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千姿百态的地形 同步练习(课件 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6.3千姿百态的地形 同步练习(课件 3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75.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华师大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08-20 10:53: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3张PPT。第3节 千姿百态的地形第6章 变化的地形 HS版 七年级上C12345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CBCCB789106BDBCD11121314BAC151617BD高度相同的点;等高线地形图;密集;稀疏1819(1)甲 (2)乙 (3)丙(1)东北 (2)①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答案显示习题链接(1)①鞍部 ③陡崖 
(2)C;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3)E2022(1)B (2)A (3)等高线稀疏(1)500米~600米
(2)两位同学之间有山脊相隔,阻挡了对方的视线,不能看见对方。(作图如下)211.地形的变化是(  )
A.内力作用的结果
B.外力作用的结果
C.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D.先外力后内力作用的结果C2.下列地形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是(  )
A.青藏高原      B.珠江三角洲
C.舟山群岛 D.台湾海峡B3.下列地貌景观,属于内力作用形成的是(  )
A.“U”形冰川谷 B.云南石林
C.夏威夷群岛 D.戈壁、荒漠C4.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形成原因是(  )
A.风力侵蚀作用 B.流水侵蚀作用
C.流水搬运作用 D.风力沉积作用B5.如图是我国西北沙漠地区常见的一种地貌,形成该地貌的
主要外力因素是(  )
A.流水   B.冰川   C.风力   D.生物C6.【中考·宁波】下列地形变化主要是由流水作用引起的是
(  )B7.2017年鼓浪屿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个美丽的
小岛得名于岛上一块两米多高、中有洞穴的礁石因浪
击硬石,声似拨鼓,被叫做“鼓浪石”,“鼓浪石”
的形成是由于(  )
A.流水的溶蚀作用 B.海水的堆积作用
C.岩浆的变质作用 D.海水的侵蚀作用D8.浙江温州东部平原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形成江南水乡特
有的地形,影响这种地形形成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A.冰川 B.流水 C.风力 D.海浪B9.地球表面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是来自地球内部和外部
的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主要是
由于(  )
A.风力侵蚀 B.火山喷发
C.地壳运动 D.流水侵蚀C10.珠穆朗玛峰的海拔为8 848米,太平洋马里亚纳海沟的
海拔为-11 034米,它们两者的相对高度为(  )
A.2 186米 B.8 848米
C.11 034米 D.19 882米D11.在同一幅地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  )
A.海拔越高 B.坡度越陡
C.深度越深 D.坡度越缓B12.【中考·营口】下面四幅等高线图中,表示山脊的是
(  )C13.学习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制作半个“土豆山”的等
高线地形图。白纸上绘出的“土豆山”的等高线地形图
应是下面的(  )A14.下列地表形态都是在地球内力或外力的作用下形成的。
分别写出形成下列各地表形态的主要是受到流水作用的
是(  )C15.为了描述地形高低起伏的情况,经过实地测量各地
的高度,把_______________用平滑的曲线连接起来
就成了等高线。用这种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
叫做_____________。等高线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
形陡峭;等高线________的地方表示地形平缓。高度相同的点等高线地形图密集稀疏16.埃及大金字塔高度从建成时期的146.5米降至136.5米,其
高度变化的原因是(  )
A.遭受尼罗河洪水的冲刷作用
B.遭受风沙的侵蚀作用
C.遭受人为的破坏
D.遭受强烈的地震作用B17.华北平原是由于地壳不断下沉和泥沙不断淤积形成的,
这说明地形的形成(  )
A.内力作用是主要的
B.外力作用是主要的
C.地壳运动的结果
D.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D18.读下面三幅地表景观图,填空回答。
(1)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_。
(2)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_。
(3)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是图________。甲乙丙【点拨】以风力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蘑菇石,风蚀柱,风蚀洼地等;以流水侵蚀为主形成的地形有:河谷、沟壑等;由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地形有:冰川谷,U型谷,角峰,冰蚀湖等;由流水挟带泥沙堆积而成的地形有:冲积扇、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等。19.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丁地位于甲地的________方向。
(2)图中有①、②、③、④四条登山路线,从地形角度考
虑,其中登山最困难的路线是________。东北①【点拨】(1)根据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确定甲地的东南西北方向,连接丁甲,得出丁地在甲地的东北方向。(2)比较①②③④四条路线处的等高线,①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登山最困难。20.读我国东南某地区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数字表示的地形部位名称:
①________,③________。
(2)河流C、D中水能资源较丰富的是________,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3)如果要在图中小河上修筑一座水库大坝,建在
________(填“C”“D”或“E”)处最合适。鞍部陡崖C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陡,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 E【点拨】根据等高线的排列规律可以判断某地的地形部位。水能与地势落差有关,而等高线密集的区域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在E处修筑水库大坝,一是蓄水量大,二是工程量较小。21.大南山位于蛇口半岛,海拔336.15米,面积3.5平方千米。
它扼守珠江口,雄视伶仃洋,登高一望,香港、深圳尽收
眼底。政府现已将其规划为森林公园。如图是根据等高线
分布情况绘出的大南山地区地形图,请依图作答:(1)图中所示为山脊的是________。
(2)形成图中所示地形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A.内力作用 B.流水作用
C.风沙作用 D.海浪作用
(3)现在政府已经修建了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公路。由图
中可知,公路所处的北坡坡度较缓,判断的理由是:
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等高线稀疏A【点拨】(1)山脊:在等高线上,向低处凸出的是山脊,所以B是山脊。(2)形成如此高山的地形,主要原因是地球内部原因,表面的一些变化是地球的外力。(3)等高线上稀疏的地方是缓坡,密集的地方是陡坡。22.【中考·襄阳】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峰A海拔高度的范围是_______________。500米~600米(2)在一次野外实践活动中,有两位同学走散了,分别位
于图中C、D处,请问两位同学能否看见对方?在坐
标图中作出C、D间的地形剖面图。 解:两位同学之间有山脊相隔,阻挡了对方的视线,不能看见对方。(作图如下)【点拨】(1)读图可知,图中的等高距为100米,山峰A海拔高度的范围是500米~600米。
(2)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