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案例
一、教材依据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 第四章 第5节《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设计思想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任何东西,兴趣是最重要的,《教育心理学原理》研究表明“兴趣”对人的实践活动起着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学生学习起着推动作用。如果学生对学习本身产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和探索。“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兴趣是学习的母亲,它有种神奇的力量,它能赋予人巨大的热情”。而教学实践证明,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生的探究热情。巧设教学情境,能优化探究性学习。“从心理学上看,生动、自然、贴切的情境可以引起孩子们对认知对象的认同感,给教学内容赋予生命的意义,从而促进孩子们将自己的经验世界与认知对象发生互动,使‘同化和顺应’过程得以顺利完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深入挖掘教学知识的趣味性,通过让学生憋气游戏、逮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空气流通实验等给学生营造一个有趣的情境,启发学生思维,让他们在乐中求知,趣中求索。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引领学生实际进行运用感官感觉空气的活动,让他们充分感知空气。
2.了解空气的特点:无色、无味、无形、占据空间、会流动。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设计,使他们学会借助其它介质来观察空气。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领学生通过实际感受,体验空气对于生命的重要性,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保护空气、珍爱生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四、教学重点
空气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空气占据空间的特点。
六、教学准备
学生:水槽、透明玻璃杯、乒乓球、毛巾、塑料袋等。
教师:水槽、透明玻璃杯、乒乓球、香水、实验记录纸等
七、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1.憋气游戏:用手捏住鼻子,闭上嘴,不要呼吸。听老师数数。
师数数至五。
师:你有什么感受?
生谈感受。
师:为什么会感到难受?
生自由回答
2.师总结:空气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没有空气,生命就不会存在。板书课题:我们周围的空气。
二、感知空气
1.空气对我们来说那么重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它。
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子的呢?
播放视频
2.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说了许多自己观察到的空气的样子,但空气到底是不是同学所讲的那样?我们能不能利用手中的塑料袋先“逯”住它,然后再仔细观察它呢?
指名说。
指名演示。
3.你怎么能知道塑料袋中有空气?
①学生自己用塑料袋逮空气。仔细观察,用眼睛、鼻子、耳朵等各种感官来感知。
②分组讨论。
4.刚才,我们运用各种感官感知了空气,大家肯定有许多发现,现在来交流自己的发现,看谁的发现多?
学生汇报。师总结并板书:无色、无味、无形。
三、占据空间试验
1.老师这里有一个装满水的水槽,水槽中漂着一只乒乓球,如果我把这只透明的玻璃杯扣住乒乓球并坚直向下按,请同学们猜一猜,这只乒乓球会是在杯子的口部、中间还是在底部?
学生猜测。
2.到底在哪儿,让实验告诉我们正确的答案。
指名学生到台前演示,教师指导。
3.分组实验。记录员记录“实验记录单”。
4.师:为什么乒乓球在杯子的口部,而没有在杯子的中间或底部?
指名说。
师总结:因为杯子里有空气,空气占据了杯子的空间,所以水不能进去,乒乓球就只能漂在杯子的口部。板书:占据空间。
5.下面我们利用手中的纸团,根据老师的操作要求再来做一个实验,并用刚才讲的空气的占据空间的特点解释这一现象。
操作要求:把纸团塞在杯子底部,把杯子坚直扣入水中,观察实验现象。
小组同学轮流做实验,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生汇报。
四、空气流动实验
1.教师出示一个装着香水的瓶子,让学生猜测里面装的是什么?
生猜测。
2.把香水洒在黑板前,学生闯到后。提问学生:老师把香水洒在了前面,为什么你在后你却能闻到了香水味?
空气会流动。
3.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利用空气会流动的特点做了许多有用的工具和生活用品,请同学想一想,都有哪些东西?
生回答。
五、寻找空气
1.考考大家动手创造的能力,让我们利用手中的材料来寻找空气。
2.大自然中,到处都能找到空气的足迹,比如:看到叶子摇动,我知道有空气。你还能在哪儿找到空气的足迹?
六、总结拓展
1.观察一下我们周围的空气怎么样?
2.同学们,空气对我们的生命如此重要,我们应该怎么对待它?
课件展示美丽环境图片,保护森林,绿化环境,预防空气受到污染,是我们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
3.这节课,你了解了什么?你还想对空气作哪些研究?
板书设计:
我们周围的空气
无色、无味、无形、会流动、占据空间
八、教学反思
本教学设计通过憋气游戏导入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直观的导出本课所要研究的问题——空气。在教学中教师只是引导者和组织者,通过提供结构性的材料,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得出结论:空气具有无色、无味、无形、会流动、占据空间的特点。使学生亲历一个完整的科学探究过程,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本课教学力图体现以活动组织教学,通过营造有趣的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并通过一系列的有趣的实验让学生持续保持这种好奇心,从而让学生能较好地进行探究,达到了爱因斯坦曾指出的:教育应当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的目的,由此可见:科学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小学生拉学态度,保护儿童兴趣,回归儿童天性,在科学课堂中开展乐此不疲的做中学是时代的需求。
潘德顺,江苏丰县人民路小学
邮编:221700 电话:15952217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