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时 除得尽吗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5~1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求商,使学生了解循环小数的特点,从而理解循环小数的概念,学会循环小数的简便记法。
2.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于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有限小数、无限小数的意义,扩展数的范围。
?教具学具
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悟
1.激趣感知。[来源:Zxxk.Com]
同学们!你们喜欢蜘蛛还是喜欢蜗牛?
生1:喜欢蜘蛛,因为蜘蛛可消灭蚊虫。[来源:Zxxk.Com]
生2:喜欢蜗牛,因为蜗牛可以给地松土。
生3:我都不喜欢。
你们猜一猜它们谁的爬行速度最快。
2.建立联系,再次感悟。
为了准确知道答案,请大家看一看知识窗。
二、解决问题,探究新知
1.自主解决问题。
蜘蛛和蜗牛平均每分爬行多少米?
请学生用笔算,同时指名两名学生板演。
73÷3=24.333… 9.4÷11=0.85454…
2.合作探究规律。
是不是发现有意思的地方?那你先把你的发现和小组同学说一说,看你们的发现有没有共同的地方。
学生小组交流,指名汇报。
这两个算式都好像没算完、观察这两个竖式,你有什么发现?能不能算完呢?
引导学生互动交流。
3.互动提升认识。
这两道算式为什么总是不断地出现“3”“54”?如果继续除下去能不能除尽?
引导学生发现余数的规律。
既然永远除不完,那么商会出现多少个“3”“54”呢?
那么有什么办法来表示这样的“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呢?”
引导学生理解:用三点的省略号表示。
73÷3=24.333… 9.4÷11=0.85454…
4.认一认。
像24.333… 0.85454…等都是循环小数。
根据需要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对循环小数取近似值。
如0.85454……保留两位小数就是0.85454…≈0.85。[来源:学&科&网]
5.计算下列各题。
1÷2=0.5 1÷3=0.333… 1÷5=0.2 1÷7=0.142857142857…
(1)学生独立计算,1÷3与1÷7(可用计算器)。
(2)在小组内交流哪几题的商是循环小数。
三、巩固练习,提升认识
1.完成练一练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在小组内交流。
2.完成练一练第2题。
(1)指名学生回答。[来源:学科网]
(2)交流想法。[来源:学#科#网Z#X#X#K]
(3)尤其0.999、4.2525等为什么不是循环小数,要求学生说出理由。
3.完成练一练第3题。
(1)学生独立计算出结果,有的题可借助计算器。
(2)在小组内交流结果。
(3)判断是否是循环小数同时要求说出理由。
4.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下面你知道吗?
四、课堂作业
练一练第2、4题,完成在课堂作业本上。
?板书设计
除得尽吗
73÷3=24.333… 9.4÷11=0.85454…
循环小数
?教学反思
1.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成为发现者。让学生体验“循环”的含义,从而说出生活中的循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使学生真正理解了“循环”的含义。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习参与、探索才能转化为自己的知识,本节课通过算一算、想一想、观察、比较、讨论等活动,让学生获得了循环小数的概念。在学习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思考与合作交流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运用新知,解决问题。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再通过讨论、教师讲解、学生自评,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中得到不同的发展,享受了不同的成功。