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21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节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课件(21张ppt+视频+教案+测试)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中图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9-08-19 16:12:00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地理环境 的地域分异规律敕 勒 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忆江南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游大林寺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从非洲赤道出发
向北至欧洲北部 从非洲赤道出发
向北至欧洲北部 从济南出发向西至新疆乌鲁木齐 从济南出发向西至新疆乌鲁木齐 1.自山麓到山顶我们看到了哪些自然景观?
2. 自山麓到山顶,沿线景观分布有什么特点?
3.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异?
4.山的南坡、北坡,同种植被生长的高度是否相同?亚热带季风气候赤道北回归线北极圈自然带与气候类型的相互关系234156 7
8
9
0°10°25°35°55°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而为枳。——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132将某山景观照片按从山麓到山顶的顺序排列阔叶林草甸针叶林课后作业:
1.完成学案基础练习。
2.查阅地图,记录非地带性分布的例子,填
到学案表格中。教 学 设 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认识地域存在差异;
⑵通过对不同地区景观差异的分析,总结归纳地域分异规律。
⑶提高读图和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⑷运用地理环境差异性的原理,分析人类生活和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尝试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对 “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图”进行分析,并可以图文转换;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感悟生活中的地理知识无处不在。
(2)树立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普遍存在的思想,在生态建设中应该尊重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这样才能更科学地建设和保护环境。
(3)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地理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重点
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2.自然环境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授课方法:
归纳法、对比法、合作学习、小组探究法、多媒体演示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双边活动
设计意图
过渡
学生朗诵,学生回答
过渡
三个小组分别展示
中间穿插
教师点拨
小组讨论完成对比表格
教师投影讲评
归纳自然带的概念
四组呈现
教师点拨
同学进行接龙游戏
过渡
五组呈现
教师点拨
同学回答今天所学重点内容
教师点拨
学生回答
视频回顾
学生在学案小结中记录关键词
今天很高兴和同学们共同来学习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学习前,先请同学们来欣赏几首诗,看大家能不能通过诗歌的内容听出诗人写的是什么地区的景物?
大屏幕:
《敕勒歌》 内蒙一带的草原风光
白居易《忆江南》 江南风景
白居易《游大林寺》 山上的气候与山下的不一样
我们为什么可以通过诗歌就能猜到诗人写的是什么地方呢?因为各地存在着地域差异,存在着怎样的差异呢?
课下我们已经派出了三个小组,分别组成了一个旅游团,沿着三条线路进行了探究。下面我们有请第一小组的代表
沿着刚果盆地到欧洲北部的线路探究景观差异
沿着济南到乌鲁木齐线路我们探究景观差异
在穿越秦岭的过程中我们探究景观差异
总结归纳出地域分异规律。
点明纬度地带性、经度地带性、垂直地带性。
对比三种地带性规律。
这是***组的答案,讲评。
在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上分析东经20度穿过的非洲南北的分异规律及特点;在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上分析从我国东部直中亚、到欧洲西部的分异规律及特点,总结归纳出自然带的定义。(在垂直地带性中,这些自然带有规律的排列就叫垂直带谱,山地最下面的自然带就是基带)
下面就请四组同学带领大家来看一下,气候类型和自然带是怎样一一对应的?(大屏幕)气候类型模式图 自然带模式图
强调亚热带和温带的五种气候与五种自然带的对应,引入校园内两种植被树叶的对比,布置课下漫步校园,探寻校园的主要植被类型。
空白模式图。
除了我们学习的地带性规律外,还有很多非地带性分布的现象,下面就有请五组同学,看他们在课下找到了哪些非地带性的例子?
五组同学举例
五组同学列举了受洋流、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影响的四个非地带性的例子,在世界自然带分布图上我们还能找到很多那么就请各小组课下把你们找到的非地带性现象的例子写到笔记本上,标明影响因素,并落实到地图上。
下面请一位同学来回顾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学了哪些的重点内容?
同学总结
总结的很全面,那如果我们那
如果我们从首都北京到乌鲁木齐呢,沿线体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我们从新加坡到北京呢,沿线体现了什么规律?
如果攀登珠穆朗玛峰呢,从山麓到山顶体现了什么规律呢?
好,我们就通过一段视频,来重点回顾三种地带性分异规律
在看视频的过程中希望同学们把体现本节重点知识的关键词记录到学案的小结部分。
既然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地域分异规律,我们就要学以致用,要善于利用这些规律来指导我们的生产生活,尤其是农业生产活动,如在新疆地区发展农业,我们就要找到有水源条件的绿洲地区;在草原地区,水分不足,适合发展畜牧业,如果我们过度开垦,势必就造成土地的荒漠化;再例如我国南方热量条件好,作物一年三熟,北方的作物一年一熟等等,我们只有了解这些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那下面我们就来看学案练习题。
古诗导入增强了意境
增加对地区差异的认识
提高同学们的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承上启下
用身边的例子拉近知识和同学们的距离,提高学习兴趣
巩固落实
提高同学们的探究能力、读图能力、综合分析能力
梳理本节所学内容
举一反三
反思、总结
总结提升
练习
课堂练习:见PPT
课后练习:见学案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课标要求】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重点难点】1.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及其产生的原因。
2.自然环境各自然带的分布规律。
【课堂练习】
1.列表对比三种地带性分异规律。
2.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气候类型和对应的自然带。
3.本课小结:
列举本节关键词:
【课后练习】
课后探究:1.漫步校园,探寻校园的主要植被类型。
2. 查阅地图,记录非地带性分布的例子,填下面表格中,标注影响因素,并落实到地图上。
基础练习:1.下列地理现象中主要属于纬度地带性分异规律的是( )
A.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 B.塔里木盆地的绿洲
C.青藏高原上的高山植物区 D.俄罗斯境内的亚寒带针叶林
2. 关于自然带的叙述错误的是
A.自然带是由于各地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的差异而形成的 C.各个自然带都有明显的界限
B.每个自然带都有代表性的植被和土壤 D.自然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
3.读图1回答下列问题
(1)从B到A依次出现的自然带是 、 、 ,
反映了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主要以
为基础。
(2)沿直线CD反映了地理环境 地域分异规律,这一规律的形成主要以 为基础。
4.读图2并分析回答后面的问题:
(1)请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自然带的名称
A、 B、
C、 D、
(2)图中E带和B带相似,F带和C带相似,G带和D带相似。这种分布的主要特点是 ,属于
地带性分布规律。
(3)马达加斯加岛东侧为热带雨林带,西侧为热带草原带。分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