2分)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1.下面对选文层次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C.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D.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22.选文中曹刿与鲁庄公围绕“①             ”(用原文回答)的论题进行了严肃的对话,他们的对话说明②             (用自己的话概括)是作战的先决条件。(4分)
【答案】19.⑴参与⑵拿,把⑶通“遍”,遍及,普遍⑷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每个1分)
20.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1.A(2分)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层次的把握,难度较大。阅读分析可知,①至⑤句是讲述曹刿请见的原因。⑥至?是讲请见的过程(战前准备)。回答本题时首先耍通读选段,把握内容,再根据理解准确划分层次。
22.①何以战②政治上取信于民(每空2分)

【2015年江苏省苏州市】阅读《曹刿论战》中的两段文字,完成9~10题。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 )(2分)
A.夫大国,难测也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岳阳楼记》)
B.齐师败绩 当余之从师也(《送东阳马生序》)
C.战于长勺 又留蚊于素帐中(《幼时记趣》)
D.惧有伏焉 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
10.“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表现了曹刿怎样的特点?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分)


【答案】9.C(2分)解析:A项,国家/国都;B项,军队/老师;D项,埋伏/佩服。
与鲁庄公的贸然下令比,曹刿先下车察看车辙和登高瞭望敌情,从细节观察,然后作判断发命令,最终取胜,表现了他认真细致,冷静谨慎,懂战术有谋略的特点。(4分)

【2015年四川省眉山市】二、课内文言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7.下列各组句子中,停顿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可/以一战 B.登轼/而望之
C.公问其/故 D.彼竭/我盈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何以(怎么)战 B.必以信(实情)
C.小大之狱(监狱) D.虽(虽然)不能察
9.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一句中足见乡人对“肉食者”和国事的冷漠态度。
  B.两个“未可”、两个“可以”展现了曹刿卓越的指挥才能,印证了“肉食者鄙”的观点。
C.选文第三段采用了顺叙的记叙方法,曹刿从道理上论述了战争取胜的原因。
  D.本文侧重写论战,突出曹刿“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后发制人”的主张。
10.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答案】7.C(2分)解析:公/问其故
8.B(2分)解析:诚实守信
9.C(2分)解析:案件
10.(6分)⑴那些居高位、享厚禄的人目光短浅,不能够深谋远虑。(采分点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各1分,共3分)⑵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以凭这个条件去打一仗,如果作战,就请让我跟着您去。(采分点:忠、可以、请从,每一个1分,共3分)

【2015年新疆乌鲁木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曹刿论战
《左传》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4分)
A.其乡人曰 其真不知马也
B.又何间焉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C.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D.公问其故 马无故亡而入胡
11.请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2.请联系上文,用自己的话说说曹刿这个物有哪些特点。(4分)

【答案】10.D(4分)解析:A项,他的/大概;B项,参与/暗中;C项,虚夸/施加。
11.(6分)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3分)⑵(这是)尽了职分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找仗。(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着去。(3分)
12.①有责任心、爱国;②洞察时政,深谋远略;③善于观察,把握战机;④沉稳冷静,机敏果断。(4分)

【2015年广东省茂名市】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8-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夫学者,所以求益耳。见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人疾之如仇敌,恶之如鸱枭。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选自南北朝·颜之推《颜氏家训》)
【注释】①夫:放在句首,表示将发议论。②所以:是为了。③鸱枭(chī xiāo):两种恶鸟,这是古人的看法。
8.下列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赐福,保佑)
C.凌忽长者,轻慢同列(轻视)
D.人疾之如仇敌(疾病)
9.下列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乃入见 见人读数十卷书
B.恶之如鸱枭 死亦我所恶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 人疾之如仇敌
D.虽不能察,必以情 如此以学自损
10.对两个文言语段的内容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甲】文第一段记述曹刿询问和批驳鲁庄公的看法,最后得出抓准战机是战争取胜的基本条件。
B.【乙】文告诉我们,学习要永不满足,做人要谦虚,千万不要傲气。
C.【乙】文“如此以学自损”中“此”指代的内容为“读数十卷书,便自高大,凌忽长者,轻慢同列。”
D.【甲】文通过语言描写表现了曹刿深谋与远见,【乙】文通过所谓读书人的行为表现,写出其鄙陋与短见。
16.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⑴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⑵如此以学自损,不如无学也。

【答案】7.C(2分)解析:“天下独绝”的“绝”意思是“绝妙的,少有的”,与“独”合并解释为:独一无二的,实际就是绝妙到极点,没有能比得上的意思;“俱绝”的“绝”是“消失、停止”的意思。
8.D(2分)解析:“人疾之”的“疾”是“厌恶”的意思。
9.B(2分)解析:A项“入见”的见是“朝见”意,“见人”的见是“看见、发现”意;B项都是“厌恶”意;C项前一个“之”是助词,的;后一个是代词,指读书人;D项前一个“以”是“按照”,后一个是“用”的意思。
10.A(2分)解析:基本条件是民心的向背。
16.(4分)⑴那些吃肉的大官们(当政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⑵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学习。(评分意见:⑴“肉食者”和“鄙”字1分,句意准确1分;⑵“如此”和“以”字1分,句意准确1分。)
【参考译文】说到学习这件事,本是为了求取知识的。常见世人才读数十卷书,便自高自大起来,冒犯长者,对同辈轻视傲慢。(以至于)别人怨恨他就像仇敌一样,厌恶他就像对恶鸟一样。像这样用学习到的东西来损害自己,还不如不要学习。

【2015年河南省】三、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15-18题。(共10分)
(一)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二)夫战,勇气也,再而衰,三而竭。国藩于此数语,常常体念。大约用兵无他巧妙,常存有余不尽之气而已。孙仲谋之攻合肥,受创于张辽;诸葛武侯之攻陈仓,受创于郝昭,皆初气过锐,渐就衰竭之故。惟荀罃①之拔②逼阳③,气已竭而复振;陆抗之拔西陵,预料城之不能遽④下,而蓄养锐气,先备⑤外援,以待内之自毙。此善于用气者也。
(节选自曾国藩《挺经》)
【注释】①荀罃:春秋时晋国大将。②拔:攻下。③逼阳:姓,古夷族一支。④遽:迅速。⑤备:准备。
1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专:独占。
B.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福:保佑。
C.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狱:过失。
D.望其旗靡,故逐之 靡:倒下。
16.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17.语段(一)的标题是后人另加的。后人为什么用“曹刿论战”而不用“长勺之战”作为标题?(2分)

18.用兵者应该怎样利用士气取胜?请结合语段(一)(二)的内容分条概括。(4分)

【答案】15.C(2分)解析:案件。
16.(齐国是)大国,很难预测(它的实情),(我)怕(他们)设有埋伏。(意思对即可。“伏”1分,大意1分。共2分)
17.语段(一)主要写的是曹刿对战争制胜之道的议论,表现了曹刿的“远谋”。(1分)而对长勺之战中双方的对峙交锋描述不多。(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8.①当敌人士气衰竭、我方士气高涨时要及时进攻。②要善于保存士气,不要“初气过锐”。③当士气衰竭时要设法振作士气。④当不能迅速取胜时,要善于蓄养锐气。(意思对即可。一条1分,共4分)
【参考译文】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勇气)就枯竭了。我对这几句话,经常思索玩味。大概用兵并无其它奥妙,经常保持锐气不可用尽就可以罢了。三国时,孙权攻打合肥,受挫于张辽;诸葛亮攻打陈仓,受挫于郝昭,两者失败都因起初气势太盛,过于锐不可当,渐渐就衰竭无力的缘故。只有荀罃攻克逼阳,士气衰竭而又重新振作;陆抗攻克西陵,事先预料难以迅速取胜,因而养精蓄锐,先安排好外援,等待城中敌人力尽自毙。这也是善于利用士气作战的人了。

【2015年湖北省鄂州市】(二)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11-15题。
【甲】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曹玮用兵
曹玮知镇戎军日①,尝出战小捷,虏兵②引去。玮侦虏兵去已远,乃驱所掠牛羊辎重③,缓驱而还,颇失部伍④。其下忧之,言于玮曰:“牛羊无用,徒縻⑤军。不若弃之,整众而归。”
玮不答,使人候。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玮愈缓,行得地利处,乃止以待之。虏军将至,迎使人谓之曰:“蕃军远来必甚疲,我不欲乘人之怠,请休憩士马,少选⑥决战。”虏方苦疲甚,皆欣然,严军歇良久。玮又使人谕之:“歇定可相驰矣。”于是各鼓军而进,一战大破虏师,遂弃牛羊而还。徐谓其下曰: “吾知虏已疲,故为贪利以诱之。
比其复来,几⑦行百里矣,若乘锐便战,犹有胜负。远行之人,若小憩,则足痹⑧不能立,人气亦阑⑨。吾以此取之。”
(选自沈括《梦溪笔谈》)
【注释】①知:主管。镇戎军:地名,今宁夏固原,宋时边地重镇。日:……的时候。②虏兵:敌军。③辎重:军用器械、粮草、营帐等的统称。④部伍:兵士的队伍行列。⑤縻(mí):束缚。⑥少选:一会儿。⑦几:接近。⑧痹:麻痹。⑨阑:残,尽。
11.给下面的句子加上标点符号(限加两处)。(2分)
虏 兵 去 数 十 里 闻 玮 利 牛 羊 而 师 不 整 遽 还 袭 之。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2分)
A.公将鼓之   不若弃之 B.可以一战  故为贪利以诱之
C.乃入见    乃止以待之 D.战于长勺   言于玮曰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4分)
⑴小惠未徧 ( ) ⑵神弗福也 ( )
⑶玮侦虏兵去已远( ) ⑷玮又使人谕之( )
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2分)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15.这两篇短文中,曹刿和曹玮都取得了战斗的胜利。从文中他们的相关论述看,甲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在政治上和军事上各是什么?乙文中战斗取得胜利的原因最关键的又是什么?( 3分)

【答案】11.虏兵去数十里,闻玮利牛羊而师不整,遽还袭之。(每个标点符号1分,共2分。)
12.C(2分)解析:A项,语气词,不译/代词,代牛羊;B项,凭借/来;D项,在/对。
13.⑴通“遍”,遍及,普遍 ⑵赐福,保佑 ⑶离开 ⑷派遣(每个词1分,共4分。)
14.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到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共2分,每错译一个词扣1分,扣完为止。)
15.甲文中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